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提起“安全”,我們的腦子里首先想到的是人身安全。人身的安全當然要緊,生命都受到了威脅,一切都是白搭。但除了人身安全,人還需要另一種安全,那就是心靈的安全。所謂心靈的安全,指的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寧靜、平和、曠達、安適與愉悅。
人的本質(zhì)是動物,動物總是擺脫不了基本的物質(zhì)生存。一個人吃得飽飯,穿得暖衣,住進了能夠遮風避雨的房子,才會考慮精神上的欲求,我們的心靈才可能趨向安靜、恬淡。人的精神品位固然不會與他擁有的物質(zhì)的多少成正比,但衣食無著的人更容易浮躁、更容易干出傷害別人的事,卻是不爭的事實。一個人想獲得心靈的安全,應(yīng)該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個飯碗。我這里使用“飯碗”,而不是通常說的“事業(yè)”,是有原因的。如今這個時代,所謂的“事業(yè)”,往往與官、名、錢攪在一起,對于一般人,就像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瑪峰,蕓蕓眾生能夠得到的不過是基本的衣食憑靠而已。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飯碗,不為物質(zhì)的東西發(fā)愁了,精神上少了壓力,心靈安全就有了第一塊基石。
心靈安全也離不開人的正直、善良。一個人心術(shù)不正,干什么都生怕好了別人,動不動要搞一下別人的路子,別人必然對你產(chǎn)生反感,在關(guān)鍵時刻可能對你展開反制行動。以德報怨當然是一種美德,但它不是每個人都愿意選擇的,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往往是以德報德、以怨報怨。對自己的品質(zhì)要求很低,卻指望別人個個做大肚彌勒佛,這無異于白日做夢。我們要獲得心靈安全,最可靠的是自己首先向別人支付真誠與善良。你付出真誠、善良了,別人回報你以真誠、善良才會覺得“不虧本”,才能產(chǎn)生堅持下去的愿望,你心靈的輕松、安定感才有長久的來源。
人應(yīng)該有所敬畏,至少也要敬畏法律。在物質(zhì)時代,期望人人高尚,把他人、集體的事都放到自己的事前頭,可能不那么現(xiàn)實,但一個人再壞,也不能壞到與法律對著干的程度,否則,你的心靈安全不可能有一絲一毫的保證。原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qū)法院院長王輝收受賄賂,因為害怕被抓,在客廳四周掛上了金屬制的青龍、白虎、麒麟、獨角獸,在二樓書房擺了好幾本有關(guān)佛教和占卜的書籍,三樓專門辟有一間佛堂,案幾上擺著香燭和供品,終日香煙繚繞。這樣的人安全意識蠻強,但因為違反了法律,心靈世界卻始終動蕩不定,其人生也就失去應(yīng)有的快樂。
人不能老是看重那點享樂的東西,對物質(zhì)的追逐頂多叫生存,對心靈的追求才有資格叫生活。當一個人充分意識到心靈安全的重要性,并極力為自己的心靈打造一片碧水藍天,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