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印度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的設立、評審及其影響

        2019-05-24 00:40:48李琪琪王建梁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7期
        關鍵詞:印度

        李琪琪 王建梁

        關鍵詞:印度;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評審機制;評審結果

        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印度逐漸完善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設施建設,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成為這些設施能否發(fā)揮作用的關鍵。但部分印度中小學教師對信息技術保持著疏離的態(tài)度,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不高,導致了信息技術與教學呈現(xiàn)出“兩張皮”般的割裂現(xiàn)象。為了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印度設立了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National Awards for Teachers for Using of ICT)。本文通過對該獎項的全面介紹與成效分析,希望為我國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些許借鑒。

        一、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的設立

        印度雖然是信息技術大國,但在中小學教育領域,印度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夠重視。21世紀后,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來臨,印度認識到加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將計算機教育引入全國教學大綱,全國幾千所中小學紛紛開設計算機課程。2004年,為了進一步實施和落實信息化教育政策,印度啟動了“學校信息通信技術”(ICT@Schools)計劃。該計劃由人力資源開發(fā)部提供資金支持,各邦主持運行、規(guī)劃,逐步完成以下四項任務:向中小學提供計算機輔助教育、建立智能學校作為示范學校、開展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開發(fā)電子教材。

        由于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不高,其中一些教師甚至對信息技術教學抱有畏難情緒,參與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普遍不高。不少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確實如此。2005年,斯特普爾斯(Staples)和希姆斯(Himes)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信息技術成功使用的關鍵不是具備計算機等基礎設備,而是教師。他們提出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整合有三個條件:首先,信息技術必須與課程和學校的使命相一致;其次,教師必須“買賬”,并接受適當?shù)男畔⒓夹g培訓;最后,對從事教育技術工作的學生和教師必須給予肯定和表揚[1]。2008年,阿齊姆·普雷姆基金會(Azim Premji Foundation)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印度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并不注重信息技術的利用,認為信息技術意味著額外的工作,需要額外的培訓才能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2]

        鑒于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的種種阻礙,印度于2009年設立了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2010年正式實施,旨在激發(fā)中小學教師探索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促進中小學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信息技術,為教學增添活力。該獎項激勵中小學教師將信息技術與學校課程融合,有針對性地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鼓勵教師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于如師資培訓等其他學校事務中,最大程度利用信息技術。

        二、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的評審機制

        印度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自設立之初便得到中小學教師的關注與支持,這與其嚴密的評審機制是分不開的。它將信息化利用能力作為首要的評選標準,嚴格規(guī)定獲獎名額,實施四級評選流程,采取二次評審方式,這些為印度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的成功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評選標準

        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主要是對在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方面作出貢獻的教師進行表彰,其審核緊緊圍繞信息技術的利用狀況。教師在申請時需要提交一系列材料說明自己整合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情況,并附上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成果,并且這種整合應用必須是系統(tǒng)性、長效性的。根據(jù)教師申請材料的內(nèi)容[3]可以看出,該獎項十分強調(diào)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成果,其具體考查內(nèi)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考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針對性應用和創(chuàng)造性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師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難題、進行科研以及數(shù)字資源的開發(fā)等;其二,對教師擴充性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進行考查,涵蓋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自身專業(yè)發(fā)展、提升學校乃至整個社區(qū)的教育質量等情況。

        (二)名額分配

        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每年設有87個名額,根據(jù)師資力量的差異分配到印度不同的邦、中央直轄區(qū)以及人力資源開發(fā)部下屬的7個自治組織。以10萬師資力量為標準,13個師資力量超過10萬的大邦各有3個獲獎名額,而少于10萬的15個小邦各有2個名額。印度的7個中央直轄區(qū)和4個自治組織各分配了1個名額。中央學校(Kendriya Vidyalayas,KVS)和賈瓦哈爾新星學校(Jawahar Navodaya Vidyalayas,NVS)各分配了 2個名額。中央中學教育委員會(Central Board of Secondary Education)分配了3個名額。各邦、中央直轄區(qū)以及各自治組織必須嚴格遵守名額分配規(guī)則,不得互相調(diào)整名額。在考慮各地的師資情況以及教育狀況的同時,印度因地制宜,合理分配獲獎的名額,保證各行政機構均享有參與全國教師信息技術獎的平等權利。在邦、中央直轄區(qū)以及各自治組織向評審委員會(Award Committee)提交候選人名單時,名單上的數(shù)量不得超過規(guī)定名額的2倍。對候選人數(shù)進行嚴格控制,確保最優(yōu)秀的教師才具有參選資格。

        (三)評選流程

        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通常于每年的7月31日前完成下一年度的提名工作,在次年9月5日(印度的教師節(jié))公布結果,其實際審核時間為7月31日至12月30日(見圖1),歷時5個月。其評選流程呈現(xiàn)出自下而上的四級模式:各邦、中央直轄區(qū)和各自治組織所屬學校—各邦、中央直轄區(qū)的教育部和各自治組織的總部—評審委員會—人力資源開發(fā)部。具體流程如下:首先,由學校向所在的邦、中央直轄區(qū)教育部和各自治組織總部提名并且通過后,申請者提交相關申請材料;其次,經(jīng)過各邦、中央直轄區(qū)教育部和各自治組織總部篩選后提交至評審委員會,提交的候選者名單不應超過各邦規(guī)定名額數(shù)量的2倍并附上審核的會議記錄;再次,在評審委員會進行二次審核時,采取團體會議的形式,各候選者展示自己在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方面做出的成果,經(jīng)過評審委員會篩選后確定最終候選者名單再上交至人力資源開發(fā)部;最后,人力資源開發(fā)部備案并宣布獲獎結果。

        印度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最終頒獎儀式與全國教師獎頒獎典禮一起舉行,將該獎項與全國教師獎放在同樣的高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的公信力。每位獲獎者將獲贈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份表彰證書。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注重長期效益,在頒獎結束之后將所有獲獎者通過網(wǎng)絡途徑聯(lián)合起來,組成人力資源團體,其中的教師分享自身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經(jīng)驗,指導其他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融合。

        (四)評審機構

        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采取二次評審的方式。第一輪評審由各邦、中央直轄區(qū)的教育部和各自治組織的總部對學校提交的材料進行篩選,之后評審委員對篩選過后的材料進行第二輪審核并確定最終的獲獎者名單。相對中央各部門來說,各邦、中央直轄區(qū)以及各自治組織的總部最了解所轄地區(qū)的教育實情,由教育部和總部分別對所負責的學校申請進行評審,有利于做出最佳選擇。

        評審委員會負責印度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的第二輪審核,即最終審核環(huán)節(jié)。評審委員會成員身份構成多樣(見表1),既有從事教育研究的全國教育研究和培訓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NCERT)的董事?lián)沃飨?,又有專門研究信息技術的國家信息數(shù)據(jù)中心(National Informatics Centre,NIC)和信息技術部門(Department of IT)的各代表參與,還有專注于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中央教育技術研究所(Centr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Technologies,CIET)的聯(lián)合理事會加入,這種多元身份背景可以有效保證評選結果的權威性。

        三、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的評審結果

        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設立8年以來,總獲獎人數(shù)達128名。2010-2017年獲獎人數(shù)分別為:13、7、9、12、9、11、24、43[4],每一年的獲獎人數(shù)遠遠低于規(guī)定的最高限度87人,尤其是前7年獲獎人數(shù)的總和僅85人。這不僅說明印度在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方面仍需做出努力,也間接反映了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的公正性與嚴謹性,嚴格依據(jù)評選標準篩查候選者,即使最終獲獎名額不足規(guī)定的87名,也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推舉出真正符合標準的教師。由于2017年的數(shù)據(jù)不足,因此這里只對前7年的評審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評審結果呈現(xiàn)以下特點。

        (一)獲獎者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

        在對2010-2016年獲獎者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可以發(fā)現(xiàn)(見表2),雖然2010-2015年的獲獎人數(shù)較為穩(wěn)定,均在數(shù)值9上下波動,但總體來看,每年總獲獎者的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2011年人數(shù)最少,為7人,2016年人數(shù)最多,為24人。具體來說,越來越多的邦、中央直轄區(qū)以及自治組織參與其中,這一點從表2可以看出,后面的年份,獲獎的邦、中央直轄區(qū)以及自治組織的數(shù)量在增加。自2011年始,獲獎機構的數(shù)量總體上就呈現(xiàn)上升趨勢,到2016年,有13個邦、中央直轄區(qū)以及自治組織獲獎。這其中也伴隨著一個現(xiàn)象:部分邦的表現(xiàn)越來越好,其獲獎者的數(shù)量在增加。以卡納塔克邦為例,2010年和2011年沒有人獲獎,自2011年后不斷出現(xiàn)了獲獎者,直到2016年出現(xiàn)了3個獲獎者,達到配額的上限。無論是獲獎人數(shù)的增加還是越來越多的邦、中央直轄區(qū)以及自治組織的參與,都表明了印度各行政機構越來越關注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和支持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能力和實踐。

        對7年來的獲獎邦、中央直轄區(qū)以及自治組織進行匯總發(fā)現(xiàn),獲過獎的行政機構共有22個(包括17個邦和中央直轄區(qū)以及5個自治組織),而印度共有42個行政機構,其中包括35個邦和中央直轄區(qū)以及7個自治組織,近一半的機構尚未參與或者沒有能力參與其中。由此可見,印度的教育信息化進程還有待進一步推進和推廣。

        (二)獲獎者身份呈多樣化分布

        對獲獎者的身份進行歸類比較發(fā)現(xiàn),其身份可以細化為三大類(見表3):教師、校長和其他人員。在85名獲獎者中,教師有71人,占比最大,達到83.5%;校長共有11人;其他人員有3人,包括1名教師教育工作者,1名信息技術管理員和1位群集資源人員(cluster resource person)。一方面,教師是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關鍵人員,教師占比最高側面印證了這一結果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應用是包括理念、項目、課程等一系列要素在內(nèi)的教學方式的改革,具有系統(tǒng)性、協(xié)同性等特點,鼓勵相關部門與領導的積極參與。這不但能在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技術上提供有效保障,還能集思廣益,從不同的視角認識和利用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另外,從獲獎教師的任教科目來看,既有擔任計算機教學的教師,也有數(shù)學、英語等通識課程教師,說明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的評選不以學科為依據(jù),鼓勵全體教師參與到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中,打破學科限制,開發(fā)利用信息技術的新方式。

        (三)獲獎者成果呈多元化特征

        獲獎教師充分發(fā)揮能動性,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了多樣化的探索,普遍將信息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也有部分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協(xié)助學校管理,還有個別教師嘗試應用信息技術解決社區(qū)問題。他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新,除了解決日常教學問題之外,還為學生專門設計了監(jiān)測身體狀況的軟件以及搭建起了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梁。拉賈黑克爾·帕蒂爾(Rajashekhar S. Patil)[5]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和網(wǎng)絡資源,幫助學生開展健康運動;馬諾哈·拉·雷(Manohar Lal Rai)[6]針對學校管理難題有選擇性地采用了信息技術工具,有效地緩解了教師不足的問題。不僅如此,他們將信息技術帶出了校門,走向了社區(qū)。帕蒂爾利用信息技術協(xié)助開展了社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管理工作,哈雷斯庫馬爾(Hareshkumar Vajesangbhai Makwana)[7]更是鼓勵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社會問題,如垃圾處理等問題。教師不僅是學校的教師,還是整個社區(qū)的教師。獲獎者的這些行動也得到了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的認可,將這些成果作為考核時的加分項。信息技術絕不是教學的一種手段,而應該成為營造一種教學環(huán)境、教學氛圍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學意義。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默認教師在學校之外運用信息技術的成果,有利于信息技術的普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的影響

        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作為印度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一種獎勵制度,鼓舞廣大中小學教師參與信息化教學的建設,為推廣獲獎者的事跡也為中小學教師探索信息化教學提供了動力。

        (一)激勵教師投身信息化教學實踐,激發(fā)了教學熱情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信息時代中小學教師必備的重要能力,是決定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根本力量[8]。信息技術蘊含著巨大的教育潛力,教師是將這種潛力轉變?yōu)楝F(xiàn)實的關鍵性人物。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將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與實踐作為重要的考核要素,鼓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針對性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信息技術,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形成學習共同體,彼此幫助,為教師個體解決教學難題提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fā)了教師教學的熱情。

        從近幾年評審結果來看,獲獎人數(shù)的增加表明該獎的設立對教師探索信息化教學產(chǎn)生了推動作用。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積極性高漲,紛紛投入教學實踐。面對教師的熱情與不斷熟練的信息化教學技能,校長感到“甜蜜的苦惱”,在提名時不知該如何取舍。南卡納撒黑伯公立學校(Nankana Sahib Public School)的校長哈爾梅特·庫爾·瓦拉奇(Harmeet Kaur Waraich)明確表示該獎的設立喚醒了該校教師的探索熱情,教師越來越注重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三葉草基督教高中(Shamrock Christian Senior Secondary School)等學校的校長紛紛表示將會繼續(xù)推舉更多的優(yōu)秀教師[9]。再者,教師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建立了教師交流的網(wǎng)絡平臺,各個領域的教師可以在這些平臺上分享各自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各種與教學相關的課件、軟件等,彼此相互借鑒和學習,積累經(jīng)驗以提升教學技能。例如,波庫里·斯里尼瓦薩·饒(Pokuri Srinivasa Rao)[10]是一名數(shù)學教師,也是一名創(chuàng)新技術的實踐者。他設計主持了一個供教師與學生在線交流的數(shù)學論壇,該論壇現(xiàn)已有570多名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教師加入,教師們形成了學習共同體,在論壇上分享各自的教學心得,為彼此解決教學難題提供靈感,激發(fā)了教學的積極性。

        (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信息素養(yǎng)

        一項研究和評估表明,信息技術確實為教師和學生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積極的改變,它們可以改變學習的地點和方式,改變學生和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角色[11]。信息技術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有益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在無形中會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產(chǎn)生積極影響。

        信息技術的使用讓校外資源融入課堂教學成為了可能,多媒體的使用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如獲取知識更加快捷、理解知識更加便利。獲獎者賈格達巴·普拉薩德·多巴哈(Jagdamba Prasad Dobhal)[12]在數(shù)學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專門開發(fā)并使用了交互式多媒體教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中的一些復雜概念,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技巧。他還將信息技術工具與其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制作了許多數(shù)學輔導資料。在他的指導下,學生在學校的考試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也是對其教學能力的一種肯定。另外,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熏陶學生的信息化意識,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拉什米·凱瑟里亞(Rashmi Kathuria)[13]不僅在教授科學和數(shù)學課程時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了信息技術,還鼓勵學生使用開源軟件制作視頻、圖片故事集、動態(tài)圖像和創(chuàng)建各種交互式的小程序。她也鼓勵學生在社交平臺上積極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大增加了學生們使用信息技術的樂趣,對學生信息技術意識和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再者,獲獎教師重視信息技術在解決社會問題過程中的應用,賦予教學過程現(xiàn)實意義。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信息技術能力的同時,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斯瓦納利·查塔帕蒂亞(Swarnali Chattopadhya)[14]在初中和高中的社會研究課程中常使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繪圖和各種先進技術。在她的指導下,學生開展了實地調(diào)查工作,學會了利用信息技術探測地形地理位置的方法,增強了動手能力。

        (三)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育公平

        信息技術有利于加速學習資源的流動,獲獎者在此基礎上,主動研發(fā)各種技術工具和軟件,搭建網(wǎng)絡平臺,促進了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共享;信息化教學能打破感官障礙,為劣勢群體學生提供適切的教學,使得人人都能享有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公平。

        獲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緩解偏遠學校資源短缺的問題,使農(nóng)村學生也能享受到相對豐富的教育資源。哈里克利什納·阿里亞(HariKrishna Arya)[15]成功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工具緩解了農(nóng)村地區(qū)學校的資源限制問題。他利用信息技術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后來他開發(fā)了一個網(wǎng)絡虛擬教室,將這種方式傳播給該地區(qū)的其他5所偏遠學校,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拉夫文德拉·饒(R.V. Raghavendra Rao)[16]表現(xiàn)出了對優(yōu)質教育和教育公平的極大關注。他致力于線上教學,試圖為當?shù)嘏嘤柛嘟處熞跃徑饨處熧Y源不足的問題,同時,他利用移動學習技術制作了音頻課程和獨特的教學內(nèi)容,為有視覺障礙的學生提供了更合適的教育。他的這些舉措為教師和學生克服學習障礙提供了支持。穆罕默德·伊姆蘭·汗·梅瓦蒂(Mohammad Imran Khan Mewati)[17]已經(jīng)開發(fā)了50多個教育移動應用程序和100多個網(wǎng)站,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一款印地語的通識科學軟件,下載量達59萬,瀏覽量達1.8千萬。他為“數(shù)字化印度”(Digital India)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受到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贊賞。梅瓦蒂表示將繼續(xù)開發(fā)教育類應用程序尤其是其他地區(qū)性的語言程序,使所有地區(qū)的學生能享受到信息技術帶來的教育成果[18]。這些獲獎教師對信息技術的利用為弱勢群體學生享有優(yōu)質教育資源、享受平等教育提供了機會,有利于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

        五、結語

        印度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在其評審機制支持下吸引了無數(shù)的教師積極參與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實踐,教師將信息技術的應用從學校推廣到社會,充分發(fā)揮了信息技術的社會價值。該獎項作為教育技術領域的國家性獎勵制度,在加深人們對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認識的同時,為教師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也為印度信息化教育的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當然,印度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名額分配的合理性問題,每年預定的獲獎名額為87人,但實際獲獎人數(shù)遠遠不足87人;評審機構的權威性問題,評審委員會的組成皆是政府機構,沒有民間組織的參與;評選程序的透明化問題等。

        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多媒體支持下的協(xié)作學習在改善教學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而這種潛力需要教育工作者來挖掘[19]。目前,雖然我國的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已經(jīng)從“應用階段”進入“融合階段”,但從教育的系統(tǒng)變革來說,仍處于初始階段。因此,目前的教育信息化正處于助力教育從工業(yè)時代向信息時代轉型的關鍵期,其基本目標是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20]。在第四次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現(xiàn)場會上,教育部時任副部長李曉紅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促進教師應用信息化的激勵機制,緊緊依靠廣大教師,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會用、樂用、常用”。周洪宇教授也指出:“設立國家榮譽制度,設立國家級最高獎項是國家鼓勵各行各業(yè)人員立足本職、勇創(chuàng)一流業(yè)績的慣例[21]。”印度全國教師信息化教育獎的經(jīng)驗可以為我國提供啟發(fā)和借鑒。

        在我國設立一個針對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技術獎,并將其提升至國家級榮譽的高度,有利于凸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激勵教師們積極投身于教育信息化的探索實踐中,加速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進程。

        參考文獻:

        [1]Staples A, Pugach M C, Himes D. Rethinking the Technology Integration Challenge: Cases from Three Urban Elementary Schools[J].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5, 37(3):285-311.

        [2]Azim Premji Foundation. A Study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Program[EB/OL].http://www.azimpremjifoundation.org/, 2018-11-04.

        [3]Teachers BADI. National ICT Awards to Teachers 2017 Guidelines, Selection Procedure[EB/OL].https://www.teachersbadi.in/2015/02/national-ict-awards-to-teachers-2015.html, 2018-11-04.

        [4]Government of India,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EB/OL].http://mhrd.gov.in/ict_awards, 2018-11-04.

        [5][6][7][10][12][13][14][15][16]Centr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CT Awards[EB/OL].https://ciet.nic.in/pages.php?id=ict-awards&ln=en, 2018-11-04.

        [8]杜玉霞. 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17(8):86-92.

        [9]Hindustan Times. CBSE Invites Applications for National ICT Awards for Teachers[EB/OL].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punjab/cbse-invites-applications-for-national-ict-awards-for-teachers/storyK4BlJiZSvTGAINPDLmSH1L.html,2018-11-04.

        [11]Nagarajan R, Velmanirajan K, Kanna K S. Integrat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Teaching Learning Proces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3, 10(3): 1-5.

        [17]NewsGram. PM Modis Sanskrit Teacher Imran Khan to Continue Developing Apps in Regional Languages[EB/OL].http://www.newsgram.com/pm-modis-sanskrit-teacher-imran-khan-to-continue-developing-apps-in-regional-languages, 2018-11-04.

        [18]Wikipedia. Imran Khan[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Imran_Khan_(web_developer),2018-11-05.

        [19]Lipponen L. Creating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Finnish Schools: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Sociocognitive Effects[J].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01,5(1):28-39.

        [20]黃榮懷,劉德建. 互聯(lián)網(wǎng)促進教育變革的基本格局[J].中國電化教育, 2017(1):7-12.

        [21]周洪宇.國家教師榮譽制度亟待完善[N].中國教育報,2012,9(7):005.

        猜你喜歡
        印度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世界為何應當擔心印度
        英語文摘(2021年7期)2021-08-14 02:36:28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jié) 印度
        幼兒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簽訂長單合同 需求或將減弱
        印度自拍現(xiàn)場
        中外文摘(2017年21期)2017-11-02 01:50:04
        我所見識的印度商人
        華人時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山哈·印度攝影
        青年文學(2015年1期)2015-10-24 03:27:18
        印度式拆遷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
        最高警察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久久无码精品九九 | 国产一级黄色性生活片| 国内精品亚洲成av人片|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日本嗯啊在线观看| 人妻经典中文字幕av|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六月丁香婷婷色狠狠久久| 青青草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语自产偷拍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一区二区无码精油按摩| 免费国产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美女用丝袜脚玩我下面|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 未满十八勿入av网免费| 日本熟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男人扒开女人双腿猛进女人机机里 | 一区二区三区字幕中文|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女人| 亚洲白嫩少妇在线喷水| 国产动作大片中文字幕| 国产黑丝在线|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77| 日本污ww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香| 男女交射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野外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av狼人婷婷久久亚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