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革 吳 偉 馮海合 石銀華 李 宇 楊明華 殷珊珊 王曉潔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可通過球囊充盈和排空增加冠脈灌注、減輕左心室后負荷,給予缺血心臟一定的輔助支持,是介入醫(yī)生十分喜愛的機械循環(huán)輔助裝置,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高?;颊呓浧す跔顒用}介入手術等領域,獲益人群不斷增加。研究證實,在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ff-pump coronary arterybypass grafting,OPCABG)術前應用IABP有利于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和改善手術的治療效果[1~3]。但行OPCABG手術的患者多為高齡、射血分數低下、左主干病變、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等高危人群,而IABP本身又存在出血、缺血等并發(fā)癥的風險[4~6]。本研究擬通過分析不同歐洲心臟手術危險因素評價系統(tǒng)(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EuroSCORE)評分患者OPCABG術前應用IABP的效果,為擴大IABP 的置入適應證及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1.臨床資料與分組:回顧性分析筆者醫(y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2013年1月~2018年6月接受OPCABG 手術、并在術前預防性應用 IABP輔助的23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193例,女性43例,患者平均年齡為63.46±9.09歲。術前行心臟評估,納入標準:①左心室功能障礙,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分級Ⅲ~Ⅳ級 ;②左主干狹窄≥90%或左主干病變合并3支以上冠脈血管病變;③藥物難以控制的頑固性心絞痛;④心源性休克或嚴重低血壓狀態(tài);⑤合并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MR);⑥30天內急性心肌梗死。排除標準:①中度以上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夾層或胸腹主動脈瘤、嚴重出血傾向等IABP禁忌證;②術中發(fā)生血流動力學紊亂、嚴重心律失常等緊急置入IABP及術后出現(xiàn)低心排出量、正性肌力藥不能維持血壓穩(wěn)定等而被迫置入IABP者。根據在線版本計算236例患者EuroSCORE得分,將EuroSCORE得分<6 分的病例納入低危組(n=153),將EuroSCORE得分≥6 分的病例納入高危組(n=83)。
2.手術方法:所有患者手術方法均為常規(guī) OPCABG:經胸骨正中切口入胸,顯露心臟,固定靶血管。采用無創(chuàng)傷縫線行血管遠端吻合和血管近端吻合。兩組患者均于術前麻醉誘導后行IABP置入,在IABP輔助下行OPCABG。IABP輔助方法:兩組均使用ARROW ACAT2型 IABP 機,根據患者身高選取8F 40ml、7F 30ml IABP導管。均經股動脈插管,胸部X線協(xié)助調整IABP 頂端位于第4、5 后肋間。反搏頻率設定為 1∶1。采用心電圖或動脈壓觸發(fā)模式,IABP開始后給予低分子肝素0.5~1.0mg/kg靜脈滴注,使活化凝血酶原時間控制在200~250s。在多巴胺用量、心臟指數、平均動脈壓、尿量等指標明顯改善后,逐漸減低IABP 輔助,拔除球囊導管。
3.觀察指標:①收集兩組年齡、性別、合并疾病、難治性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病變、3支病變、EuroSCORE評分、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等術前臨床資料;②比較兩組IABP 預防時間、IABP 運轉時間、IABP 相關并發(fā)癥、機械通氣時間、ICU 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病死率等;③應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檢測患者術后院內死亡的危險因素。
1.術前臨床資料比較:兩組在年齡、≥65歲、女性、頑固性心絞痛、<30天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病變、≥3支病變、 EuroSCORE評分、LVEF等術前資料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術前臨床資料比較
2.術中及術后結果比較:高危組IABP 預防時間、IABP 運轉時間、機械通氣時間、ICU滯留時間明顯長于低危組(P<0.05),兩組在IABP 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院內病死率、1年內病死率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術中及術后結果比較[n(%),M(P25~P75)]
3.OPCABG 手術患者術后院內死亡的相關危險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 患者年齡≥65歲、女性、左主干病變、LVEF<40%、急診、IABP并發(fā)癥是OPCABG 患者院內死亡的危險因素,詳見表3。
表3 OPCABG 手術患者術后院內死亡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體外循環(huán)動脈旁路移植術可導致全身炎性反應,心肌再灌注損傷,肝臟、腎臟損傷等嚴重并發(fā)癥,而 OPCABG可有效降低機體炎性損害程度,降低高危患者的手術風險,使心臟嚴重疾患,肝臟、腎臟功能不全,高齡等手術承受能力減退患者的治療機會明顯增加[7,8]。但與體外循環(huán)動脈旁路移植術比較,OPCABG有諸多優(yōu)越性,但對手術操作及血流動力學的要求更高,一旦術中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發(fā)生紊亂,將有可能發(fā)生血壓大幅下降及嚴重心律失常,對預后造成不良后果。
IABP近年來被廣泛用于心臟圍術期的循環(huán)輔助支持,已有多項研究表明IABP使用后能夠顯著改善血流動力學、并明顯減少強心升壓藥物的消耗,并進一步證實了IABP 對心肌灌注的支持作用。盡管 IABP已取得了廣泛認可,但隨著手術技術的成熟和發(fā)展,高?;颊呤中g比例不斷增加,把握好IABP使用時機可獲得更好的臨床療效。IABP 使用時機對預后的影響已成為近年研究的熱點。國外Meta分析動脈旁路移植術前是否行IABP輔助的臨床對照試驗表明,術前預防性應用者病死率明顯低于術中術后緊急被動應用者[9~11]。另有研究表明, EuroSCORE高?;颊咝g前應用者的預期病死率較術中應用者明顯降低[12]。盡管沒有指南,亦無大數據的支持,但目前臨床醫(yī)生多傾向于術前早期、預防性應用IABP[13,14]。
本研究通過對筆者醫(y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2013年1月~2018年6月接受OPCABG手術、并在術前預防性應用IABP輔助的23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術前預防性應用IABP對不同EuroSCORE評分患者臨床結果的影響,旨在擴大IABP的適應證,使更多的高?;疾∪巳韩@益。EuroSCORE評分系統(tǒng)可免費在線應用,操作簡單,只要回答對或錯即可獲得評分,目前已在歐美心臟病患者術前危險評估中廣泛采用,對于手術治療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對于IABP的輔助治療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15]。本研究結果顯示,與EuroSCORE<6 分的低危組比較,EuroSCORE≥6 分的高危組的平均年齡更大,≥65歲、女性、頑固性心絞痛、<30天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病變、≥3支病變所占比例更大,LVEF更低,因此IABP預防時間、IABP運轉時間、機械通氣時間、ICU滯留時間也更長,表明高危組患者的病情更重,但病死率和住院時間沒有明顯增加(P>0.05)。說明IABP預防性應用具有良好的心肌輔助效果,可延緩高危患者的病情進展,有利于心臟功能的恢復。與IABP有關的常見并發(fā)癥包括肢體缺血、出血、栓塞、感染等,嚴重并發(fā)癥少見[16]。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病例。研究證實IABP并發(fā)癥與患者外周血管、抗凝情況、IABP置入方法、使用時間等有關[17~19]。
以前臨床醫(yī)生對預防性應用的疑慮包括IABP的并發(fā)癥,但有Meta分析顯示,高?;颊邉用}旁路移植術前預防性應用IABP安全并且有效,不會增加IABP的并發(fā)癥[20]。醫(yī)生在IABP置入時選擇較輕狹窄側或無鞘置管方法,嚴密觀察高?;颊呦轮?并行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慎重處理。本研究中IABP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盡管高危組IABP預防及運轉時間長于低危組,但并發(fā)癥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年齡≥65歲、女性、左主干病變、LVEF<40%、急診等是OPCABG患者院內死亡的危險因素,提示及早預防性應用IABP對于這類患者是更為有益的。
綜上所述,在EuroSCORE指導下高?;颊逴PCABG術前預防性應用IABP不會增加 IABP 相關并發(fā)癥,能夠降低院內病死率,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