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燕
“李學(xué)生的事跡感人至深!李學(xué)生是見義勇為的英雄。世間有造就偉業(yè)的英雄,有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英雄,有在關(guān)鍵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李學(xué)生就是一個作為平凡之人而作出不平凡壯舉的英雄。”
這是2005年習(xí)近平對李學(xué)生事跡的親筆批示,時光或許久遠,記憶歷久彌新。
12年后,2017年的夏天,記者從李學(xué)生的出生地商丘市睢陽區(qū)中華樓村至他犧牲的溫州市鹿城區(qū)金溫鐵路K230+800米處,千里跋涉,探尋他生命初始與終結(jié)的所在。
正當午時從商丘出發(fā),一路向南,經(jīng)徐州、蚌埠、南京、杭州、金華等10多個站點,夜幕徐徐降臨、華燈初上之時,冰涼的鐵軌依然向前延伸著……直至夜晚七八點鐘,列車才如困獸般在溫州南站停下。
這樣的歷程,在李學(xué)生的“有生之年”—時間聚焦在1998年他踏上溫州開啟新的人生征程,至2005年他在溫州這片土地獻出年僅36歲的生命,往返4次。在那時,他需要倒上好幾趟車花上兩天兩夜的時間,才能從中華樓村抵溫州。他或許透過車窗看到雁蕩山的巍峨,他或許在馳騁的旅途間感受到甌江水的蕩漾,他或許……冥冥中要將自我傾盡于這雁山甌水之中。
那天,他飛了起來
溫州境內(nèi)金溫鐵路K230+800米處—
2005年2月20日下午4時55分,一名六七歲的小男孩兒瞿琮琮和一名4歲的小女孩兒彭媛媛正在隧道口的鐵軌上玩耍,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他們。
隨著一聲刺耳的汽笛尖鳴,從杭州開往溫州的T5107次列車從他們身后的隧道里呼嘯而來。
兩個天真爛漫的孩童,可能是給嚇懵了,竟不知該往哪邊跑。危急時刻,小琮琮拔腿往對面跑去,而小媛媛則往前跨出幾步,緊接著又縮了回來,最后又跟著男孩兒跑了過去。
火車越來越近,坐在駕駛艙里的司機看到小孩兒也慌了,他立刻采取緊急制動,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千鈞一發(fā)之際,一個身影躍上鐵軌,他右手抓住那個男孩兒,一把將他甩出鐵軌。正當他試圖返身去抓較遠的小女孩兒時,處于緊急剎車狀態(tài)的火車尖叫著沖了過來,撞向他們。
驚魂甫定的人們看到,那個沖上鐵軌救人的身影飛了起來,重重地摔在了刻有“涵230-794”的基石上,而后,沿路基滾落到地上,便一動不動了。
世界,在那一刻靜止了。天空與大地,高歌一個人的名字—李學(xué)生。
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一首《英雄贊歌》成為現(xiàn)場人們的內(nèi)心獨白。
沒有人知道,李學(xué)生在沖上去的那一瞬間是否有過猶豫;沒有人知道,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心中對生的渴望有多么強烈!
他留給人們的,只是一個背影,一個瞬間,但那個背影、那個瞬間,永遠定格!
在目擊者王文崗的記憶里,那一天是紅色的,“滿身鮮血紅得刺眼”,那樣的悲壯讓他永生難忘!
《溫州晚報》記者徐海龍是事發(fā)后第一個趕到現(xiàn)場的媒體記者,據(jù)他們當時找到的其他目擊者稱,李學(xué)生第一次救完那個小男孩兒之后,完全有機會逃離危險,但他為了救第二個孩子,奮不顧身又沖了上去。
人們或許不知,就在這天下午,溫州市箬笠岙村金有利皮鞋廠的門衛(wèi)李學(xué)生迎來了自己的幾位老鄉(xiāng),他們原本是準備一起包餃子吃頓家鄉(xiāng)飯的。
家里沒有大蔥,李學(xué)生說:“難得老鄉(xiāng)們來吃頓餃子,怎么也要吃個地道的,我去買蔥?!?/p>
他起身離去,誰也沒想到,這一去,竟成永訣!
人們或許不知,千里之外,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中華樓村,李學(xué)生的老父李洪深正帶著10歲的孫女李敏在村頭的老槐樹下巴望。
農(nóng)村的冬日,天黑得更早,眼看天色暗下來,李洪深想扯著孫女的手回家,可這一天,平時乖巧的孫女就是撒嬌不回,非說要再等等爸爸。
實際上,爺孫倆都知道,李學(xué)生是不會在這個時候回家的,但他們都習(xí)慣了,想他的時候,就來這棵老槐下站站、等等,似乎來得多了、站得久了,人就回來了。
64歲的李洪深掐指算算,兒子離開家8年了,雖然也往家里掛電話,還不斷寄錢回來,但因為路途遙遠、路費昂貴,一共才回來過4次。
人們或許不知,李敏最后一次見到爸爸,還是去年的11月份。那一次,李學(xué)生帶著李敏,專門坐了一個多小時的汽車,到城里給李敏買衣服。這也是長大后的李敏對父親最深的印象。
爺孫倆各自想著心事,卻見村人慌慌張張跑過來,讓他們回村去接電話。
電話是與李學(xué)生同在溫州打工的李懷亮打來的,李洪深接起電話問:“懷亮你打電話有事?”
“你趕緊來溫州吧!”
“我去溫州干啥?”
“學(xué)生被火車撞了!”
“學(xué)生怎么會被火車撞了呢?”
“你來?。 ?/p>
“撞成什么樣了?”
“你來了就知道了……”
兒啊,你不該走得這樣早
溫州市殯儀館5號長安廳—
2005年2月28日上午9時,李學(xué)生的遺體安放在靈堂中間,面容祥和、安寧。在他的遺像兩邊,懸掛著一副挽聯(lián),上題“臨危不懼舍己救人壯舉驚天地;甌越大地謳歌勇士精神慰英靈”。
低沉悲愴的哀樂聲中,溫州市委及商丘市委的相關(guān)領(lǐng)導(dǎo),李學(xué)生的家人、親友,以及聞訊自發(fā)趕來送別的300多名群眾,懷著悲痛的心情,向英雄李學(xué)生的遺體做最后的告別。
在遺體告別儀式上,李洪深扶著靈柩淚流滿面:“兒啊,全家人都為你舍己救人的壯舉而自豪,可你還太年輕,不該走得這樣早?。 ?/p>
這位老父親,得知兒子被撞的消息后,夜里10點多從中華樓村出發(fā)赴溫州。一路上他都在想,如果撞得輕,肯定不會叫他專門過來,是腿斷了嗎,還是哪里重傷了?他開始胡思亂想,是人被撞死了嗎?那也不會不告訴他……抱著內(nèi)心殘存的希望,至第二天下午兩點多,他們終于到達溫州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