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洋
(云南省祿豐縣第一中學 651200)
要想填空題能夠得到高分需要學生在做題之前先認真審題,明確目的要求.因為審題是正確理解題目的關鍵,只有將題目中的所給已知條件梳理清楚,明確題目中考察的知識點,才能夠在正確的思路下進行推理判斷.學生可以在做題時將題目中重要的詞語做出標記,以便于在進行分析時使用.
例1X、Y、Z是短期周期元素的三種常見氧化物.X跟水反應能夠生成一種具有還原性的不穩(wěn)定的二元酸,這種酸的化學式是;Y和X的組成元素相同,則Y的化學式是;1mol的Z在加熱時跟水反應的產物需要用6mol的氫氧化鈉才能完全中和,在一定條件下,Y可以跟非金屬單質A反應生成X和Z,單質A是.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于元素表的認識.首先,學生需要認真的審閱題目中所給出的信息,短期元素、氧化物、能跟水反應、有還原性的不穩(wěn)定的二元酸,通過這些信息的判斷出常見的具有還原性、不穩(wěn)定、多元性等性質的酸有幾種:H2S、H2SO3、H2CO3雖然具有不穩(wěn)定性和多元性,但是沒有還原性.其次,在常見的氧化物中能夠與水反應生成這兩種酸的也只有SO2.因此就可以推理出這種酸為H2SO3,而X就是能夠和水反應生成H2SO3的SO2.再有Y和X的組成元素相同,因此,Y就是SO3.最后就是對于Z的推理,從題目中可以知道Z是一種酸性氧化物,而且與水反應生成多元酸,通過對元素周期表中短期元素的分析就可以知道能夠符合這些條件的除了S元素以外只有P元素能夠符合題目中的信息.因此就可以斷定單質A就是P.
高中化學填空題的答案在形式上要求學生能夠做到規(guī)范、簡練、準確和概念性強等,這也是學生在填空題中容易丟分的原因,一些題目學生可能知道有什么現象,但是在表達上不夠簡練或者明白什么意思但是表達不出來.因此,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需要弄清楚概念,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盡量能夠用專業(yè)術語簡潔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例2把10mL的淀粉膠體和5mL的KI溶液的混合體加入到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內,將此袋浸入到蒸餾水中,2min后再用兩只試管各取5ml燒杯中的液體,做以下的實驗:(1)向其中一個試管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銀溶液,燒杯中的現象是.(2)向其中一個試管中滴加少量的碘水,其現象是.(3)由上述現象可以說明什么問題.
解析本道題目考察學生對于半透膜知識的掌握,需要學生掌握半透膜上具有很小的孔,而且這些小孔只允許離子、分子通過,膠體等分散系的粒子是不能通過半透膜的.所以通過半透膜后燒杯中含有鉀離子和碘離子,但是不含有淀粉膠體.這時再根據題目中所要求加入的物質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現象和結論.根據實驗原理就可以知道在試管中加入硝酸銀以后,就會產生碘化銀的黃色沉淀.而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碘水后并沒有明顯的變化.最后實驗的結論說明了,小孔只允許離子、分子通過,膠體等分散系的粒子是不能通過半透膜的.
再如:在2017年的高考試題第26題,題目中主要考察了學生對實驗裝置在實驗中的作用、實驗裝置名稱以及在實驗中操作的先后順序等知識.這些題目的填寫需要學生不僅僅是明確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清楚的表達出自己思考的答案,明白實驗過程中每一步的操作目的.
所謂的坐標系題型就是在化學中經常出現結合數學二維坐標系進行考察,主要出現的題型就是向一種溶液中加入一種溶液,然后再混合溶液中進行反應,然后通過給出產生的沉淀的質量、消耗的溶液的體積等數量關系求解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有哪些.或者就是通過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等進行坐標系的表達,通過數據的形式直觀的表現出來,縱坐標一般都是一些關于濃度、質量分數、體積分數、轉化率、相對平均分子質量等,橫坐標一般都是一些溫度、壓強、時間等變化的外界條件.針對這樣的題目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真正的理解橫縱坐標之間的關系以及各個坐標的變化對另一個坐標產生的影響.
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首先弄清楚的問題:(1)坐標系——要想正確的解答出題目的正確答案首先需要學生能夠清楚橫縱坐標所表達的含義,并將所學習的知識與其相結合.(2)清楚四點——起點、拐點、交點、終點.清楚起點的初始狀態(tài),在一定的初始狀態(tài)下觀察拐點處的變化,觀察交點處所表達的意義,最后看清楚終點的狀態(tài),這些對于后期的分析具有重要作用.(3)坐標走勢——學生需要注意特殊點的同時,掌握整個圖像的變化趨勢.(4)自變量、因變量——正確的分析自變量和因變量是能夠正確解決題目的前提,只有清楚變化量才能結合圖形做出正確的分析.
在2016年的海南高考化學題中考察到,由反應物X轉化成Y、Z的能量變化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X→Y反應的能量變化為ΔH=E5-E2
B.由X→Z反應為ΔH<0
C.降低壓強有利于提升Y的產率
D.升高溫度有利益提升Z的產率
從圖中可以看出2X=3Y的反應為吸熱反應,從2X=2Z的反應為放熱反應.隨著反應,產生Y的反應中壓強會提升,最后隨著反應進程能量變化導致產生的Y和Z含有的能量是不同的.所以結合圖中所表達的信息可以分析得到由X→Y反應的ΔH=E3-E2.關于Z的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Z的產率降低.因此,正確答案為BC.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時,需要教師不斷的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靈活的應用所學習的知識,在題目中不斷地總結做題技巧,進而能夠順利的解答高中化學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