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影視演員
「我和一群具有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人們一起發(fā)現(xiàn)、探索,共同完成一部電影,一個角色。如果我因此感到滿足,我就不需要任何獎項?!?/p>
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落下帷幕,遺憾的是,71歲的克洛斯第7次與那座小金人擦身而過。奧斯卡有時無關演技,說到底是一場“游戲”,多少年以后也許人們不會記得是誰獲得過奧斯卡,但她在電影里塑造的經(jīng)典角色會被永遠記住。
導演、編劇、制片人
「我們已經(jīng)貧瘠和匱乏到了只有一個標準,所有人的心態(tài)都急切到只用那個東西?!?/p>
這兩年的電影,數(shù)字成了一個強刺激,破多少億成了唯一的衡量標準。在曹保平看來,這種標準肯定會作用于自己的情緒,但不會動搖自己的理念或堅持的東西,也就無所謂了。
意大利電影配樂大師
「配樂50多年,我還沒覺得累?!?/p>
莫里康內(nèi)是有史以來最長青、最多產(chǎn)的全才型配樂大師,在50多年的電影配樂生涯里,他參與配樂的影片超過了500部。他能用音樂惟妙惟肖地刻畫人物,也能用音樂起承轉(zhuǎn)合地講述故事,即使已91歲高齡,但他的音樂故事,還在繼續(xù)......
山西話劇院演員
「演員是要有生活的,皺紋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臉上依然光滑,你就會覺得那些角色不可信,歲月組成了我人生的故事?!?/p>
優(yōu)雅和俠氣在80歲的吳彥姝身上合二為一,好奇心停留在她的眉目間,從皺紋中擠出的少女感,成為她角色的鮮明特點之一。
作家、文學家
「中國文學特別重視第二層面(世相現(xiàn)實主義)的世俗,但中國文學應該往更深的地方走,我們的文學不能停留在這個層面。」
閻連科喜歡寫夢,但他不喜歡純粹的夢和純粹的現(xiàn)實,他努力表現(xiàn)的是二者的結(jié)合體——第三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他朝外看到了天下,朝內(nèi)看到了自己。
電影剪輯師
「我的剪輯對象更重要的是自己,而不是電影。」
從事電影行業(yè)快半個世紀,對于整個華語電影,廖慶松有點點滴滴累積的巨大的影響力,他是一名監(jiān)制、編劇,更是一名剪輯師。他坐在剪輯臺前就像在打坐,因為他和電影平等。
譯者、書評人
「你在博物館里看到的每一件器物,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但如果你有想象力,可以從這一角想象到水面下的巨大冰山?!?/p>
作為博物館里的“網(wǎng)紅”人類學家,張經(jīng)緯認為人們在參觀博物館時,首先要擺脫一種“拜物教”的心態(tài),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種“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想象力”。
文獻修復師
「古籍修復人員不能只有技術,也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一定的古籍基礎知識。」
修書是了解古籍、與古人對話的一種方式,但童芷珍與古籍的接觸不只在修復過程中,她還會參與影印裝訂、古籍分類編目以及編撰工作,以此加深對古籍的理解,避免遺失有價值的東西。
歌手、創(chuàng)作人
「我沒有變,是你們變了。」
在外界看來,李宇春所代表的風格更被大眾接納和認可了,十四年前女生“穿不穿裙子”也不再成為問題。很多東西從非流行到流行、從亞文化到主流文化,或許源自不同的審美和語境的可能性。
藝術家、建筑師
「這個時代不屬于我,因為太多錢了,甲方們都頤指氣使,他們不需要建筑師?!?/p>
王澍是全球建筑界最高獎“普利茲克獎”首位中國籍得主,能取得如今的成就,離不開他對建筑乃至人生的理解的巨大轉(zhuǎn)變。在他的理解中,面對這個世界,你有一個什么樣的姿態(tài),什么樣一個態(tài)度,什么樣一個觀念而生存,這才是建筑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