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美玲 郭玉華
1抽象思維的含義及其重要性
1.1抽象思維的含義
所謂抽象思維,是指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來反映客觀事物的運動規(guī)律,達到對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lián)系的認識的思維。抽象思維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xiàn)形式,而且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抽象思維屬于理性認識階段,憑借科學的抽象概念對事物的本質和客觀世界發(fā)展的深遠過程進行反映,使人們通過認識活動獲得遠遠超出靠感覺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識??茖W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會物質過程的內在本質的思想,是在對事物的本質屬性進行分析、綜合、比較的基礎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質屬性,撇開其非本質屬性,使認識從感性的具體進入抽象的規(guī)定,形成概念。空洞的、臆造的、不可捉摸的抽象是不科學的抽象??茖W的、合乎邏輯的抽象思維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1.2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的重要性
面對不同顏色的蘋果、桔子、菠蘿、香蕉、鴨梨……,說是“水果”,甚至說“植物的果實”;面對千姿百態(tài)的大雁、海鷗、仙鶴、天鵝……,稱之為“飛禽”,甚至說“鳥綱”。這是不是顯得特別生硬?俄羅斯文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理論是冷冰冰的,可它卻能使人獲得溫暖。”當人們面對“抽象”一詞的時候,似乎也有一種“冷冰冰”的感覺,似乎它超越了眼前看到的現(xiàn)實,跑到了它們的背后,甚至是“脫離”了它們。這種感覺是很正常的。抽象思維作為一種重要的思維類型,具有概括性、間接性、超然性的特點,是在分析事物時抽取事物最本質的特性而形成概念,并運用概念進行推理、判斷的思維活動。
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不同,它不是以人們感覺到或想象到的事物為起點,而是以概念為起點去進行思維,進而再由具體概念上升到抽象概念。只有到了這時,豐富多樣、生動具體的事物才得到了再現(xiàn),“溫暖”取代了“冷冰冰”。可見,抽象思維與具體思維是相對而言、相互轉換的。只有穿透到事物的背后,暫時撇開偶然的、具體的、繁雜的、零散的事物的表象,在感覺所看不到的地方去抽取事物的本質和共性,形成概念,才具備了進一步推理、判斷的條件。沒有抽象思維,就不會有科學理論和科學研究。然而,抽象思維不能走向極端,必須與具體思維相結合,由具體上升到抽象。
抽象思維深刻地反映著外部世界,使人能在認識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科學地預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發(fā)展趨勢,對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高中階段生物學學習中的主要抽象思維方法
在高中階段,青少年學生的思維迅速發(fā)展,抽象思維發(fā)展尤為突出。正在由初中階段的經(jīng)驗型(他們的抽象思維要靠感性經(jīng)驗直接支持)向理論型(他們已經(jīng)能夠用理論指導分析綜合各種事實材料,不斷擴大自己的只是領域)過渡。抽象思維表現(xiàn)為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具體化、分類和系統(tǒng)化等思維的過程。其中,分析和綜合是思維活動的基本過程,它有著不同的層次;其他過程則是由分析和綜合派生出來的,或者說是通過分析綜合來實現(xiàn)的。
2.1分析法和綜合法
分析法是指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個別特性或各個個別方面來進行考查的一種思維方法。例如,對光合作用既可以分析為物質轉換和能量轉換兩個方面,也可以分析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綜合法和分析法相反,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個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結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例如,可以把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綜合成光合作用的過程,也可以把其中的物質轉變和能量轉變兩方面綜合成光合作用的實質??梢?,分析與綜合是彼此相反又緊密聯(lián)系的。任何一個比較復雜的思維,既需要分析,也需要綜合,它們是同一思維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為了綜合,分析才有意義;有了分析,綜合才更完備。
例如,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是自然選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又可以分成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和適者生存四部分。每一部分均有具體的論據(jù),也有明確的論點,而且都是在介紹論據(jù)的基礎上得出論點的。為了使學生確信生物是進化而來的,教師既要列舉出生物進化的證據(jù),又要闡述生物進化的論點,還要使論據(jù)和論點達到統(tǒng)一。針對這種理論性很強的教學內容,教師若采用邊分析、邊綜合的方式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2比較法
比較法是在思想上把對象和現(xiàn)象的個別部分、個別方面和個別特征加以對比,確定被比較對象的異同及其關系的思維方法。比較法離不開分析與綜合,分析與綜合是比較的基本過程和組成部分。比較法又是各種認識和思維的基石,不僅理性認識需要它,感性認識也需要它。在生物學的學習中,比較法可幫助學生感知、識記、理解、綜合運用生物學知識,突破難點、抓住重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3抽象與概括的方法
所謂抽象,就是在思想上抽取出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征,舍棄非本質特征的思維方法。它是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緊接著進行的,但又與分析有區(qū)別:“分析”是對事物的各種屬性都加以考察,“抽象”只考察某些共同的屬性。例如,對一尾魚,若將其生活習性、外部形態(tài)、內部結構等都一一加以描述參考,這是分析。若對各種魚進行分析后,抓住“身體大多數(shù)被鱗或無鱗”“用腮呼吸”“用鰭游泳”“心臟有一心房和一心室”等共同屬性,并把這些屬性和魚的其他屬性區(qū)分開來,這就是抽象。
概括是在思想上把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征加以綜合并推廣到同類其他事物的思維方法。例如,把前面說的各種魚“身體大多數(shù)被鱗或無鱗”“用腮呼吸”……等共同屬性結合起來,從而得出魚綱的主要特征及“凡是具有這樣特征的動物,都屬于魚綱”的結論,這既是概括。概括是在思想中把抽象了的東西推廣到其他同類事物中去,并用同一名稱來標志他們,這就是概括。
2.4具體化、分類和系統(tǒng)化的方法
具體化是將通過抽象和概括而獲得的概念、原理、理論,返回到具體實際,以加深對各種事物認識的思維方法。由于思維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記住抽象概括的東西,而在于應用一般原理解決問題,因此具體化十分重要。
分類是在概括的基礎上,在思想上把對象分成組或小組的思維方法,也就是通過比較,依據(jù)事物的一般特性,把事物分門別類。
系統(tǒng)化是更高一級的分類。它把有關的材料歸入一定的順序,在這個順序中,各個組成部分彼此發(fā)生一定的關系和聯(lián)系,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在高三生物復習時,知識的系統(tǒng)化顯得特別重要。例如,高中生物學有關前后連貫的知識是可以按下面三條“知識鏈”串起來:
(1)染色體→DNA→基因→RNA→蛋白質→性狀→生物多樣性;
(2)有性生殖→減數(shù)分裂→DNA的復制→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3)新陳代謝(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與能量流動。
2.5邏輯推理的方法
推理這種活動是人們經(jīng)常在腦子中進行的。學習生物也是一樣,要理解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和發(fā)展智能,也要經(jīng)常開展邏輯推理的思維活動。
3高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切入點:
3.1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對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預熱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采取有效方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中生只有對生物知識產(chǎn)生了足夠的熱情,才能跟隨教師的引導,從而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判斷,提高抽象思維能力。例如,在“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這節(jié)內容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在刑偵案件中,為什么根據(jù)案發(fā)現(xiàn)場的頭發(fā)絲、血跡、唾液等就能確定嫌疑人的范圍?以及親子鑒定具體檢測的是細胞中的哪種化學物質?”學生對上述現(xiàn)象并不陌生,有的認為是細胞,有的認為是蛋白質,有的認為是糖類脂肪等。教師通過這一問題,促進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已有知識進行思考,從而使學生對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預熱。
3.2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加深學生對抽象思維能力重要性的認識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發(fā)行后,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進而引發(fā)學生思考。創(chuàng)設情境是操作起來最簡單,但卻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情境中得以提升。例如,在“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學習時,教師可以想先讓學生進行一些劇烈運動后,再詢問學生的感受。學生會說肌肉酸痛。這是因為人體在缺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把葡萄糖不徹底氧化分解后產(chǎn)生乳酸并釋放少量能量。學生通過切身感受對無氧呼吸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加深了對抽象思維能力重要性的認識。
3.3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能更加投入到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中去
在傳統(tǒng)生物學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板書給學生展示教材內容,但板書形式枯燥,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寫板書浪費了大部分的課堂時間,無形中降低了課堂效率。這種做法就忽視了多媒體的運用,與新課標不符。課改后,教師要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中鮮艷的畫面和動聽的聲音更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其抽象思維能力。比如,在“減數(shù)分裂”這節(jié)內容的講授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讓學生有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在展示中進行思考,形成對減數(shù)分裂的理解,使學生能更加投入到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中去。
3.4引用生活事例,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抽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效率
在傳統(tǒng)的生物學教學中,教師主要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很少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誤以為高中生物靠死記硬背就能學好,這種教學方法是有悖于新課改的。課改后,生物學教學應更多地聯(lián)系生活實例進行教學。學生通過深刻思考生活實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例如,在在講授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應用時,雜交水稻與黑農五號的培育就是很好的本節(jié)內容的實例。
4總結
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在新課改后,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水平,不要因為自身水平的不足影響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教師還要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不斷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效果,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另外,教師更要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不斷探究、不斷總結,找到更多可以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方式,更好地適應新課改,切實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