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比較心理資本測量工具的效標效度。方法:采用本土心理資本問卷和積極心理資本量表(PPQ)測量心理資本,采用典型相關分析的方法分析兩者間的效標效度。結果:積極心理資本量表(PPQ)測量的心理資本更偏重于事務型心理資本,所測量的心理資本成分主要與本土心理資本中的事務型心理資本有重疊。結論:積極心理資本量表(PPQ)與本土心理資本量表都可以測量心理資本的品質。
關鍵詞:本土心理資本;積極心理資本;典型相關分析
中圖分類號:B848.4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06-0007-04
一、引言
傳統(tǒng)心理學致力于使生活病態(tài)的個體恢復生活的常態(tài),較少重視如何使人們生活得更有品質。美國心理學家Seligman于20世紀末勾畫出積極心理學的框架,指出積極正向的個人品質、社會承諾和主觀經驗均會改善生活質量,防止病態(tài)的發(fā)生[1][2]。在Seligman積極運動啟發(fā)下,Luthans開始關注個體的積極力量,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首次提出了心理資本的概念,并強調心理資本關注個體的優(yōu)勢與積極品質[3]。此后,學界對心理資本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有觀點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穩(wěn)定的內在心理特質[4],甚至有學者直接將之與大五人格特質等同[5];也有觀點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的積極心理狀態(tài),能通過針對性的開發(fā)使個體獲得競爭優(yōu)勢[6];還有研究者指出,心理資本具有“類狀態(tài)(State-like)”的屬性,既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使之可被測量,又具有可變性,可采取干預措施進行開發(fā)和管理[7][8]。本研究采用“類狀態(tài)(State-like)”的假設,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積極心理品質的核心要素,具有可測量、可開發(fā)和可管理的特征,能促進個體的工作效率,提高個體幸福感[9]。
雖然心理資本出現時間不長,但關于心理資本的結構與測量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本研究擇取兩種有代表性的觀點進行討論。第一種觀點是以Luthans等為代表的“類狀態(tài)(State-like)”屬性的假設,認為心理資本具有四個維度,具體表現為自我效能(對挑戰(zhàn)性任務充滿自信,為獲成功愿付出努力)、希望(對既定目標鍥而不舍,及時主動做出調整)、樂觀(對自己進行積極地歸因)和韌性(身處逆境時,能迅速復原并持之以恒),并據此開發(fā)了應用廣泛的《心理資本問卷-PCQ》[10],后被譯為多國版本[11][12][13][14][15]。我國學者溫磊將Luthans等的PCQ-24翻譯為中譯本,但鑒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PCQ-24的適用對象和范圍受到了限制,問卷也缺乏充分的效度證據[16]。張闊等(2009)也據此理論開發(fā)了較PCQ更具一般性、適用范圍更廣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17](PPQ),并探索了心理資本高階因子結構的合理性。第二種觀點是以柯江林等為代表的本土心理資本研究,認為心理資本具有“類狀態(tài)(State-like)”變量特征,比較容易開發(fā)形成但又難以瞬時改變,具體表現為事務型心理資本及其四個維度——奮發(fā)進取、頑強堅韌、樂觀希望、自信勇敢和人際型心理資本及其四個維度——包容寬恕、謙虛誠穩(wěn)、感恩奉獻、尊敬禮讓等二階八因素結構,并據此開發(fā)了本土心理資本量表[18]。之后研究者們使用這兩種心理資本測量工具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9][20][21][22][23],但目前為止,較少有研究明確提出對這兩種觀點的心理資本測量進行深入的比較。
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測量同一種特質要考察的維度也逐漸細化,對研究方法的要求也進一步提升。尤其是考察兩組變量之間的相關時,就需要用到典型相關分析。典型相關分析應用時分為兩種情況:包含因果假設,注重單向的分析;不包含因果假設,注重雙向的分析[24]。因此,本研究擬從典型相關分析的第二種使用情況考察《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的四維度與柯江林等開發(fā)的二階八因素結構的《本土心理資本量表》的二因素之間的關系。
二、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被試者來自北京、天津、河南的六家企業(yè),均自愿參加本研究。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400份,收回313份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為78.25%。被試者的年齡為21~43歲(26.83±3.58),其中,年齡在23~30歲之間的人占總人數的86.5%。
(二)工具
1.本土心理資本量表
本研究采用短版量表,共40個條目,事務型心理資本包含樂觀希望、自信勇敢、堅韌頑強、奮發(fā)進取四個維度,包括20個條目,每個維度各5個條目。人際型心理資本包含感恩奉獻、尊敬禮讓、謙虛誠穩(wěn)、包容寬恕四個維度,也是20個條目,每個維度各5個條目。事務型心理資本、人際型心理資本、總體心理資本及其各維度的克倫巴赫α信度值均高于0.70。共40道題目,采用六級評分,從1(非常不同意)到6(非常同意)。
2.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
由26個項目組成,包括自我效能、韌性、樂觀和希望四個因子。該問卷的4個子問卷的克倫巴赫α信度值分別為0.86,0.83,0.80和0.76,全問卷的克倫巴赫α系數為0.90。采用六級評分,從1(非常不同意)到6(非常同意)。
(三)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和統(tǒng)計分析;采用皮爾遜相關分析對心理資本及各維度進行相關分析;采用典型相關分析比較《本土心理資本量表》和《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的效標關聯(lián)。
三、結果
(一)信效度檢驗
采用項目分析和內部一致性信度對各量表進行信效度檢驗。項目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各個量表的項目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所有題項的T值均呈現顯著性差異,即該問卷所有項目具有良好的鑒別度,能夠區(qū)分不同被試的反應。信度檢驗的結果顯示,積極心理資本量表克倫巴赫α系數值為0.845,本土心理資本量表克倫巴赫α系數為0.893,均具有較高的可靠性,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
(二)相關分析
本研究以本土心理資本量表兩階八因素為效標,用皮爾遜積差相關的方法分析本土心理資本量表的兩階八因素與積極心理資本量表的四維度的相關性,具體結果見表1。
由表1發(fā)現,除本土心理資本量表的一階第二維度人際型心理資本與PPQ量表的希望維度之間的相關略低于0.4外,其余一階各維度間的相關均在0.4~0.7之間,具有中等程度的相關;事務型心理資本與PPQ各維度間的相關均高于人際型心理資本與PPQ各維度間的相關。
(三)典型相關分析
基于典型相關分析的方法,研究者將本土心理資本量表的一階兩因素作為一組變量,PPQ量表的四個維度作為另一組變量,抽取兩對典型變量(W1、W2為本土心理資本量抽取的兩個典型變量,T1、T2為PPQ量表抽取的兩個典型變量)來分析兩者間的關系。
1.典型相關系數與特征根
對量表進行典型相關分析,從表2中發(fā)現,兩組變量抽取了兩對典型變量,形成了兩個典型相關系數,并且這兩個相關系數的檢驗差別有顯著性意義,累計解釋兩組變量100%的信息。
2.標準化典型系數與典型負載
這部分反映原始變量對典型變量的解釋力,采用典型系數、典型負載和交叉負載三個指標,兩個量表的三個指標如表3和表4所示。
由表3得出本土心理資本量表的兩個典型變量。從回歸方程的標準化系數可知W1主要反映事務型心理資本,受人際型心理資本的影響較小,而W2則主要反映人際型心理資本。從典型負載系數中發(fā)現,W1與A1是強相關,相關系數達到0.975,而W2與A1的相關就屬于弱相關了;A2與W1和W2的相關系數均在0.7左右。由表4可以得出積極心理資本量表的兩個典型變量。從回歸方程的標準化系數的絕對值大小可知典型變量T1受x2樂觀維度的影響略低于其他三個維度,T2受積極心理資本的四個維度的影響比較均勻。從典型負載系數中可以看出,T1與四個維度的相關都比較高,除樂觀維度的相關系數是0.754外,其他三個維度的相關值均在0.85以上;而T2與四個維度的相關則均屬于弱相關。
3.冗余度分析
冗余分析能夠反映典型變量對本組原始變量的代表比例和另外一組原始變量的解釋比例。由表5可知,本土心理資本量表提取的W1代表了本組原始變量的72.2%,解釋了PPQ量表的39.4%;W2代表了本組原始變量的27.8%,解釋了PPQ量表的2.0%;代表比例累計100%,解釋比例累計41.4%;即本土心理資本量表所提取的兩個典型變量抽取了該量表的全部成分,解釋了PPQ量表的41.4%。由表6可知,PPQ量表提取的T1代表了本組原始變量的70.3%,解釋了本土心理資本量表的38.4%;T2代表了本組原始變量的9.6%,解釋了本土心理資本量表的0.7%;代表比例累計79.9%,解釋比例累計39.1%;即PPQ量表所提取的兩個典型變量抽取了該量表約80%的成分,解釋了本土心理資本量表的39.1%。冗余分析的結果與第二部分的分析結果一致。典型相關系數的平方主要反映兩對典型變量間的相互關系,數據顯示,兩對典型變量累計共享了約61.8%的成分。
四、討論
隨著我國企業(yè)群體的迅速壯大,人們對影響工作績效和工作態(tài)度的因素的研究從未停止。近些年出現心理資本的因素受到了企業(yè)、政府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本土心理資本量表和積極心理資本問卷兩種心理資本測量工具進行了有效的比較,探討了兩者的聯(lián)系與差異。
本研究采用本土心理資本量表和積極心理資本量表(PPQ)兩個測量心理資本的量表互為效標,檢測兩者測量心理資本的效果。一般認為直接計算兩個量表總分間的相關或各維度間的相關系數,如果相關系數達到0.4~0.8,則認為效標效度比較理想。但是在心理資本的研究中,多數研究認為心理資本存在高階因子模型,包含不止一個維度。兩組變量間的相互關系,顯然不能由簡單相關系數完全反映。而典型相關分析根據每組變量間的相互關系,依據線性組合最大限度地抽取變量間的共變關系,將兩組變量的關系集中到少數幾對典型變量上,更加深刻地反映了兩組變量間的相關情況,符合相關分析的方法要求。
我們根據相關分析的結果發(fā)現,積極心理資本量表(PPQ)的四個維度與事務型心理資本的相關略高于與人際型心理資本的相關,表明積極心理資本量表(PPQ)測量的心理資本更偏重于事務型心理資本,所測量的心理資本成分主要與本土心理資本中的事務型心理資本有重疊,而與人際型心理資本的重疊率則較低。基于典型相關的分析方法,研究者將兩種測量工具互為效標,考察兩者的關系。結果顯示,以本土心理資本量表的數據為效標時,PPQ量表共解釋了本土心理資本量表39.1%的變化,而單獨以事務型心理資本的四個維度為效標時,PPQ量表共解釋了事務型心理資本的41.9%。以PPQ量表為效標時,本土心理資本量表解釋了PPQ量表的41.4%,事務型心理資本解釋了PPQ量表的35.1%。表明PPQ量表測量的心理品質與本土心理資本量表有較高的一致性,尤其與事務型心理資本有較高的相關,同時適當兼顧了部分人際型心理資本。該結果表明,兩種心理資本量表對心理資本的測量都有一定的效果,在以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據研究目的及研究群體的不同選取適當的測量工具。
五、結語
本研究發(fā)現,當施測于我國企業(yè)員工時,積極心理資本量表和本土心理資本量表都有一定的效度。相關分析與典型相關分析的結果一致表明,積極心理資本量表(PPQ)與本土心理資本量表都可以測量心理資本的品質,研究人員可以根據具體研究的需要進行選取。但本研究僅僅是心理資本量表比較的一次嘗試,今后的研究還需要增大樣本量,還需要與其他幾種測量量表的比較,一起深入分析積極心理資本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Seligman M E P,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14(8).
[2]曹新美,劉翔平.從習得無助、習得樂觀到積極心理學——Seligman對心理學發(fā)展的貢獻[J].心理科學進展,2008(4):562-566.
[3]Luthans F.The Need for and Meaning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2,23(6):695-706.
[4]Ron H,Dina S,Louis S.Education and capital development:Capital as durable personal,social,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fluences on the hAppiness of individuals[J].Education,2003,123(3):496-513.
[5]Letcher L,Niehoff B.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wages :a behavioral economic Approach[R].2004.
[6]Luthans F,Luthans K W,Luthans B C.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J].Business Horizons,2004,47(1):45-50.
[7]仲理峰.心理資本研究評述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7(3):482-487.
[8][10]Luthans F,AVolio B J,Avey J B.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Personnel Psychology,2007,60(3):541-572.
[9]Luthans F,Youssef-Morgan C,Avolio B.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7,8(2):315-322.
[11]Badran M A,Youssef-Morgan C M.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Egypt[J].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15,30(3):354-370.
[12]Datu J A D,Valdez J P M.Psychological Capital Predicts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Well-Being in Filipino High School Students[J].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2016,25(3):399-405.
[13]Guido A,Laura B,Chiara C,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talian Vers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2015,23(2):149-159.
[14]Horn J E V,Taris T W,Schaufeli W B,et al.The structure of occupational well-being:A study among Dutch teacher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4,77(3):365-376.
[15]Pedro M M,Soler-Sanchez M I,Fernandez-Valera M,et al.Me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 spanish workers:OREA questionnaire[J].Anales De Psicología,2017,33(3):714-721.
[16]溫磊,七十三,張玉柱.心理資本問卷的初步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2):148-150.
[17]張闊,張賽,董穎紅.積極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1):58-64.
[18]柯江林,孫健敏,李永瑞.心理資本:本土量表的開發(fā)及中西比較[J].心理學報,2009,41(9):875-888.
[19]王建坤,陳劍,郝秀娟,等.大學生學習倦怠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領悟社會支持與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8,32(6):526-530.
[20]張闊,盧廣新,王敬欣.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系中心理資本作用的路徑模型[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4,12(1):91-96.
[21]方杰,翟苑琳.領悟社會支持對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意向的影響:多重中介效應分析[J].心理研究,2018,11(2):173-177.
[22]王艷輝,李董平,孫文強,等.親子依戀與初中生親社會行為: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J].心理學報,2017,49(5):663-679.
[23]柯江林,吳丹,孫健敏.心理資本對工作投入、主觀幸福感與沉默行為的影響:交互效應與效應比較[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6):804-810.
[24]郭志剛.社會統(tǒng)計分析方法——SPSS軟件應用(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陳運飛(1990—),河南項城人,研究方向:積極心理資本、數字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