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火生在《浙江社會科學》2018年第12期撰文指出
代表性是現代民主的本質特征。盡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協商民主理論幾乎完全忽視了代表問題,但近年來學界逐漸認識到代表對于協商民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國在基層協商實踐中發(fā)展出來的混合代表機制對于協商民主的代表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協商代表的廣泛性和專業(yè)性之間的潛在沖突,而且將協商民主的代表機制和既有的代表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豐富了我們對于協商與代表二者關系的認知。以浙江溫嶺的民主懇談為例,一方面,其通過借鑒協商式民意調查技術,以抽樣的方式產生了協商代表,解決了代表的廣泛性和參與機會平等的問題;另一方面,它將抽樣產生的村民代表和人大代表混合在一起開展協商,防止了可能出現的尷尬情況:抽樣產生的村民代表的意見和人大代表的意見可能不一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協商民主的代表機制與既有代表機制之間的銜接問題。與此同時,在協商代表中,又通過人才庫的建設,解決了協商代表能力不足的問題,在協商代表的產生過程中將精英與大眾有機結合起來??梢哉f,中國基層的探索不僅在實踐上回應了基層治理的現實需求,有效解決了公眾意見、專家意見、政府決策相結合的問題。而且,它也從理論上打破了代表與協商的對立、統(tǒng)計代表與政治代表的對立,將選舉和選擇、精英和大眾、代理和委托代表模式等不同的代表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在理論上對西方純粹統(tǒng)計意義上的協商代表理念提出了挑戰(zhàn),并推動學界深化對協商民主代表理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