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平
3.通過突發(fā)或特殊事件,賦予事物獨特的精神品質(zhì)
蠟燭
一天夜晚,我在房間寫作業(yè),爸媽在外邊上網(wǎng)。突然,房間的燈閃了幾下,沒等我反應(yīng)過來,家里的燈全都暗了下來。啊,停電了!
家里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見五指。我一個人坐在黑暗的房間里,心里有點害怕。這時,房門外出現(xiàn)一道亮光,原來是媽媽給我拿來了一根點燃的蠟燭。媽媽把蠟燭放在我的書桌上。頓時,整個房間在燭光的照耀下變亮了,我也安心地在燭光下寫起了作業(yè)。
終于,我把作業(yè)寫好了。正當(dāng)我準備離開房間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蠟燭被燃燒得只剩半截了。我又坐了下來,目不轉(zhuǎn)睛盯著蠟燭,看著它一點一點地燃燒。這個時候,我被蠟燭的精神感動了。它燃燒著自己,卻為人們帶來光亮。它雖然外形普通,卻擁有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此時此刻,在我的眼里,它不再是一根平凡的蠟燭,而是一個偉大的人,一個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的人。它不為名利,從沒替自己著想過,而是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黑暗??梢哉f,它把自己的生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人類。這是一種多么可貴的奉獻精神啊。
不久,家里的燈又亮了起來??墒?,擺在書桌上的蠟燭已經(jīng)快燃燒完了。蠟燭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它在停電的這段時間里為人們帶來了光明,它的這一生就是有意義的。感動中,我又想起了一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p>
蠟燭雖然平凡,卻有著一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要做一個像蠟燭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為社會、為國家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點評:剛看此篇作文的時候,我們以為文章寫的是一件事情,但是看到一半,才明白文章原來寫的是蠟燭。這種寫法契入主題、表現(xiàn)品質(zhì)非常自然,內(nèi)容還貼近生活。作者通過一件事情,觀察到了事物,并從中發(fā)現(xiàn)了其特性,再賦予事物獨特的精神品質(zhì)。素材來源于生活,寫出來的文章就顯得真實、自然,還能讓人收獲生活的啟示!
4.通過第一人稱,突出事物的精神品質(zhì)
我是一株小草
早晨,灰蒙蒙的天空露出一絲亮光,害羞的太陽姐姐在東邊探出一雙金燦燦的眼睛,張望著這個寂靜而又美麗的世界。我被這耀眼的光芒喚醒了,張開雙臂,打著哈欠,伸了個懶腰,睜開了朦朧的雙眼。
春天來了,春雨姑娘輕輕地敲擊著柔軟的泥土,召喚著我破土而出。我從深深的地下使勁地往上鉆,終于把小腦袋探出地面。地上的世界可真美?。【К摰乃橄蛭艺Q?,嫩綠的樹葉向我招手,悠悠的白云向我問好,我也熱情地跟它們打招呼。不久,大地便被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綠紗。
呀,這不是雷公公嘛!它睡覺時那隆隆的鼾聲把柔弱的春妹妹嚇跑了,喚來了勇敢的夏哥哥。狂風(fēng)大作,把雨婆婆也送來了。不久,天空中就下起了傾盆大雨,那些曾經(jīng)被人們觀賞、贊美的鮮花被嚇壞了!瞧,它們把頭埋得低低的,花瓣兒也合攏了許多,兩只綠色的大手緊緊地抱著頭。這時,我和伙伴們——一些原本不起眼的小草,就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昂起頭,挺起胸,安慰這些比我們還高大的花朵。雖然我們有時候經(jīng)不住狂風(fēng)暴雨的拷打,被吹得東倒西歪。但是,我們的內(nèi)心并沒有屈服于困難與恐懼,仍然牢固地扎根在深深的地下,任憑風(fēng)吹雨打。而當(dāng)太陽姐姐重新高掛在天空,嬌嫩的花朵又抵擋不住夏日的炎熱,紛紛耷拉著腦袋時,我和小伙伴們又抬頭挺胸,支撐著她們。就在這個時候,大地母親掀走了綠紗,披上了一件花花綠綠的新衣裳。
當(dāng)天氣開始轉(zhuǎn)涼時,夏哥哥就出去游玩了,溫柔體貼的秋姐姐走來了。說秋姐姐溫柔體貼是有依據(jù)的??矗∷麓蠹抑鴽?,正在給大家發(fā)新衣服呢!青青的蘋果換上了紅艷艷的衣服,綠油油的麥穗披上了金燦燦的大衣,而我們呢,套上了枯黃色的外衣。我穿著新衣服,聽著大自然交響曲,聞著芬芳的桂花香,靜靜等待著冬伯伯的到來。
冬伯伯悄悄地來了,調(diào)皮的雪花弟弟在潔白的云朵上待不住了,飄飄悠悠地落了下來。不一會兒,大地母親就換上了銀裝。該好好地睡一覺了。我悄悄地躲進暖暖的被窩,進入了夢鄉(xiāng),等待著來年的新生。
我是一株小草,雖然沒有“貴夫人”牡丹那樣榮華富貴,但是我默默奉獻;雖然沒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樣亭亭玉立,但是我堅持不懈;雖然沒有“花開萬點黃”的桂花那樣馥郁芬芳,但是我無私而又偉大。
點評:這篇作文與前三篇都不一樣,作者運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將描摹的事物擬人化。第一視覺的寫法也讓讀者感到很真實,仿佛這一切就發(fā)生在眼前,讀著備感真切,容易引起共鳴。
(三)借物喻人的作文,要在結(jié)尾處點明啟示、收獲
從上面的幾個例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但凡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的狀物作文,其結(jié)尾處大多都會點明作者的啟示、收獲。
四季的竹子
當(dāng)春風(fēng)吹綠了楊柳,當(dāng)春雨喚醒了小草,竹林里遍地是毛茸茸的“尖尾巴”——竹筍。他們依偎在竹子母親的身旁,盡情地吮吸雨露,盡情地拔節(jié)生長,一天一個新高度。這時的竹子,是朝氣蓬勃的。
夏天來了,竹筍也已經(jīng)長成了翠綠挺拔的竹子。炎熱的盛夏,它們慷慨地為人們制造著濃蔭,人們也喜歡到他們的小天地——竹林里去。人們在此乘涼,無比愜意。茂密的竹葉為人們擋住陽光,自己卻被曬得渾身發(fā)燙。這時的竹子,是樂于助人的。
秋天,地上的草、田里的稻組成一片金黃的世界。然而在竹林里,不管何時,都是那般郁郁蔥蔥的。在這兒,你看到的依舊是一片令人陶醉的綠色。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而竹子卻隨時準備著犧牲自己——人們用它造成竹筐、竹籃、竹簍,有的則做成負重的扁擔(dān)、筑屋的棚梁。這時的竹子,是甘于奉獻的。
寒冷的冬天來臨了,竹子沒有青松般強壯,卻要跟青松一樣與風(fēng)霜雨雪搏斗。被嚴霜覆蓋了,它決不凋零;被寒風(fēng)吹彎了,它決不低頭;被大雪壓低了,它決不倒下。這時的竹子,是頑強堅韌的。
四季的竹子,四種不同的品質(zhì),四種不同的美。我愛竹子,因為它一直鼓舞著我,引領(lǐng)我勇往直前。
點評:這篇作文運用了時間的順序,將四季的竹子與相關(guān)的精神品質(zhì)聯(lián)系起來。在每一段的最后以及文章的最后,作者均點明了啟示,道明了收獲。這樣的寫法讓作文變得有意義,同時也感染著讀者,使讀者也同樣感受到了啟示。
五、復(fù)檢答疑
問:運用第一人稱和借物喻人的寫法寫狀物作文,是否也有一定的寫作順序呢?
答:任何作文都是有一定順序的。順序清晰,我們才明了作文中每一段的具體內(nèi)容。狀物作文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寫狀物作文時不按寫作順序?qū)懽鳎鷣y寫一通,那么就無法讓人清楚地理解所寫事物的特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