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成林 鄭德波 何雪銀 磨 康 譚 華 黃開健 黃愛花 翟瑞寧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南寧530007)
玉米是廣西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糧食作物,是維持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玉米產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品種的升級更新。隨著玉米育種技術和育種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玉米品種已經審定或正在審定中,如何從眾多的玉米品種中篩選出適合玉米產業(yè)發(fā)展需求、可大面積推廣的品種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展示試驗主要是從玉米籽粒產量及相關農藝性狀鑒定玉米品種的優(yōu)劣,是直觀掌握玉米各方面性狀表現的主要方法,其試驗結果[1-6]可為當地玉米產業(yè)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
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純粒用普通玉米的種植面積受到限制,專用青貯玉米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但廣西氣候特征不同于北方,單純發(fā)展專用青貯玉米存在許多不利因素,根據廣西實際情況,發(fā)展糧飼兼用型玉米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玉米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本試驗以廣西主推和目前正在參加各類試驗的玉米品種為展示品種,在測定玉米籽粒產量的同時,對全株生物產量和青貯玉米品質指標進行測定,在篩選出適合廣西種植的粒用玉米和青貯玉米品種的同時,也為廣西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的選育方向提供參考。
1.1 展示品種 已審定玉米品種8 個:桂單0810(桂審玉2012008 號)、桂單162(桂審玉2013001號)、桂單1125(黔審玉2016013 號)、桂單166(桂審玉2015007 號)、桂單165(桂審玉2014016 號)、桂單0811(桂審玉2013008 號)、桂單901(桂審玉2012009 號)、桂單550(桂審玉2018019 號);參加2018 年廣西玉米生產試驗3 個品種:桂單658、桂單666 和桂單1613;參加2018 年廣西科研聯合體生產試驗5 個品種:桂單662、桂單660、GU1739、GD1615 和桂單551;參加2018 年廣西綠色通道生產試驗4 個品種:兆玉200、賀玉208、GU1732 和GU1743;參加2018 年國家西南熱帶亞熱帶聯合體試驗1 個品種:桂單203;參加2018 年廣西玉米區(qū)域試驗7 個品種:桂單665、桂單668、桂單669、桂單236、GD1702、桂單552 和桂單553;共計28 個展示品種,均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近幾年推廣效果較好或有望通過審定的玉米品種,其中以桂單162 作為本次試驗的對照(CK)品種。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8 年2-7 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科研核心示范區(qū)進行。采取隨機區(qū)組設計,每個品種1 個小區(qū),不設重復,雙行單株種植,大行距0.8m,小行距0.4m,行長11.25m,每個小區(qū)含4 個雙行,種植密度3200 株/667m2(株距35.1cm,33 株/行),每個品種種植時,地頭空出0.5m,便于排水。2018 年2 月23 日育苗,3 月12 日玉米3~5 葉時移栽到大田,定向移栽,對生葉與行長呈90°,且與同行的植株適度錯位?;拭?67m2施入復合肥10kg,苗期施入尿素10kg+復合肥20kg并小培土,攻苞肥(11~12 葉期)施尿素15kg+復合肥30kg 并大培土。做好排灌水和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工作。
1.3 項目測定
1.3.1 全株生物產量及籽粒產量 2018 年6 月3日大部分玉米達乳熟后期至蠟熟初期時,進行全株生物產量測定。每個品種隨機連續(xù)選取10 株,從根部砍斷后稱取全株鮮重,計算單株產量后乘以種植密度,即為每667m2玉米全株鮮重產量。7 月8 日收獲籽粒進行測產,每個品種取中間2 個雙行曬干、脫粒、稱重,折算出標準含水量(13%)的小區(qū)產量,按照廣西普通玉米區(qū)域試驗測產方法(即按實際株數的多少)對產量進行校正,最后折算出每667m2產量。
1.3.2 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粗蛋白和淀粉 從全株生物產量測產后的玉米植株中選取3 株,自然風干至大部分水分散失后,放入烘箱65℃繼續(xù)烘干至恒重。用粉碎機打碎并過40 目篩,混勻后每個樣品取200g 委托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測定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粗蛋白和淀粉含量。
2.1 展示玉米品種籽粒產量表現 由表1 可知,28個參試玉米品種每667m2籽粒產量在421~686kg 之間,桂單162(CK)籽粒產量居第14 位,為511kg,有13 個品種籽粒產量高于桂單162(CK),除桂單550 外,其他12 個品種均為正在參加各類生產試驗或區(qū)域試驗的品種,說明廣西農業(yè)科學院最新選育的有望通過審定的玉米品種比較注重于籽粒產量的提高。籽粒產量排名前6 的品種依次為桂單203、桂單669、桂單236、桂單662、桂單665 和桂單551,均較桂單162(CK)增加10%以上,其中桂單203每667m2籽粒產量最高,達到686kg,比桂單162(CK)增產34.25%。
表1 展示玉米品種籽粒產量表現
2.2 展示玉米品種全株生物產量及青貯玉米品質表現 由表2 可知,28 個參試玉米品種每667m2全株生物產量在3.27~4.84t 之間,桂單162(CK)全株生物產量為4.30t,居第10 位。不低于桂單162(CK)的品種有10 個,分別為桂單669、桂單236、桂單901、桂單550、桂單203、兆玉200、桂單662、桂單658、GU1732 和GU1743,其中桂單669 最高,每667m2達到4.84t,比桂單162(CK)增產12.56%。
依據國家青貯玉米品質分級及指標,一級(中性洗滌纖維≤45%、酸性洗滌纖維≤23%、淀粉≥25%、粗蛋白≥7%),二級(中性洗滌纖維≤50%、酸性洗滌纖維≤26%、淀粉≥20%、粗蛋白≥7%),三級(中性洗滌纖維≤55%、酸性洗滌纖維≤29%、淀粉≥15%、粗蛋白≥7%),應品種選育者的要求,本試驗對24 個品種做了青貯玉米品質測定,結果表明,24 個品種均未達到青貯玉米品質一級標準;達到二級標準的有1 個,為桂單165;達到三級標準的有6 個,分別為桂單665、桂單552、桂單658、GU1739、賀玉208 和GU1743。
其中,中性洗滌纖維未達標的有2 個,酸性洗滌纖維未達標的有15 個,所有品種粗蛋白和淀粉含量均高于一級標準(淀粉≥25%、粗蛋白≥7%)。全株生物產量不低于桂單162(CK)且青貯玉米品質又能達到三級標準的品種有2 個,分別為桂單658 和GU1743。
表2 展示玉米品種全株生物產量及青貯玉米品質
展示試驗結果表明,廣西農科院選育玉米品種的方向比較側重籽粒產量方面的提高,大部分有望通過審定的玉米品種其籽粒產量均高于桂單162(CK),排名第一的玉米品種為參加2018 年國家西南熱帶亞熱帶科研聯合體試驗的桂單203。本試驗所有玉米品種粗蛋白和淀粉含量均能達到青貯玉米指標標準要求,說明廣西玉米品種營養(yǎng)成分較高。全株生物產量較桂單162(CK)的提高,無論在增產品種數量還是在增產幅度上均不及籽粒產量。大多數玉米品種中性洗滌纖維能達到青貯玉米品質國家三級標準,但酸性洗滌纖維指標能達到的卻并不多,因此在后續(xù)青貯玉米品種選育的過程中應更多考慮如
何降低玉米植株酸性洗滌纖維的含量。本試驗篩選出2 個適合作青貯玉米的品種,分別為桂單658 和GU1743,全株生物產量不低于桂單162(CK),且各項青貯玉米品質指標達到三級標準。目前廣西還沒有制定青貯玉米品種審定標準,本試驗結果亦可為廣西青貯玉米或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試驗方案實施和審定標準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是指在獲得較高玉米籽粒產量的同時,又可獲得大量畜禽充分利用的玉米秸稈,是介于普通玉米與專用飼料玉米之間的一種中間型玉米[7],本試驗結果表明,玉米產量高的品種其青貯玉米指標未達到要求,而達到青貯玉米指標的玉米品種其產量表現情況又不理想。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將是選育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的關鍵。GU1743 達到了青貯玉米品質指標要求,同時全株生物產量不低于桂單162(CK),其籽粒產量較桂單162(CK)僅降低0.89%,在沒有其他可選品種的前提下可作為糧飼兼用玉米的備選種。
綜合來看,桂單203 適合作粒用玉米,桂單658和GU1743 適合作青貯玉米,若用于糧飼兼用型玉米則應根據當地實際需求進行選擇,必要時可多品種進行混合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