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航空公司愿意在飛行過程中遇到乘客發(fā)病等意外情況。按照行業(yè)慣例,如遇旅客突發(fā)狀況,需要作出各種各樣的處置,其費用成本由航空公司承擔。因飛機設計的最大起飛重量與最大安全降落重量有較大差值,除了申請直飛目的地外,無論是返航還是備降,航空公司都必須重新計算飛機此時降落是否超重,而后根據(jù)飛機機型及飛機選配功能,來通過空中放油或者盤旋耗油,減輕飛機降落重量,從而安全降落。
放了油,就必然有損失。此前媒體報道的某航空公司上海飛紐約一航班因空中緊急放油30噸備降一事,按當時的航空用油出廠價計算,僅放油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就不低于15萬元人民幣。再加上備降后重新補充的航油,以及機場起降費、飛機折舊成本(以飛行小時計)、飛機勤務費、其他旅客延誤導致的后續(xù)費用等,一次備降救人的經(jīng)濟代價是十分昂貴的。
當航空公司都愿意本著生命至上的原則,無償為救治旅客提供便利時,乘客抱怨“救人耽誤整架飛機百來號人”,確實顯得有些冷漠。經(jīng)濟損失有價,而生命是無價的,這樣的道理理解起來并不算難。這也是那位抱怨救人浪費的乘客“火”起來的原因: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需要救助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