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中國古代文人的書房里,東西從不嫌多,許多還能成規(guī)模?!端疂G傳》 一開篇,當時還沒成為宋徽宗的端王,在小王都太尉家看見個鎮(zhèn)紙,說好,小王都太尉就派高俅送去府上,高太尉就此發(fā)跡。一個小鎮(zhèn)紙都能成就一個人呢。
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古代文人書房里千奇百怪,最后都為四樣東西服務的,曰:筆墨紙硯,文房四寶。有趣的是,大文人一般不喜歡普通版,非得限量版,甚至自制的,才好。
中國勵志傳說里,多有大賢人少時窮困,買不起筆,用柳樹枝畫沙子來學字的故事。古代文盲率甚高,能不能握管執(zhí)筆,是否認字,就決定了出身品第,之后的人生遭際便可能是兩個世界?!堵苟τ洝?里,韋小寶就不會握筆,被陸高軒逼著寫字,結果用握殺豬刀的手法握筆,真是辱沒斯文。
人都說蒙恬始創(chuàng)毛筆,是為筆之祖,然而商朝開始,已有毛筆,只能說蒙恬之世,以柘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屬于精制了的毛筆?!洱R民要術》 里說了:青羊毛做筆芯,兔毫毛做筆被,這才能成好筆端呢。畫家潘天壽認為羊毫圓細柔訓,很好使。蘇軾被貶謫到嶺南,就嫌那里的筆不得用—— 應該是嶺南氣候不同,動物的毛發(fā)硬度都不一樣了。
比較傳奇的玩意,是所謂鼠須筆。王羲之說,傳聞鐘繇就用鼠須筆,于是筆有鋒芒?!斗〞洝?則說 《蘭亭序》 是王羲之用鼠須筆寫的。究竟鼠須筆是什么?真是用老鼠胡須做的?不知道。須知后世有名的湖筆,為了保證筆尖,即“湖穎”的整齊,大概每只山羊身上,才找得出六錢羊毛,可以當鋒穎的。山羊恁大,只得六錢,老鼠才多大?要捉多少老鼠,才湊得齊一根鼠須筆所用的胡須呢?也有傳聞說,鼠須筆是黃鼠狼的毛制成,哪怕工程還小些。當然,你也可以說:反正鐘繇是魏國太傅,一聲令下,自有人滿世界給他捉老鼠、拔胡須來做筆。
墨這個字,意思簡直一望而知:上黑下土。上古制墨,是磨石炭;秦漢之后,用松煙、桐煤來制墨。所以漢朝時,松樹多的地方容易出墨。然而單是燒了松木、取了煤灰,寫字很容易塵灰飛揚一臉黑,變成賣炭翁的嘴臉。所以呢,需要工藝來精制了?!洱R民要術》里,煙末、膠和蛋白要一起合成;到 《天工開物》 里,就得桐油、清油或豬油來燒了。
話說還是蘇軾,動手能力強。晚年被貶到海南島去,閑居無事,恰好有制墨名家潘衡來訪。蘇軾大為驚喜,二人就鉆進小黑屋里,埋頭制起墨來,真正是黑科技!燒了松脂,制黑煙灰,搞到烏煙瘴氣,家人也不好管。結果到大半夜,房子火起,沒傷人命,但也把大家熏得灰頭土臉。次日,滿屋焦黑里,掃出來幾兩黑煙灰。蘇軾奉為至寶,覺得這就是自己制出來的墨了,只是當?shù)貨]有好膠,于是蘇軾又有新主意:使了牛皮膠,將黑煙灰凝固了,然而凝得太差,最后散成了幾十段指頭大的墨,真也不堪使用。蘇軾豁達,黑著臉仰天大笑。潘衡就此告辭了。
妙在潘衡回了杭州,自己制了墨—— 當然比蘇軾那燒了房子的墨高明了萬倍—— 卻打出招牌,說是蘇軾秘法制的墨。那時杭州人民懷念給他們建了蘇堤的蘇軾,紛紛來買,蘇軾自己在海南島,還不知道自己冠名的墨那么暢銷呢。
紙。宋朝蘇易簡 《紙譜》 說:“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面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笨偸抢@著植物纖維打轉兒。蔡倫改良造紙術,用的是樹皮、破布、漁網—— 還是纖維。左太沖寫 《三都賦》,導致洛陽紙貴,可見公元3世紀時,紙書已經很流行了。到唐朝,中國人已經有閑心在紙里頭摻雜各類花色印紋,做出各類信箋來傳情達意了。宋朝人把紙推廣到了床上:朱元晦拿些紙做的被子,寄給陸游蓋,陸游認為紙被和布衾差不多,而且“白于狐腋暖于綿”。
硯。蘇軾喜歡婺源龍尾山的羅文硯,于是寫了篇 《萬石君羅文傳》,都把硯叫成萬石君了。至于其他墨海、墨侯、石友等,不一而足。批《紅樓夢》 那位,還叫脂硯齋呢。文人可以多喜歡硯呢?當年米芾被宋徽宗召去寫字,米芾見天子桌上有個好硯,喜歡上了,就著硯磨了墨,寫完字,抱著硯臺說:“這個硯臺經臣濡染過,不能再侍奉陛下了,請讓我拿走吧?!彼位兆谝彩呛闷?,答應了。米芾喜出望外,抱著硯回去,手舞足蹈,宋徽宗只好嘆氣:“都說米芾是米顛,名不虛傳?!?/p>
好硯需要好石頭。張岱說過一個故事:他托朋友秦一生為他找好石頭,自己外出了。秦一生得了塊好石頭,請北方朋友看,北方朋友指了指石頭上的白眼說:“黃牙臭口,只配支桌子?!鼻匾簧艞壛?,北方朋友趁夜花三十兩銀子,把這石頭買了,制成了一塊好硯,上頭五小星,一大星,注道:“五星拱月。”張岱自己去看時,燕客捧出硯來:只見那硯赤紅色猶如馬肝,酥潤如玉石,背上隱著白絲形如瑪瑙,面上三星墳起如弩眼,著墨無聲而墨沉煙起—— 真是好硯臺??梢姙榱撕贸?,連朋友都得騙呢。到后來,硯臺也不是為了實用了,比如呂留良收藏了二三十方硯,估計也未必都用。這方面,蘇軾頗為豁達:黃庭堅打算給他買些新硯臺,蘇軾說:“我只有兩只手,其中一只會寫字,要三個硯臺干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