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旭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食物的質量,對食品來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無公害綠色蔬菜食品的市場占有率逐漸提高,如何開發(fā)和管理相應的綠色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探討溫室大棚黃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實際應用。
1溫室黃瓜病蟲害特征
大棚內的環(huán)境相較于露地種植,擁有較高的溫度和濕度。黃瓜在大棚種植中主要的病蟲害有: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根結線蟲、白粉虱、美洲斑潛蠅等。這些病蟲害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而且一旦發(fā)生病蟲害,嚴重影響黃瓜產量。
2溫室黃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應用
2.1前期注意消毒和選種
2.1.1綜合消毒
在前期的防治中,要對大棚內種植環(huán)境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包括對土壤和苗床以及瓜種的處理。在溫室作物拉秧后,要選在一個陽光充足的日子覆蓋棚膜。之后悶閉棚室,利用高溫殺滅棚室內的有害病菌。有效降低黃瓜在后續(xù)生長中產生病蟲害的幾率。其次,要對土壤采用噴霧法噴灑于土壤中,并及時用薄膜進行覆蓋,使其在高溫下產生有藥劑蒸汽,能全面滲透到土壤中,實現殺滅土壤中病菌的目的。另外,選取的種子消毒處理時,要注意藥劑的選取和使用劑量,最好選用三百倍的福爾馬林液浸泡瓜種,時間控制在一個半小時,然后用清水洗一遍才可種植。同時,要盡量使用曬種的方式進行消毒,最大限度保證符合黃瓜作物的綠色食品生產要求。
2.1.2科學選種
品種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黃瓜生長過程中產生病蟲害的發(fā)生幾率。因此,品種的選取中,要格外注重科學性,除了要選用抗病抗蟲效果較好的品種外,還應結合溫室大棚的實際種植條件選擇。在此基礎上再考慮黃瓜的產量問題。
2.1.3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
秸稈反應堆技術是一種利用植物免疫代替農藥進行病蟲害預防的有效手段。在大棚黃瓜的種植管理中,除了能提高地溫同時還能有效補充棚內的二氧化碳含量,對黃瓜的生長發(fā)揮著非常大的效用,在預防病蟲害的同時,還是一種綠色無公害的病蟲害防治手段,有效保障黃瓜的品質。
2.2中期防治
2.2.1科學育苗
營養(yǎng)土和藥土的配制:營養(yǎng)土應用近3~5年內沒有種過瓜類蔬菜的田園土與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混合。一般田園土6份、腐熟圈糞3份、腐熟馬糞1份的比例配制。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加磷酸二氫鉀2.5公斤、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硫酸鉀0.5公斤。將田園土和有機肥混勻過篩,將過篩后的營養(yǎng)土,按照每100公斤營養(yǎng)土加68%金雷水分散顆粒劑和2.5%適樂時10毫升,混勻配成藥土,可防治苗期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用直徑10厘米、高10厘米的營養(yǎng)缽,內裝營養(yǎng)土8厘米高,澆透水,水滲后在每個營養(yǎng)缽內播發(fā)芽種子1粒,上覆藥土1厘米,平蓋地膜,以利于保墑。定植前一天在苗床噴一次,可選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
2.2.2移植
大棚種植黃瓜時,適合使用高畦培育的方法。具體操作時,應注意減小植株間距,擴大行距。并注意合理的控制種植密度,避免因為密度過高,而造成植株生長郁閉營養(yǎng)生產過旺影響結瓜的情況發(fā)生。以此來適應黃瓜的生長習性。另外,移植黃瓜植株前,要先對其進行殺菌處理,一般采用藥物噴灑的方式。
2.3后期防治
2.3.1溫濕度控制技術
黃瓜屬喜溫作物,喜歡比較高的溫度,一般在30℃的條件下果實生長速度最快,但超過33℃黃瓜的光合作用效率就可能受到影響,生長速度變慢,溫室大棚種植中,可以通過生態(tài)調節(jié)手段,對棚內的環(huán)境進行有效控制。通過通風和排濕的方法,改變大棚內的溫濕度條件,控制在有利于黃瓜生長發(fā)育的區(qū)間,而且還能有效遏制棚中病蟲害的發(fā)生。要注意黃瓜植株的葉片不能留有露水,否則很容易造成黃瓜爛葉。同時,在低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也容易誘發(fā)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因而,要時刻監(jiān)控溫室內的濕度,確保濕度過高時得到及時的通風排濕。在溫度控制方面,需要分時間段制定不同的標準。通常在上午溫度要控制在30℃上下,溫差不超過2℃。中午在28℃上下,溫差不超過2℃。夜晚13℃左右。根據具體溫度決定放風時間。
2.3.2后期施肥
后期施肥主要是對氮磷鉀等大量元素的施用。黃瓜是一種淺根性蔬菜,土壤良好的透氣性能有效促進黃瓜的生長。同時它也是一種喜肥作物,由于溫室內種植的黃瓜通常采取持續(xù)高產的種植模式,使其對于營養(yǎng)的需求更加敏感。因而應該控制好氮磷鉀的施放比例。通常每一噸的商品瓜需要氮素2~3千克,磷化合物(P2O5)1.2~1.7千克,鉀化合物(K2O)3.5~4.3千克,鈣化合物(CaO)2.8~3.8千克。其中氮磷鉀的比例為1:0.5:1.4。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選擇合理配比的水溶肥進行沖施。
2.3.3后期病蟲害防治
大棚黃瓜生育期易發(f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等,后期防治應在五月之后到六月之前的一個月時間內,灰霉病的防治,應以40%嘧霉胺sc800倍液噴灑,噴灑間隔為七天,持續(xù)一個月。針對霜霉病的防控,首先應控制好田間溫度,及時摘除染病的葉片。發(fā)病初期使用72%的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液面噴霧,間隔時間控制在七天,噴灑兩到三次。大棚黃瓜后期的主要蟲害包括根結線蟲、白粉虱、美洲斑潛蠅等,應該以吡蟲啉或撲虱蚜等進行防治。線蟲防治可以使用噻唑磷(福氣多)進行過土壤處理,用量控制在每畝地1.5千克,施用方法可以采用穴施或溝施。若在黃瓜定植后發(fā)現線蟲,可以通過5%的阿維菌素1500倍液進行植株灌藥,每株灌藥液300克,確保浸潤根部,達到預期的治蟲效果。
綜上,大棚黃瓜在受到大眾青睞的同時,在種植過程中卻面臨著病蟲害的威脅。需要在明確大棚黃瓜病蟲害特點的基礎上,從黃瓜種植的前期、中期、后期分階段進行綜合防治,多方面采取措施。這樣才能夠有效遏制大棚黃瓜的病蟲害,提升大棚黃瓜的產量和質量。
(作者單位:112606遼寧省鐵嶺縣李千戶鎮(zhèn)農業(yè)技術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