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春游,喜歡帶孩子往荒野里去尋找春天的風光。隨身帶把小鐵鍬,看到荒坡上有野菜就挖好,裝袋。然后坐在荒坡上欣賞不遠處盛開著的桃花、杏花。尋景,挖野菜成了我每年探春必需的游樂事項。今年,坡上野菜沒找到,倒看到很多羊散落在坡上,悠閑地吃著草。羊吃得興奮時,尾巴搖得更歡。放羊人更愜意,躺在朝陽坡上,睡著了。而他成群的羊并沒有因主人放松管理而到處撒了歡似地亂跑,像說好了似地散落在離主人不遠處吃草。
由羊的自由,想到孩子的教育難題。在學習上,女兒常朝我投來困惑、無助的眼神,有時還現(xiàn)出煩躁不安的神情。作為家長的我,非但沒有加以耐心引導,還訓她沒有學習自覺性。
一日,我又如往常樣,對她的作業(yè)加以指責和怒責,言語上指責她不細心。她一改往常沉默,竟沖我頂嘴道:“你能保證你以前上學時沒用過橡皮擦嗎?”母親的權威被她的無禮給徹底激怒了,正要揮手朝她頭部打去,門鈴響了。循聲去開門,見是多年好友,我的臉孔立馬變成艷陽天,熱情款待好友。吃完中飯,下午就和好友神侃胡聊,聊到興濃時,開懷大笑,彼此都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任由孩子獨在屋中,不聞不問。直到傍晚,送走好友,才想起下午沒陪孩子,恐她浪費學習時光,趕緊走向孩子屋,站在門口,見她清瘦的后背,微傾向桌,低頭看書。
過了好久,她才發(fā)現(xiàn)我在身邊。抬頭望著我,嘴角漾起笑容,不言語。過了一會,拿出好幾本作業(yè)朝我走來,輕輕說道:“這是我下午獨自完成的作業(yè),還有一篇日記,請媽媽看后別生氣?!笨粗槐颈菊R的作業(yè)。再檢查,全無往日錯題處處,竟全是對的。有的解題思路還獨辟蹊徑,這很令我驚訝。原來她的思維模式不是我認為的那種不靈活。再看日記本,驚訝中滿心羞愧。其中一句寫道:“媽媽,你就不能把我當羊般看待?自由快樂,悠閑自律。那樣我會更有信心,會更知學習很有樂趣。而你每次怒吼,指責,讓我失去學習興趣,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每次看到你的怒容,就不自信。有時好羨慕坡上的那些羊啊!無人看管,照樣津津有味地吃著草。如果放羊人只顧趕著羊跑,羊兒們哪能吃得飽呢?如同對待孩子一樣,一味教訓與指責,學習上哪能進步呢?”
讀得淚直流!做母親的我,此時感到是多么不合格。我從女兒的抱怨里發(fā)現(xiàn)自己對待孩子,需要改變思路,不能任由自己的喜怒情緒去教育孩子。對孩子用放羊般心態(tài)去陪伴。放牧放手而不放任,在管理中放松,在放松中管理,這樣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此后,我按孩子的期望,不再橫加批評,而是以溫和,隨意的神態(tài)對待她。如今,她的成績突飛猛進,獨立性也很強。我于中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