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摘要對近五年新課標卷生物高考實驗題按考點進行分類,統(tǒng)計分析其特點,為實驗專題的教法和學法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生物高考 新課標卷 實驗題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B
生物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生物學實驗的完成需要學生具備縝密的實驗思維、嫻熟的操作技能、科學準確的語言表達,這也正是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所要求的能力。目前,生物高考中??疾閷W生的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實驗與探究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些考查角度均可體現(xiàn)在實驗題中。所以,無論從提升學科素養(yǎng)還是學生評價角度,實驗題都是值得關注的題型。
近年來,新課標卷生物高考對實驗的考查力度有增無減,高頻考點有教材實驗及變式、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操作、實驗設計原則、對實驗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準確論述的能力等?,F(xiàn)將2013-2018年,生物高考新課標卷中的實驗題按考點逐年進行歸類分析,探尋實驗題命題角度變化,以此為實驗專題的教學研究提供參考。
12013-2018年高考實驗題按考點分類
通過歸納整理,將2013-2018年新課標卷生物高考實驗題進行分類統(tǒng)計,具體內容見表1(為方便表述,表格用I、Ⅱ、Ⅲ卷表示新課標I、Ⅱ、Ⅲ卷;每欄中括號前為題號,括號里為分值)。
2比較分析2013-2018年實驗題特點
2.1基于基礎知識的實驗題屢見不鮮
以拓展實驗題為背景,考查教材基礎知識的實驗題在近年高考題中屬常見題型。這類題考查的高頻知識點有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光合與呼吸及關系、選修內容等。如,2013年新課標I卷29題,通過種子萌發(fā)過程中干重變化,考查了脂肪和糖類的轉化過程;又如,2018年新課標Ⅱ卷29題,通過實驗背景考查了垂體分泌的激素種類;近年選修題目也開始重視對拓展實驗的考查。此外,教材實驗及其變形也是考查熱點,2013-2018年均出現(xiàn)對教材原實驗的考查,常在選擇題中體現(xiàn)。
2.2注重實驗結果分析
實驗數(shù)據(jù)的整理與分析是實驗分析的重要能力,也是實驗題考查的熱點。此內容常通過圖像、表格或文字敘述的形式在選擇或填空題中進行考查。如,2014年新課標Ⅱ卷4題,用柱形圖展示植物細條在不同濃度蔗糖溶液中長度的變化,考查滲透作用;2018年新課標Ⅲ卷29題,用曲線圖表示光合與呼吸的關系以此考查圖表分析能力;值得注意的是2016、2018年新課標I卷選修題目中均出現(xiàn)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題。
2.3對實驗步驟及實驗設計原則的考查增多
2016~2018年的新課標Ⅱ卷中,針對實驗設計能力的考查力度增大。設計并闡述實驗步驟可檢測實驗設計原則的應用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在這三年新課標卷的遺傳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題、選修題等方面均有所體現(xiàn)。如,2018年新課標Ⅱ卷29題,探究垂體功能時考查了實驗步驟書寫和實驗設計原則;2017年新課標I卷29題,考查了通過設計實驗步驟探究病毒類型;2016年新課標I卷、2017、2018年新課標Ⅱ卷選修一題目中,也出現(xiàn)了對實驗操作的考查。
2.4注重語言表達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筆者發(fā)現(xiàn),近年高考實驗題中,填空式作答正逐漸轉變?yōu)閱柎鹗阶鞔?。填空式作答考查的是碎片化知識,極大限制了學生思維水平的發(fā)揮,無法準確考查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2013-2018年高考實驗題的答案文字量逐年增加也印證了這一發(fā)現(xiàn)。如,2017年新課標Ⅲ卷31題,要求學生敘述升血糖的機理;2018年新課標I卷30題,要求學生據(jù)圖寫出判斷凈光合速率變化的依據(jù)。這一類題目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也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語言表述能力、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驗。
3高考實驗題分析對教法和學法的啟示
3.1加強實驗教學
2013-2018年新課標卷生物高考中實驗題難度和文字敘述量逐漸增大,充分體現(xiàn)了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和對核心素養(yǎng)的關注。實驗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思維的嚴密性、創(chuàng)新能力大有裨益。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多的動手機會,在實踐中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深刻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材料的使用方法及實驗設計原則;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引發(fā)討論,可以加強學科語言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提升生命觀念。教師要引導學生繼續(xù)探究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從而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和意識,塑造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并最終達成實驗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共同提高,助力學生更輕松地突破實驗題壁壘。
3.2注重培養(yǎng)生命觀念,形成科學準確的學科語言
動手實踐是培養(yǎng)學科語言的良好途徑之一。此外,生物課堂也是塑造學生語言習慣的良好契機,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師生共同配合。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避免口語化的表述,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發(fā)表觀點并進行同學間互評,引起學生對生物語言的關注。同時,鼓勵學生閱讀教材及生物學科相關資料,養(yǎng)成良好的生物素養(yǎng),在課堂及考試中盡量使用專業(yè)化的語言表述觀點,避免含糊、邏輯不清或口語化的表述。
科學、嚴謹、簡潔的學科語言是學生生命觀念的體現(xiàn),生命觀念是由許多重要概念支撐的。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塑造結構功能觀、物質能量觀、進化與適應觀、穩(wěn)態(tài)與平衡觀等重要的生命觀念,有利于學生將分子、細胞、個體、生態(tài)系統(tǒng)各層次的概念進行比較和歸納,形成對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在進行問答式答題時才有發(fā)揮的余地。
3.3加強對核心概念的教學
以拓展實驗為背景考查基礎知識的實驗題在每年高考中屢見不鮮且占有重要比例?;A知識是一切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的依托,想要順利突破此類問題還需夯實基礎,回歸知識本身,并注重知識的應用。合理建構知識體系可幫助學生提升認知水平,促進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靈活應用,而有機集合相關概念就是提煉核心概念的過程。所以,教師要重視核心概念的教學。掌握了核心概念,學生就理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內涵,能建立起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間的聯(lián)系。此外,概念教學還能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和生活的聯(lián)系,并妥善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情景下的問題,進而順利通過拓展實驗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