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友
新時期,為了提高無公害馬鈴薯優(yōu)質栽培技術水平,要不斷進行實踐研究,要積極總結有效的技術措施,從而才能進一步提高馬鈴薯產量。本文結合云南麗江地區(qū)無公害馬鈴薯種植實際,深入進行了具體的栽培技術研究。
馬鈴薯作為重要的食材,備受人們喜愛,新時期,為了確保無公害馬鈴薯優(yōu)質高產,需要不斷進行有效的工作實踐,要科學整地、施肥、要有效的進行播種與田間管理,以此才能保證無公害馬鈴薯栽培質量。
1土地平整
整地、施肥是無公害馬鈴薯優(yōu)質栽培技術的基礎步驟。準備工作的成效往往關系著作物收成。因此,為給馬鈴薯的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通風環(huán)境,首先應當創(chuàng)造疏松的土壤環(huán)境。通氣、通風的土壤有利于馬鈴薯根部的有氧呼吸,同時有利于其塊莖的形成以及淀粉含量的積累增多。因此,應當及時深耕土壤、曬土成壟,按照實際種植要求與種植面積,控制起壟高度在20cm~25cm之間,以保證土地平整的有效性。同時,起壟高度應根據當?shù)毓┧畻l件而變化。若供水較少,則起壟高度應適當增加。
2施肥
馬鈴薯的生育期較短,因此進行以底肥為基礎的施肥是確保收成的重要步驟。具體做法是將約3~5m3的優(yōu)質糞肥于耕地前施撒于將要種植的泥土中,并通過機械作用深耕、耙平。當化肥開溝后應每畝施以50~100kg三元復合肥,凌駕30~50kg的硫酸鉀以補充鉀元素;或者稍微增加硫酸鉀的用量至50~60kg,并配以10kg尿素、20kg硫酸二銨。這些化肥的具體用量應根據有機肥(糞肥)的用量及效果而確定,并作為補充。同時,為防治地下害蟲,可以采用辛硫磷或其它低毒農藥。此外,還應在施肥的同時保持良好的土壤濕度。充足的底墑有利于馬鈴薯塊莖的發(fā)育及淀粉的積累。
3播種
除平整土地和施肥之外,播種時機的選擇也是確保無公害馬鈴薯質量上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常情況下,播種時機應選擇土壤深度10cm處保持5℃恒溫時。同時,播種的方式應當采用行列式,且將每行之間的距離保持在60~70cm之間,每株之間的距離保持在20-35cm之間。同時,可以采取淺覆土、深開溝的播種方式,保證較高的出苗率。此外,針對肥力強度以及品種的成熟時間,應當采取相應的播種方式。例如,早熟品種可以適度密植,而晚熟品種則種植稀疏,二者分別控制在6~7萬株與5~6萬株之間。
4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加強對苗期的管理和加強對塊莖期的管理。前者的原因時馬鈴薯出苗期的特殊性。在這一時期,大約距播種一月,此時幼苗緩慢發(fā)育,但其成長對馬鈴薯質量和產率十分關鍵。此時若栽培人員發(fā)現(xiàn)幼苗較少,應當及時補充栽種;若土質較密,可以耢去表層土以保證土壤疏松。此外,苗期的水分補充也應受到足夠的重視。
后者主要是因為接近成熟期的馬鈴薯塊莖發(fā)育迅速。此時的馬鈴薯會盡力吸收土壤中的無機元素和營養(yǎng)物質。因此,塊莖生長時期是保證馬鈴薯質量與產量的關鍵時期。此時應結合具體生長情況判斷是否需要追肥處理,同時灌溉工作同樣不容忽視。
5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是保證無公害馬鈴薯產量的另一重要措施。多數(shù)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等會對馬鈴薯的產量造成極大影響。此類病毒感染通常表觀表現(xiàn)為卷葉、花葉等,且由于微生物致病的特殊性,此類疾病往往會在溫度較高時廣泛傳染。因此,應注意及時殺滅植物病毒,如采用噴灑農藥等措施。針抗蚜可濕性粉劑等相關的農藥對此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該類農藥還具有廣譜抗寄生蟲的作用,能夠在預防病毒感染的同時對蚜蟲等寄生蟲進行徹底殺滅。
5.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針對一些有趨光性等特殊趨向性的昆蟲。利用昆蟲的這種生物特特性,可以采取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白熾燈或者殺蟲燈等方式對其進行誘殺,或者在田間放置一些顏色鮮艷的害蟲粘貼板以消除趨色性、體積較小的害蟲如蚜蟲和白粉虱蟲等。此外,通過覆蓋塑料薄膜的方式提升地表溫度,也可以起到高溫殺菌殺蟲的效果。同時紫外線也具有一定的殺蟲效果。
5.2化學防治
相比于物理防治,以噴灑農藥為主的化學防治的優(yōu)點是見效快、范圍廣。然而其也具有農藥殘留量超標等潛在風險。因此在進行化學防治的同時,應該考慮到無公害馬鈴薯的具體要求,盡量縮小農藥污染范圍,并減少農藥殘留。
化學防治大致分為一下幾個具體步驟。首先,應當做好預防工作,通過總結歷年規(guī)律、判斷蟲害范圍,以提前規(guī)劃農藥使用量,爭取用最少的農藥量取得最優(yōu)成效;其次,應當對癥下藥,盡量使用物理防治措施取代化學防治,以保證馬鈴薯的質量;再次,應選擇低毒性、高效率的生物源藥劑,準確噴灑、適度使用,以盡最大可能降低其對水源和土壤的污染。
總之,馬鈴薯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為了提高其產量,需要加強栽培管理,在馬鈴薯栽培過程,要加強有效的技術選用,要科學對其栽培過程進行管理,以此才能保證無公害馬鈴薯產量,進一步提高無公害馬鈴薯種植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674306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金棉鄉(xiāng)農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