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仕福
摘 要:當前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實效性令人堪憂,其中話語體系令人詬病。大學生黨建工作者普遍存在重內容、輕話語的現象,導致政策語言盛行,“官話”滿天飛;居高臨下的灌輸,導致“套話”盛行;宏大敘事的說教,導致“空話”盛行;語言缺乏真情實感,導致“冷話”盛行。新時代大學生黨建工作者必須重視黨建話語體系建設,更新話語理念、與時代同行,優(yōu)化話語內容、貼近青年,塑造話語風格、吸引青年,提升話語能力,以破解黨建話語體系的現實困境,夯實黨建育人的實效性,培養(yǎng)合格的中國共產黨的后備力量,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關鍵詞: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話語困境;話語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3 — 0033 — 03
青年是中國共產黨繼往開來、興旺發(fā)達的人才基礎。那么怎樣才能贏得青年?怎樣才能用科學的理論引領青年?大學生黨建工作該何去何從?這些問題都是大學生黨建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和直面的問題。其中,增強黨建話語體系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黨建話語體系的水平成為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但是,當前大學生黨建工作話語體系卻存在著諸如此類的困境,如黨課的“抬頭率”不高,“參與度”不夠,黨建的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探求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存在的現實困境,尋求行之有效的破解之策,對于提升黨建話語體系的影響力,增強大學生黨建工作育人的實效性,培養(yǎng)中國共產黨的后備力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的內涵及功能
“話語是一種權力,也是一種力量?!薄?〕在話語形成權力,影響他人發(fā)揮作用的過程中,話語體系功不可沒。話語體系主要涉及“說什么”“怎么說”等問題?!罢f什么”表現為話語內容,即說的內容。“怎么說”表現為話語風格,即說的風格和藝術。當一定的話語主體基于特定的目的,以話語為載體,通過一定的話語內容,借助一定的話語風格,對他人施展話語影響以獲取權力和力量,彼時就形成了話語體系。在話語體系的形成中,話語主體的“想說”“能說”“會說”成為關鍵。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是指黨務工作者以話語為載體,通過一定的話語內容,借助一定的話語風格,對大學生群體施展話語影響,以傳遞黨的知識,引領價值觀,塑造黨的良好形象,增強大學生對黨組織的親近感、認同感。
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歷史性。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的對象是大學生,而大學生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群體,表現出歷史性的特點。顯然,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是為大學生黨建服務的,它也應隨著大學生的變化而做出調整。當前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必須適應大學生和時代的新變化,呈現強烈的時代氣息,展現鮮明的時代精神,與大學生同在。二是具體性。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的對象是大學生,必須結合大學生的特點,大學生是網絡原住民,自媒體使用者,“投其所好”有針對性的設計話語體系,才能提升黨建的實效性。三是階級性。大學生黨建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是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利益服務的,具有強烈的階級性?!皟r值與意識形態(tài)是由語言夾帶,是刻鑄在語言里的?!薄?〕為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只有堅持階級性,才能準確把握話語體系建設的方向,確保黨建話語體系的健康良性發(fā)展。
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具有以下三點功能。一是知識傳遞功能。通過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普及黨的理論和知識,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掌握黨史,明確黨的歷史使命,在掌握黨的知識的基礎上,逐漸實現大學生對黨的理論認同。二是價值引領功能。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要傳遞黨的價值觀,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價值傳遞給大學生,將黨員的行為準則介紹給大學生,在潛移默化的話語滲透中培養(yǎng)大學生對黨的價值認同。三是形象塑造功能。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不僅是傳遞黨的知識,還擔負著塑造黨的形象的功能。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的內容貼近大學生生活,風格親切可人,有利于塑造黨可親可敬可愛的形象,確立大學生對黨的情感認同,吸引大學生積極靠攏黨組織,爭先加入黨組織,為黨的發(fā)展儲備龐大的后備力量。
二、大學生黨建語體系存在的現實困境
大學生黨建工作之所以對大學生吸引力不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話語體系缺乏創(chuàng)新。大學生黨建工作者普遍存在重內容、輕話語的現象,話語理念落后,“官話”滿天飛,話語內容側重于宏達敘事,“空話”鋪天蓋地,話語風格充斥著灌輸和說教,“套話”盛行,結果導致黨課的“抬頭率”低下、“參與率”不振,黨建話語體系陷入困境。
第一,大學生黨建話語理念落后,“官話”大行其道。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目的是以先進的理論吸引大學生,以高尚的理論打動大學生,但是,爭取大學生,首先是爭取大學生擁護黨的信念。大學生黨建工作者慣性思維作祟,將大學生黨課等同于開會傳達文件,習慣于照本宣科,用冷冰冰的政策語言、理論語言進行理論宣講,“官話”滿天飛,語言嚴肅呆板,不接地氣不夠親民,將大學生拒于千里之外,產生了“話語鴻溝”。大學生黨建工作者忽視甚至無視與大學生的思想隔閡、“網溝”“代溝”,一廂情愿的陶醉于政策宣傳和理論宣講中,使得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建設呈現出強烈的“自戀情節(jié)”,越來越具有“內卷化”傾向,誤入“沉默的螺旋”,加速了“文化墮距”。大學生黨課變成了黨建工作者的“一言堂”和“獨角戲”,大學生變成了冷漠的“看客”,黨建育人的實效無法落實。
第二,大學生黨建話語內容側重于宏大敘事,“空話”鋪天蓋地。大學生黨建工作者擅長宏大敘事,精于講大道理,長于喊大口號,醉心于自我構筑的語言世界里,無視社會生活的生動和精彩,漠視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真實和鮮活,結果話語導向“異質”比比皆是、隨處可見。但是,諸如此類的大話題、大道理、大口號脫離了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實際、思想實際,脫離了他們的認知,缺乏真實、有效、具體的數據、事實等“證據”的支撐,出現信服度降低,不但不能帶給他們思想上的震撼、心靈上的觸動和精神上的洗禮,相反產生了“價值鴻溝”,導致了大學生的蔑視、反感、厭惡,甚至激起大學生的內心抵制。
第三,大學生黨建話語風格居高臨下的灌輸和說教,“套話”泛濫成災。大學生黨建工作者利用自己的地位優(yōu)勢,對大學生進行居高臨下的灌輸和說教,希望達到黨建育人的目的。然而,權威的地位必然導致話語的權威嗎?這恐怕是大學生黨建工作者們的一廂情愿。灌輸和說教忽視了大學生的主觀感受,容易給他們帶來強烈的“學術壓迫感”,產生“語義鴻溝”,進而導致思想隔閡?!翱诜牟环?,“人在心不在”成為常見的現象?!耙思曳荒苷f服,不能壓服。壓服的結果總是壓而不服?!薄?〕對當代大學生而言,他們具有強烈的平等意識,藐視權威,反對頤指氣使的說教和灌輸,希望黨建工作者能以平視而不是俯視的態(tài)度,平等的對話和交流。 他們更容易為話語的質量所折服,為話語體現的理論的深度和高度所敬仰,因為被理論說服而自然而然建構起來的權威,塑造的話語權力。黨建話語中的說教式的“套話”泛濫成災,不僅不能塑造話語權威,反而事與愿違,招致大學生的白眼和抵制。
第四,大學生黨建語言缺乏真情實感,“冷話”肆虐盛行。部分大學生黨建工作者把黨建當作是一件行政任務來做,往往不用心,更不走心,簡單應付、敷衍了事,沒有一星半點兒的情感投入,結果說出的話冷冰冰,沒有真情實感,缺乏“溫度”。這種為完成任務而說的“冷話”隔閡了黨組織和大學生之間的心靈溝通,阻斷了黨組織和大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令大學生望而生畏,導致理論缺乏感染力,產生“情感鴻溝”。大學生黨建話語應該具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心、直擊心靈,才能激起情感的共鳴。語言平淡無奇,讀起來索然無味,讓人感覺味同嚼蠟,沒有了讀下去的欲望,甚至產生強烈的抵觸感。這與黨建工作的初衷背道而馳,白白浪費了黨建的寶貴資源。大學生黨建工作者應該以歷史的責任感,精心錘煉黨建話語,凝聚飽滿感情,以充滿情感溫度的“暖話”吸引大學生,感動大學生,說服大學生,消弭“情感鴻溝”,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傳播。
三、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困境的破解之策
黨建工作者的苦口婆心卻遭受如此冷遇,導致出力不討好,育人難育心。歸根結底,問題出在黨建話語體系不合乎大學生的“口味”。大學生黨建工作者務必努力研究黨建話語體系的“配方”創(chuàng)新,更新話語理念、與時代同行,優(yōu)化話語內容、貼近青年,塑造話語風格、吸引青年,提升話語能力,以破解黨建話語體系的現實困境,夯實黨建育人的實效性。
第一,更新話語理念,與時代同行。話語理念是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的先導。話語理念要與時俱進,與時代同行,與大學生同行,緊抓時代脈搏,充分反映時代特點,以充滿時尚感的話語實現對大學生的“話語吸引”,在“話語吸引”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滲透”,達到對大學生“價值同化”,進而實現價值引領和價值塑造的目標?!肮僭挕薄肮偾弧弊?yōu)椤凹页T挕?。從居高臨下的說教變?yōu)槠揭捉说逆告傅纴?,拉近和大學生的距離。因此,大學生黨建話語理念必須與時俱進,密切聯系實際,才能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讓馬克思主義的種子在大學生群體中發(fā)芽、成長并結出累累碩果,培養(yǎng)出信仰篤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力者。
第二,優(yōu)化話語內容,貼近青年。部分大學生黨建工作者理論涵養(yǎng)不足,理論掌握得不透徹,理解得一知半解、模棱兩可,解釋的含混不清、語焉不詳,讓人不知所云,就無法令人信服,就難以打動大學生,說服力就成為空中樓閣,遙不可及。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要想吸引大學生,必須貼近他們的學習實際、生活實際、思想實際讓大學生覺得“和我有關系”。這樣的話語內容才能產生強烈的代入感,熟悉的親近感。另外,大學生黨建工作者還必須熟練掌握黨建理論,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的靈魂,能生動的深入淺出,能嫻熟的說理透徹,才能增強理論的說服力,才能對大學生“圈粉”,把大學生變?yōu)轳R克思主義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鐵粉”。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為黨建工作者做了很好的表率。大學生黨建工作者應該深入學習熱播的電視節(jié)目《習近平用典》,領會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的精髓要義,把握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的靈魂,以鮮活的話語反應多彩的生活,與青年在一起,用理論感動青年、震撼青年。
第三,塑造話語風格,吸引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轉化為生活化話語體系。照本宣科,引用只言片語,故事化敘事,以事敘理,娓娓道來,平民化敘事。青年化敘事。話語的溫度,暖心,打動人心,直擊心靈,沒有大學生的參與,黨建活動也不過是黨建工作者的“獨角戲”,必然會陷入隔靴搔癢的尷尬境地。在大學生眼里,轟轟烈烈的的大學生黨建活動最終無關痛癢,成了“莊重的走過場”和嚴肅的形式主義。這樣的結果值得所有大學生黨建工作者反思、深省和警醒。
通過分析網紅南航徐川的語言風格,總結徐川在大學生黨建宣傳中的成功經驗,為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提供借鑒。新時代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的創(chuàng)新路徑,必須轉變話語體系理念,創(chuàng)新話語范式,由“灌輸式”向“討論式”轉變;切實提高黨建工作者的話語能力,通過開展系統(tǒng)培訓,增強話語的說服力;打造青年化的話語風格,提升黨建話語的親和力;改變話語敘事方式,以事敘理、寓事于理,增強大學生參與黨建的代入感和黨建理論的感染力。
第四,提升話語溫度,感染青年。黨建工作者必須保持清醒且強烈的讀者意識和“用戶思維”,使用貼近大學生的語言風格,將理論講解的徹底清晰、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才能增強理論的鼓動能力、說服能力,讓“思想的閃電”〔4〕擊中大學生的頭腦,喚起大學生理論學習和革命信仰的熱情,培養(yǎng)信仰篤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黨的偉大事業(yè)的接班人。通過溫暖的話語,包裝好思想的外衣,在情理交融中,才能叩開青春的心扉,成功的營銷厚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讓大學生收獲如沐春風般的舒適和愜意,在愉快的接受中產生思想的感染和熏陶,并轉化為內心的信仰。
大學生黨建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任重而道遠。大學生黨建工作者只有堅持與時代同行,與青年同在,致力于推陳出新、持續(xù)創(chuàng)新,更新話語理念,優(yōu)化話語內容,創(chuàng)新話語風格,變的“能說”“會說”,主動親近青年,才能吸引青年,感動青年,說服青年,引領青年,贏得青年,讓理論深入人心,播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種子,為中國共產黨培養(yǎng)忠實可靠、堪當大任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參 考 文 獻〕〕
〔1〕楊鮮蘭.構建當代中國話語體系的難點與對策〔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02).60.
〔2〕高辛勇.修辭學與文學閱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56.
〔3〕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24.
〔4〕常宴會.《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典范〔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53.
〔責任編輯:譚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