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曉媛 楊俊孝
(新疆農業(yè)大學管理學院 烏魯木齊 830052)
維護新疆的社會穩(wěn)定、長治久安,關鍵在人,根本在教育,教育是邊疆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穩(wěn)定的基礎性工作[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yè)放在優(yōu)先位置”[1]。義務教育是教育體系的基礎,這一階段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極易受不良影響。農民工等流動人口子女由于家庭、外部環(huán)境等影響,已經成為重要的受害群體,構成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目前,新疆的民辦學校受條件制約,教學質量等方面較公辦學校存在較大差距,教育資源配置存在短板[2]。民辦學校教育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無法客觀評價發(fā)展差距,制約了教育的均衡發(fā)展[3]。本文基于烏魯木齊市基本公共服務十三五規(guī)劃,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教育資源評價指標體系,更直觀、量化地反應發(fā)展差距,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實現教育均等,整體提高新疆義務教育水平,更好地維護新疆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4]。
農民工子女在異地接受義務教育時多數表示在入學門檻、學校情況、師資水平等多方面未受到同等待遇[5]。義務教育學校作為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提供機構,農民工子女所就讀的民辦學校與國辦學校的差距更多的表現為學校軟、硬件設施建設的區(qū)別。通過構建以學校為測評單位的指標體系,重點研究學校對農民工子女教育的落實情況。學校方面的教育指標主要包括教育背景、教育投入及教育產出三部分,其中教育投入部分包括人力資源(師資)、物力資源(學校設置)、財力資源(財政)等方面[6~9]。
查閱整理教育評價相關文獻資料并對區(qū)域內民辦和國辦學校進行訪談,分析其相關構成要素,采用專家(包括教授、教育局負責人、校長等)咨詢法進行指標打分。打分過程分兩輪進行,第一輪專家根據指標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實際性進行打分,表格收回后根據各專家意見進行修改整合,第二輪專家對修改后的指標再次進行打分,最后收回整理即完成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本指標包括5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和16個三級指標[10]。
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指標體系由多因素構成,因此需對指標內各因素進行估測(權重)以確定其相對重要性,用以表示各項指標對目標層的貢獻程度。利用專家打分法,得出主觀層次上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學校資源指標體系權重1;利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指標權重2,以提高測量和評價的科學性和說服力。
運用建立指標體系的專家組建確權小組,對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判斷,根據判斷結果計算均值,運用AHP法確定各指標權重。AHP法結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可以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對難以直接準確度量的問題進行定量分析,操作性與適用性較強。
首先將三級指標分別用A、B、C表示,構成層次結構模型。通過兩兩比較將同級因素對上一層目標的影響大小用“重要性”進行量化。采用薩蒂方法及借鑒一致性指標公式,請專家對每一層級的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得出判斷矩陣,利用Matlab軟件得到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向量即各指標所占權重。
表2 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各評價指標權重
對第一層級下:教育背景、物力資源投入、財力資源投入、人力資源投入、教育產出五個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得出判斷矩陣如下:
經計算得出最大特征向量w=(0.10,0.30,0.28,0.25,0.07),說明在評價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中教育背景、物力資源投入、財力資源投入、人力資源投入、教育產出所占權重分別為0.10,0.30,0.28,0.25,0.07。其他第二三層級指標權重確定方法類似,歸納總結出指標權重2。
將主觀打分法計算出的權重1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出的指標權重2進行優(yōu)化整合,歸納總結最終的指標體系及其權重如表2所示。
在教育統計領域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可知,常用標準差、差異系數等差異量表示一組數據差異程度或離散程度的量[11~12]。
根據研究區(qū)域特點及相關文獻發(fā)現在運用AHP法的基礎上,結合線性計算公式及聯合國教育發(fā)展指標計算方法,可以更好測量研究區(qū)域的教育資源體系[13~14]。
區(qū)域內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總體水平是以總體的指數來衡量,即能夠反映本區(qū)域內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總體水平的綜合指標,研究擬用線性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根據聯合國開發(fā)的義務教育均衡指數計算公式,結合實際情況,得出適用于本研究的新公式:
公式中P1為教育背景指數,P2為物力資源指數,P3為財力資源指數,P4為人力資源指數,P5為教育產出指數,P為總均衡指數,各個指標對應的權重分布為 α1,α2,α3,α4,α5。PEEI為總差異系數,均衡指數由差異系數計算結果轉換而來,均衡指數=1.00-差異系數。若差異系數越小表明學校的教育資源越均衡,反之表示學校越不均衡。
基于對各項指標的測算,結合有關專家和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的意見建議,對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模型用數學線性公式表示為
(A1為教育背景的評價值,A2為物力資源投入的評價值,A3為財力資源投入的評價值,A4為人力資源投入的評價值,A5為教育產出的評價值,以下公式表達方式相同,部分略);
教育背景線性表達式:A1=0.40B1+0.30B2+0.30B3;
物力資源投入線性表達式:A2=0.55B4+0.45B5;
財力資源投入線性表達式:A3=0.65B6+0.35B7;
人力資源投入線性表達式:A4=0.81B8+0.19B9;
教育產出線性表達式:A5=0.20B10+0.40B11+0.40B12。
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首府,烏魯木齊市近幾年流動人口激增,農民工子女也隨之暴漲[15]。在各區(qū)縣中,天山區(qū)、水磨溝區(qū)農民工子女數量最多,因此分別選取天山區(qū)第65中學附屬小學(國辦)、水磨溝區(qū)愛心小學(民辦)作為代表性學校進行指標檢驗,直觀發(fā)現兩類學校的差距。
天山區(qū)是農民工等流動人口的聚集地,其中第65中學附屬小學(簡稱65中附?。┦且凰湫偷囊越邮漳辖r民工子女為主的國辦學校。與校長座談得知:校舍面積5644m2,運動場與中學部共用面積為18650m2;有2029名學生,其中90%以上為農民工子女,200名漢族學生,其余為少數民族,多為南疆地區(qū)子女;共40個班級,每班人數在40~50人;共有159名在編教師、60名代課教師,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有128名,擁有職稱教師75名,教師每年交流2次,每年大概有30位左右教師接受繼續(xù)教育培訓;學校擁有多媒體設備240臺,圖書兩萬冊,生均公用經費600元。
水磨溝區(qū)是外省農民工等流動人口的聚集地,愛心小學是一所典型的農民工子女民辦學校。與校長座談得知:占地總面積2850m2,校舍面積1700m2,運動場面積約160m2(包括部分樓頂操場);共有314名學生,全部為農民工子女,漢族學生居多,其次為維吾爾族和回族學生;共有7個小學班,每班人數在35人左右,最多為40人;21名教職工中17名為專職教師,3人擁有職稱,本科學歷3人,其余為大中專學歷,教師每年交流1次;學校有57臺多媒體設備,圖書5000本,生均公用經費大約400元,每年政府補貼15萬~20萬不等。
確定各指標隸屬度函數主要是基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教育強縣(市、區(qū)督導評估實施方案)》及本地實際現狀,由于篇幅所限下面僅列出典型指標的隸屬函數。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小學遠程教育工作的意見》(新政辦發(fā)[2009]115號)知生機比(C4)應達到15∶1時合格,結合現狀當生機比達到25∶1時,視為不合格。參考模糊數學法建立隸屬度函數如下:
《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建標[2002]102號)規(guī)定生均校舍面積(C6)12班6.8m2,36班、45班為5.2m2。因愛心小學、65中附小班級數量不同,故參考模糊數學法分別建立隸屬度函數如下: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小學機構編制管理規(guī)定》(新編委[2013]1號)知C11知生師比應為18.7:1,結合現狀當生師比超過這一比例時,視為不合格,小于18.7:1為最優(yōu)。參考模糊數學法建立隸屬度函數如下:
根據建立的隸屬度函數及調研情況,得出65中附小各指標相應評價值:
把這些值帶入相應公式得出總結果Y65中附小=0.157。
根據建立的隸屬度函數及調研情況,得出愛心小學各指標相應評價值:
把這些值帶入公式得出總結果Y愛心小學=0.139。
基于上述結果,可以得出Y65中附?。綴愛心小學,且65中附小各單項指標均高于愛心小學。表明在接受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方面,國辦學校各種條件優(yōu)于民辦學校,民辦學校與國辦學校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相關政策文件要求農民工子女民辦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方面不得低于國辦學校,說明現實中教育政策在落實中存在偏差。
為更好地發(fā)揮教育導向作用,將民辦教育置于政府對義務教育同等治理范疇下勢在必行。特別是農民工子女民辦學校等具有特殊重要作用機構,既是國辦教育的重要補充,更是現階段影響地區(qū)發(fā)展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農民工子女安心就學,農民工安心工作可為國家增產增收,因此必須正確對待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一是管控數量。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監(jiān)管,在源頭上把好開辦資質關,達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得開辦;在過程中把好監(jiān)督關,對不符合規(guī)定的學校,在處理好在讀學生及教師工作的前提下,予以及時處置直至關閉,避免劣質學校帶來的負面作用。
二要提升質量。政府部門統籌規(guī)劃教育資源,對達標的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予以幫扶。在資金上,嚴格落實教育經費投入制度和經費籌措保障機制,督促相關部門按實際在校生人數對民辦學校核撥公用教育經費,維護正常運轉。在硬件上,向達標民辦學校提供經劃規(guī)調整后的國辦學校閑置校舍,對于未經獲準的民辦學校要提供合法提升路徑支持。在師資上,對教師進行培訓或定期與國辦學校進行交流,提高師資力量,從而改善教育環(huán)境[16]。
三是創(chuàng)新方法?!板X隨人走”的教育券制度相較于戶籍制度更適用于當前流動人口的發(fā)展現狀,可保障政府經費按時支付到位;另外,應積極協調國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兼容發(fā)展、結對發(fā)展[17],實現國辦學校資源與民辦資源共享。比如,附近學校共享體育設施、圖書資源等,軟件資源方面實現教師定期交流學習,以強帶弱共同進步,形成“辦學重公益、教書求質量、育人有強項、創(chuàng)新促發(fā)展”的民辦教育發(fā)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