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子
艾伯特·阿納斯塔西亞在黑幫的世界里,一個人通過什么樣的方式獲得權力,往往也會因為相同的原因丟掉王冠。阿納斯塔西亞利用其他家族的內(nèi)部矛盾給自己爭取盟友,上位成功后,自然也成為另一派的眼中釘。
1957年10月25日,剛?cè)肭锾斓募~約氣候宜人。上午10點多,阿納斯塔西亞如往常一樣走進位于曼哈頓區(qū)的謝拉頓公園酒店的理發(fā)店,習慣地面對著鏡子坐在理發(fā)椅上,本該守在門口的貼身保鏢不知去向,不過他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而是愜意地等著理發(fā)師給自己刮刮胡子再理理發(fā),這是一天中再好不過的放松時刻。這時,突然進來兩個蒙面殺手,沒等他反應過來,對著他就連連開槍,受到驚嚇的阿納斯塔西亞趕忙起身沖向兇手以圖自救,卻在人生最后的時刻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徒勞,殺手們迅速撤離現(xiàn)場,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礙。阿納斯塔西亞倒在血泊中,白色襯衫上漸漸洇出的血跡宣告了美國黑幫史上最殘暴的“劊子手”終于死于他人槍下。
1957年10月25日艾伯特·阿納斯塔西亞被槍殺于紐約的一家理發(fā)店。
“一個無助的死者被白色的浴巾裹起來,這幅生動的畫面深深地印在公眾的記憶中,難以抹去?!焙荛L一段時間里,阿納斯塔西亞倒在血泊中的照片都讓美國的民眾記憶深刻且津津樂道,不僅因為場面的血腥殘暴,更因為這樁明目張膽的謀殺中折射出了美國黑手黨的歷史沉浮。
十多歲就跟著幾個兄弟在遠洋貨輪上干活的的艾伯特·阿納斯塔西亞出身寒微,家鄉(xiāng)帕爾蓋利亞是意大利南部的一個海邊小鎮(zhèn), 1919年,他來到了紐約,在布魯克林做起了碼頭工人。
當時紐約的許多碼頭都是意大利黑手黨的地盤,他們經(jīng)常會給窮困的移民提供幫助與保護,當然也不是無償?shù)?,年輕的移民們也往往被收納到黑手黨的名下,做馬仔賣命。剛到美國的阿納斯塔西亞可以說是個天生的殺手,20出頭就因為殺人差點被執(zhí)行死刑,后來又因為非法持有槍支而入獄。不到30歲,就成為當?shù)氐囊粋€小頭目,在布魯克林地區(qū)的黑手黨“大老板”喬·馬塞里亞(Giuseppe "Joe the Boss" Masseria)手底下做事。
如果說阿納斯塔西亞從窮小子到小頭目的上位是飛速,那么1931年前后他一躍成為黑幫的“二老板”簡直就是光速。
當年在馬塞里亞手下做事的時候,阿納斯塔西亞就結識了“幸運小子”查理·盧西阿諾(Charles “Lucky” Luciano),后者很早就混跡在紐約的黑道上,早年加入過“五點幫”(布魯克林地區(qū)的愛爾蘭移民組成的幫派)還組建過自己的小幫派,有手段、有人脈、有能力、有想法,黑手黨吸納他主要是為了平衡圈子內(nèi)部的勢力,沒想到卻是“引狼入室”。跟著盧西阿諾,阿納斯塔西亞直接背叛了自己的“老板”,得以上位。1930年為了爭奪對意大利黑幫的控制權,爆發(fā)了所謂的“卡斯特拉馬雷戰(zhàn)爭”(CastellammareseWar),實質(zhì)上就是一系列的謀殺與火拼。喬·馬塞里亞與來自卡斯特拉馬雷的薩爾瓦多·馬蘭扎諾爭奪大權,卻萬萬沒想到,看著沒什么威脅的盧西阿諾表面上支持,卻背地里使壞。
1931年4月,盧西阿諾誘請馬塞里亞到科尼島飯店約談,中途以去洗手間為借口離開,他剛一走,阿納斯塔西亞等人立刻沖入餐廳,直接射殺了馬塞里亞??上倮唏R蘭扎諾也沒能掌權多久,同年的9月,幾個受雇于盧西阿諾的非意大利籍匪徒,裝扮成稅務局人員將馬蘭扎諾槍殺于他在派克大街的辦公室內(nèi)。
在火拼過程中,與其說阿納斯塔西亞是對盧西阿諾忠誠,倒不如說他是認同盧西阿諾治理黑幫的理念,看重他手上的資源人脈。無論是馬塞里亞,還是馬蘭扎諾,他們爭奪的是權力,但在黑幫的管理上想法是一致的,比較老派。他們都來自意大利西西里島,到美國之前已經(jīng)在當?shù)丶尤肓撕谑贮h,因此把西西里黑手黨所謂的“君子”作風也帶到了美國,即堅信“榮譽”“傳統(tǒng)”“尊重”等“騎士”信條,幫派挑選成員十分慎重,基本上只吸收意大利移民入伙,行事也相對低調(diào)。盧西阿諾與阿納斯塔西亞這一代與老一派不同,他們都是在年少時期或移民或偷渡到美國的,在美國本土黑幫中混跡上位,與不同圈子的人都有接觸,也感染了美國新大陸的“自由氣息”,因此骨子里對于西西里島這套“君子”作風嗤之以鼻,簡單講他們信奉不排外、只認錢,而盧西阿諾更與猶太、愛爾蘭有組織犯罪團伙有密切來往。
這次黑幫內(nèi)部的權力斗爭,坐收漁翁之利的自然是盧西阿諾。他不僅躍居美國黑手黨的“帶頭大哥”,還對紐約地區(qū)的黑手黨進行了重組。他根據(jù)已有的紐約黑手黨勢力成立了一個管理委員會,由黑手黨五大家族組成。這也是美國黑手黨發(fā)展歷程的重要時刻,許多人認為盧西阿諾的一系列做法完成了黑手黨的“現(xiàn)代化”轉(zhuǎn)型。
阿納斯塔西亞也被任命為文森特·曼加諾(Vincent Mangano,)犯罪家族的“二當家”,即后來聲名遠播的甘比諾犯罪家族的前身。
阿納斯塔西亞顯然不會滿足于僅僅做個“二當家”。盧西阿諾安排他跟路易斯·布查爾特(Louis Buchalter)一起管理整個黑手黨的“刺客”團隊,也就是臭名昭著的“謀殺公司”(Murder, Inc.)。
這個看似在電影、小說中才會存在的犯罪組織由一眾意大利籍和猶太籍殺手組成,以布魯克林地區(qū)的一個街區(qū)糖果店為據(jù)點開展活動。阿納斯塔西亞接手這個“公司”后有了大展身手之地。一直以來他都以兇殘暴虐聞名,在上位過程中,一直敢殺敢打,殘忍幾乎是他的標志,也是他受到很多大頭目器重的原因之一。曾經(jīng)他用冰錐殺了人而被起訴,卻因為缺少目擊者而不了了之。在很多次行兇中,阿納斯塔西亞明明被鎖定為犯罪嫌疑人,卻總能免于被起訴而逃脫罪責,大多都是因為缺乏目擊者。某種程度上,他的狠戾反而成了他的護身符,而背后的黑手黨集團因為不斷發(fā)展壯大也無形中助長了這些“刺客”的氣焰。
1941年,負責招募殺手的艾博·雷樂斯被逮捕,為了給自己免除死罪他選擇與警方合作,供出了阿納斯塔西亞曾經(jīng)參與過的一些重大謀殺案件,阿納斯塔西亞立馬高價懸賞,找人刺殺雷樂斯。就在當年的11月,在科尼島上的一家餐廳的房頂,人們找到了雷樂斯的尸體,警方怎么也想不通,當時被監(jiān)管在旁邊一家酒店六層套房里的雷樂斯怎么會喪命于窗外餐廳的屋頂。警方認為這次謀殺與阿納斯塔西亞脫不了關系,但是大陪審團還是最終認定,死者因為當時想逃到五層樓的房間,用床單系在屋里的供暖機上卻不慎墜落,整個過程是個悲慘的意外,而非蓄意謀殺。真相已經(jīng)難以查清,不過阿納斯塔西亞的惡名還是因此得到傳播。
阿納斯塔西亞種種囂張行為一方面與他本人的行事風格有關,另一方面也是美國黑手黨在20世紀30年代前后發(fā)展的縮影。
自1920年1月美國憲法第18號修正案——禁酒法案正式生效以后,在其境內(nèi)凡是制造、售賣乃至于運輸酒精含量超過0.5%以上的飲料皆屬違法。初衷原本是為了遏制犯罪與暴力,然而這個帶有“良好愿景”的法案卻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無形中禁酒令反而助長了私酒泛濫,很多人靠著走私販酒而獲得暴利,最開心的大概就是形形色色的美國黑幫,禁酒令的施行反而為他們“光明正大”地販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拓寬了盈利的市場。當時紐約地區(qū)的黑手黨幾乎控制了75%以上的碼頭,加上幫派內(nèi)部組織嚴謹,走私渠道也多,販酒就能獲得巨大的利潤。而當?shù)卦S多的政府官員、警察僅靠著受賄就能海賺一筆。美劇《大西洋帝國》中就展現(xiàn)了禁酒令時代黑幫間為了爭奪黑市的控制權所展開的殘酷斗爭。
1951年初,家族的“大老板”文森特·曼加諾失蹤了,在布魯克林的一處海灣發(fā)現(xiàn)了他弟弟菲利普的尸體,而他卻始終下落不明。所有的嫌疑都指向了家族的“二老板”阿納斯塔西亞。20年的上下級關系卻沒有培養(yǎng)成彼此的黃金搭檔,在刀頭上舔血的日子里,其實他們的嫌隙從這段合作關系之初就埋下了伏筆。
在成為“二老板”之后,阿納斯塔西亞并沒有忘記盧西阿諾的幫扶,經(jīng)常幫后者做事,甚至連“大老板”曼加諾都不曾知會,由此兩人之間的積怨越來越深,大概都有過除掉對方的念頭,不過阿納斯塔西亞才不會承認,還一再向黑手黨委員會表示自己曾經(jīng)受到兄弟倆的威脅。最終阿納斯塔西亞上位成功,當上了家族的“大老板”,到達黑幫職業(yè)生涯的頂峰。
在黑幫的世界里,一個人通過什么樣的方式獲得權力,往往也會因為相同的原因丟掉王冠。阿納斯塔西亞利用其他家族的內(nèi)部矛盾給自己爭取盟友,上位成功后,自然也成為另一派的眼中釘。
另一派的頭目維多·杰諾維斯(Vito Genovese),是個其貌不揚卻手段老辣之人。他首先到處散播阿納斯塔西亞殘忍的殺人作風,把他渲染成一個喪失理智的殺人狂魔,在這一點上阿納斯塔西亞早就臭名遠播,幾乎不需要再渲染什么。1952年,一個叫阿諾德·舒斯特(Arnold Schuster)的普通人接受電視臺的采訪,因為他成功指認了一名在逃的銀行搶劫犯并使得后者被捕入獄,阿納斯塔西亞在電視上看到這段采訪氣得直跳腳,高喊著“我最受不了這種打小報告的人了,給我殺了那家伙!”可是他不僅不認識舒斯特,就連搶銀行的也不認識。就在當年的3月,無辜的舒斯特被人槍殺在布魯克林的街頭。盡管有人指認是阿納斯塔西亞指使的,但是最終也是不了了之。漸漸的黑手黨其他高層頭目也擔憂起來。
此外,杰諾維斯還私下聯(lián)系上了阿納斯塔西亞手底下一個野心勃勃的分支小頭目卡羅·甘比諾一起密謀,這一幕似曾相識,與當年阿納斯塔西亞與盧西阿諾密謀除掉馬蘭扎諾情形大致相同。甘比諾與阿納斯塔西亞不同,為人低調(diào)但是行事果斷,電影《教父》中邁克·柯來昂就是以他為原型塑造的。
1957年11月,阿納斯塔西亞被槍殺于理發(fā)店,場面慘不忍睹。盡管警方懷疑是甘比諾雇兇殺人,但是缺乏證據(jù),這件血案也就不了了之。很快,卡羅接替阿納斯塔西亞的位置,從一個小頭目一躍成為大老板,上升速度比當年的阿納斯塔西亞還迅捷。不僅如此,甘比諾的野心更大。
很快在之后的黑手黨著名的全國性大會阿帕拉欽會議上,先是有人向警方泄密,導致五十多名黑幫首領被捕入獄,之后杰諾維斯又因販毒案發(fā),鋃鐺入獄,最終死于獄中。甘比諾最終成為紐約最強有力的犯罪家族大老板。
倒在血泊中的阿納斯塔西亞或許很難想象他那個不怎么張揚的小弟卡羅竟然能夠取得如此“成就”。事實上,無論是他,甘比諾,還是任何一個在黑手黨爭斗史上起起伏伏的黑手黨成員,每一個人的命數(shù)都一樣,無論是行事低調(diào),還是手段狠辣,殺人如麻,無論是誰,只要站到了美國黑幫的舞臺上,只要是“美國黑手黨”這場大戲的A角,從他登臺的那一刻開始,整個人生便是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只是永遠難以預料兇手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