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晗
《史記》里的刺客大多對刺殺不在行,卻個性突出,擅長行為藝術。
荊軻脾氣不太好,無論是談論劍術時人家瞪了他一眼還是爭執(zhí)博局的路數(shù)被對方呵斥了,他都選擇立即走人。一直到遇上燕國太子,荊軻才被當成座上賓,終于得到他想得到的“尊重”——天天拜望,供給精美的飲食,獻上奇珍異寶,滿足一切奇怪的欲望。只是這厚愛來得特別貴,明知必死無疑,還總催著他快點兒動身。
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為了禮交看守城門的隱士侯贏,帶著車馬和隨從去接侯贏,親自為他駕車。半路上,侯贏要去拜訪做屠夫的朋友,信陵君也和顏悅色,拿著韁繩在一邊等待,給足了侯贏面子。侯贏后來解釋說:“我表現(xiàn)得這么作,就是為了成全您禮賢下士的好名聲?!毙帕昃懊攵?,立刻表示:謝謝導演。當然,侯贏后來也有別的謀略,并且把命搭上了。
《水游傳》里武松因為打死了老虎得到陽谷縣令的欣賞,被任命為都頭,他感激不盡:“若蒙恩相抬舉,個人終身受賜。”他被發(fā)配到孟州牢城安平寨,受了施恩款待,吃了人家的酒肉就心下不安,想盡快顯出自己有用,把醉打蔣門神搞得像一場行為藝術。
對于“知遇之恩”的潛在危險,反倒是女性看得通透。戰(zhàn)國的吳起將軍替一個士兵吸吮膿液。士兵的母親聽說后大哭:“當年吳將軍替我丈夫吸吮毒瘡,他戰(zhàn)死沙場。如今吳將軍又替我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會死在哪。”
茨威格寫過一句話:“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卑凑者@個邏輯,達官貴人禮賢下士的代價肯定相當貴。富人可以用錢來施以恩惠,窮人只有拿自己的力氣、智慧乃至生命來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