杜福勤 徐海艷 蔣官森 呂瑾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玻璃體切割術治療開放性眼外傷合并眼后節(jié)受累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方便選自該院2014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78例開放性眼外傷合并眼后節(jié)受累的患者,根據患者進行手術時間,將入院后1周內進行玻璃體切割術治療患者作為觀察組,共38例,另外40例患者在入院后7 d之后進行玻璃體切割術治療作為對照組,觀察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結果 通過對2組患者實施不同的治療措施,2組患者癥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好轉,但是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2.1%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6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635, P<0.05)。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例遠遠低于對照組患者11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開放性眼外傷合并眼后節(jié)受累患者實施早期玻璃體切割術,有利于提高手術質量,保證治療效果,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促進患者視力恢復,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使用。
[關鍵詞] 玻璃體切割術;開放性眼外傷;眼后節(jié)
[中圖分類號] R77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3(b)-007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vitrectomy for open ocular trauma with posterior segment involvement. Methods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from 78 patients with open ocular trauma complicated with posterior segment of the ey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8.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operation time, vitrectomy was performed within 1 week after admission.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a total of 38 patients, another 4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vitrectomy 7 days after admission as a control group,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ymptom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s in the two groups. However,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5.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2.635,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3 case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Early vitrectomy for patients with open ocular trauma complicated with posterior segment of the eye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rgery, ensu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visual acuit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Vitrectomy; Open eye trauma; Posterior segment of the eye
眼球結構脆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響造成損害,引起視力障礙,嚴重者出現失明,同時患者眼部受傷時,往往會累及眼后節(jié),造成睫狀體以及視網膜受到損傷[1]。臨床上治療上將玻璃體切割術作為主要治療措施,但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欠佳,是由于患者受傷后未得到及時治療,導致進行手術時困難程度增加,降低了手術質量,導致患者視網膜復位率的成功率降低,影響視力恢復,而及早進行手術,清除眼部炎癥分子及積血,縮短了手術時長,降低術中出血量,有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該次研究對象方便選自該院2014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78例開放性眼外傷合并眼后節(jié)受累的患者,主要目的是觀察早期玻璃體切割術治療開放性眼外傷合并眼后節(jié)受累的臨床治療效果。以下是該次研究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方便選自該院收治的78例開放性眼外傷合并眼后節(jié)受累的患者,根據患者進行手術時間,將入院后1周內進行玻璃體切割術治療患者作為觀察組,共38例,另外40例患者在入院后8 d之后進行玻璃體切割術治療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分布在20~60歲之間,平均年齡(42.38±3.44)歲,入院后進行手術時間3 h~7 d,平均時間為(3.25±0.69)d,眼球穿通傷患者28只眼,眼球破裂傷10只眼;合并角膜裂傷12只眼,晶狀體脫位5只眼;晶狀體破裂20只眼;玻璃體積血35只眼;視網膜脫離29只眼;視網膜破裂9只眼;脈絡膜損傷11只眼;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分布在21~62歲之間,平均年齡(41.69±4.59)歲,入院后進行手術時間8~30 d,平均時間為(16.98±4.09)d;眼球穿通傷患者29只眼,眼球破裂傷11只眼;合并角膜裂傷14只眼,晶狀體脫位4只眼;晶狀體破裂23只眼;玻璃體積血36只眼;視網膜脫離31只眼;視網膜破裂9只眼;脈絡膜損傷14只眼;所選患者均由臨床確定診斷。所選患者在年齡、性別、眼傷程度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獲取所選患者及家屬同意,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
入組標準:均為單眼受傷患者;視網膜脫離或者鞏膜傷口長度大于8 cm;視力范圍為無光感-0.1[2]。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患有其他嚴重疾病,(例如腫瘤等);患有精神類疾病,不能配合該次研究的;出現凝血異常患者;患有其他眼科疾病患者;既往參加過類似研究患者[3]。
1.2 方法
2組患者均實施玻璃體切割術進行治療,患者入院時,進行視力、光定位以及眼壓、裂隙燈顯微鏡等的檢查,在顯微鏡下進行眼球壁傷口縫合術,確?;颊咔胺颗c眼壓恢復,并將眼內組織進行復位。觀察組在受傷后入院1周內進行手術,對照組患者在受傷后入院7 d后進行手術。
2組患者手術均有同一名操作規(guī)范熟練的高級眼科醫(yī)師進行操作,如果進行一次手術治療之后,仍有脫離的危險,進行第二次手術。且2組患者在進行手術過程中所使用醫(yī)療器械均相同,進行手術治療前,均實施散瞳、結膜囊沖洗,眼部消毒、麻醉等常規(guī)處理措施。實施I期眼球外傷清創(chuàng)縫合術:兩組患者玻璃體切割手術方式均使用經睫狀體扁平部三切口閉合式,先將玻璃體內的積血殘余物進行清除,然后使用輔助頂壓力將積血及殘余玻璃體清除。眼中磁性異物使用眼內磁棒吸出,不是磁性異物直視下使用機械夾出。對于脈絡膜出現脫落的患者,在鞏膜處作一切口,對脈絡膜處的積血進行引流,之后對脈絡膜作復位處理。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進行手術后的第2周、2個月、6個月進行電話隨訪。對2組患者視力、視網膜復位率、外傷PVR發(fā)生狀況進行記錄。視力分級:無光感-光感為第一等級;手動-數指為第二等級;視力介于0.02~0.1之間為第三等級;視力不低于0.1,但未超過0.3為第四等級;視力不低于0.3,未超過0.6為第五等級;視力不低于0.6為第六等級,級別越高證明患者視力越好[4]?;颊哌M行手術治療后,視力較治療前提高不低于3個等級,出現視網膜脫落患者進行復位后未再出現脫離為顯效;手術后患者視力提高1~2個等級,出現視網膜脫落患者進行復位后未再出現脫離評為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視力未出現提升,甚至出現下降,出現視網膜脫落患者,進行視網膜復位后,又出現脫離現象評為無效[5]。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數據均經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其表現形式為平均值±標準差(x±s),組間及組內比較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治療差異性比較
通過對2組患者實施不同的治療措施,2組患者癥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好轉,但是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2.1%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6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fā)癥
觀察組患者手術之后出現2例術中出血、1例繼發(fā)性青光眼;對照組患者手術后出現6例術中出血情況、3例角膜血染以及2例繼發(fā)性青光眼情況。由此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例(7.9%)遠遠低于對照組患者11例(27.5%)。
3 討論
眼球結構精密、脆弱,極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傷害,造成患者視力出現障礙,甚至失明,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同時患者受傷時,常會累及眼后節(jié),臨床上常用治療措施是進行玻璃體切割術進行治療,但部分患者手術治療后,治療效果欠佳。實施早期玻璃體切割術患者治療效果顯著[6]。眼外傷合并眼后節(jié)受累患者,玻璃體出現積血以及受傷后眼中出現炎癥反應,容易發(fā)生外傷性PVR,玻璃體對于外傷性PVR有促進增長的作用,不利于患者預后。
玻璃體切割術治療,可以對患者眼內積血以及炎癥細胞進行清除,降低了對于眼部的刺激,對玻璃體進行清除,降低了外傷性PVR的發(fā)生率,從而降低了繼發(fā)性視網膜牽引脫落的發(fā)生率?;颊哐鄄渴軅?,眼部玻璃體腔中的成纖維細胞開始活動,及早進行手術,有助于減少炎癥發(fā)生,避免患者眼球出現萎縮的發(fā)生率,保持眼球外形,且眼部外傷患者受傷3 d內進行玻璃體切割術,有助于降低玻璃體表面細胞纖維組織增生的現象,從而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且對眼外傷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是TPVR,在開放性眼外傷患者中,受傷1 d后,出現成纖維細胞向傷道定向聚集,受傷后3 d,視網膜脫落處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出現增生前移現象,受傷后5 d,成纖維細胞形成纖維束并伸向視網膜表面,而受傷后7 d,患者受傷眼部形成視網膜下膜以及前膜,說明隨著時間的嚴懲,受傷眼部出現TPVR的幾率隨之增加,手術困難度增強,降低手術治療效果[7]。所以在患者受傷7 d內進行手術為早期手術,受傷7 d后進行手術為晚期手術,早期玻璃體切割術治療措施,將眼內積血以及炎癥進行清除,促進患者視力的恢復,且實施早期手術有利于減少外傷性PVR的發(fā)生率,降低手術困難度,增加了視網膜復位成功的發(fā)生率,且降低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有助于患者的預后。且進行手術之前。對患者常規(guī)進行散瞳、結膜囊沖洗,眼部消毒、麻醉等常規(guī)處理措施,降低了患者炎癥反應,避免手術后出現感染情況以及并發(fā)癥,促進視力恢復。但是早期進行玻璃體切割手術,患者出現開放性眼外傷后,患側眼部葡萄膜呈現充血現象,此時進行手術,增加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持續(xù)出血的現象,延長手術時間,且部分患者出現眼外傷后,同時合并視神經損傷、隱匿性顱腦損傷、眶內異物、眶骨骨折等情況,均會對手術時間造成影響,因此雖然實施早期玻璃體切割術對于患者治療效果顯著,還應根據患者實際病情情況進行決定,在進行手術之前對患者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確定早期手術及晚期手術會出現的意外情況,將手術危險性降至最低[8]。該次研究發(fā)現,通過對2組患者實施不同的治療措施,2組患者癥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好轉,但是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2.1%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65.0%;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例遠遠低于對照組患者11例。與徐浩等人[9]的研究早期組28只眼中,手術失敗2只眼,占7.1%;均為眼球破裂嚴重、眼內結構紊亂者;常規(guī)組中26只眼,手術失敗10只眼,占38.5%,其中眼球破裂嚴重、眼內結構紊亂1只眼,角膜血染2只眼,眼內增生嚴重7只眼,早期手術失敗率較常規(guī)組低的結果基本一致。由此發(fā)現對于開放性眼外傷合并眼后節(jié)受累患者實施早期玻璃體切割術進行治療,有利于提升臨床效果,安全性高,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促進患者視力恢復。
綜上所述,使用早期玻璃體切割術治療開放性眼外傷合并眼后節(jié)受累患者,有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保證手術質量,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促進患者視力恢復,有助于患者的恢復及預后,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博.不同手術時機對玻璃體切割術治療眼外傷患者的預后影響[J].臨床研究,2016,24(3):104-105.
[2] 苗玲.玻璃體切除術在復雜眼外傷治療中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29):108-109.
[3] 趙明貴,張士紅.急性開放性眼外傷患者早期玻璃體手術治療的時機及臨床效果[J].中華衛(wèi)生應急電子雜志,2016,2(1):17-20.
[4] 鄒良軍,陳建勤,羅琰.手術治療復雜開放性眼外傷的影響因素與療效分析[J].華夏醫(yī)學,2016,29(4):88-91.
[5] 陳回興,廖海蘭,龍巧燕.開放性眼外傷患者玻璃體手術時機的選擇[J].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2017,27(2):119-121.
[6] 陸駿麒.開放性眼外傷患者玻璃體手術的時機選擇[J].國際眼科雜志,2016,16(9):1765-1767.
[7] 劉芳.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復雜眼外傷臨床的療效及相關因素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6,29(33):269.
[8] 周金文,利煥廉,左煒.早期玻璃體切割術治療開放性眼外傷合并眼后節(jié)受累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8,22(3):222-225.
[9] 徐浩,白寧艷,劉雪蓮,等.早期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眼后節(jié)受累的開放性眼外傷療效觀察[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5, 31(4):382-383.
(收稿日期:20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