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昕 那海峰
摘要:人在城市中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公共藝術是城市的藝術,于是兩者密切相關。擁有良好的生活設施和豐富的文化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它真正吸引乘客和游客促進生活城市的更好發(fā)展。因此,在全球城市化的浪潮中,許多國家的政府都付出越來越多的關注,以文化和藝術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人是受環(huán)境影響的.城市一方而商人創(chuàng)造,另一方面又是制約和影響們行為的環(huán)境實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幅度很大,有數據顯示,我國的進步發(fā)展速度很快,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成就。也難以避免地帶來了很多始料不同的問題。人均用地過大,鋪張浪費嚴重,建設環(huán)境被破壞,工作競爭激烈,以及對城市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資源緊缺,空間擁擠,交通條件不理想,使城市的物理環(huán)境變得很差;經濟壓力、工作狀況和團體認可程度,使城市人的心理狀態(tài)也十分緊張。因此,遏制建設速度過快而帶來的城市化弊端,不能離開創(chuàng)造休閑空間,提升城市中的文化底蘊含量。
如果城市是一本書,公共藝術只是書中的花邊與裝飾,它沒有主導閱讀的力量,但卻能夠增添美化的細節(jié),讓我們的心靈豐富而敏感。
從城市裝飾方面來講:我們可以再具體環(huán)境中感受美的存在。登高以望遠,臨海而心闊,環(huán)境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心情。研究終身城市規(guī)劃的美國學者林琦說:"事實上,良好的視覺環(huán)境不僅可以滿足日常旅行需求,還可以承受已經擁有的意義和情感,更重要的是,在新的作為指導和促進探索。"
從城市實用意義方面來講:能夠提高城市市民的鑒賞能力,本地藝術的發(fā)展現狀。能夠通過偉大藝術家的作品,引領大眾的審美眼光和欣賞能力走向一個新的高度,大眾需要得是滿足審美需要的實用藝術,是植根于現實生活之中的并不斷成長的平民藝術,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互動藝術,也是深入人心的性靈藝術。這樣的藝術,只能是公共藝術。
從城市的意義角度來看: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這是人類發(fā)展歷史進程的成功和進步的歷史節(jié)點,具有記錄和紀念的價值。因此,除了審美提升,公共藝術也有繼承的信息和保存記憶的歷史作用;市民精神生活的滿意度也從識別居住地的歷史密不可分。紀念碑,壁畫和藝術展覽是承擔歷史記憶的公共藝術的最常見的形式。紀念碑是顯赫的類型,通常有重大深遠的意義,需要安置在特定環(huán)境中,使用能長期保存的材料,造型上也多是體積巨大,偉岸高聳,并多與建筑相結合。重大題材的紀念性作品,能記載一個甚至幾個時代的非凡人物和事件,也能在社會生活和公共儀式中發(fā)揮重大作用。擁有良好的公共藝術城市是可以思考和感受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