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優(yōu)質護理措施應用于胃腸病患者DSA下介入手術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到我院行DSA下介入手術治療胃腸病患者64例作為觀察對象,按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了對照組(n=32)與觀察組(n=32)。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采取優(yōu)質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與住院時間都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lt;0.05)。結論:胃腸病患者在DSA下進行介入手術治療采取優(yōu)質護理措施具有明確效果,有利于患者及早下床活動,胃腸道功能及早恢復,縮短住院時間。
關鍵詞:胃腸病;DAS下介入治療;優(yōu)質護理;效果
胃腸病患者采取在DSA下介入手術治療,由于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不夠,同時對手術存在一定擔憂和顧慮,易出現各種不良應激反應,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可見對胃腸病患者DSA下介入治療采取護理干預的重要意義[1]。優(yōu)質護理是當前臨床中廣泛運用的新型護理模式,其一切從患者角度出發(fā),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不斷提高護理質量,促進預后效果。此次研究對胃腸病患者DSA下介入手術治療采取優(yōu)質護理措施,分析其臨床應用價值,將有關情況總結如后。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到我院行DSA下介入手術治療胃腸病患者64例作為觀察對象,按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了對照組(n=32)與觀察組(n=32)。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22-76歲,平均年齡(46.85±4.24)歲;觀察組組男16例,女16例,年齡24-78歲,平均年齡(47.16±4.33)歲。兩組患者上述資料進行對比,組間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此次研究已經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且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全部患者都具有胃腸病手術指征;意識清楚,精神正常者。
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者;存在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者;哺乳期或是妊娠期女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術前對患者疾病情況進行評估,并做好相關準備;術中積極配合手術醫(yī)生完成各項操作,術后加強日常護理。觀察組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措施,相關辦法如后:
(1)術前護理。術前與患者充分溝通,掌握患者內心真實想法,并對其不良情緒進行針對性的疏導,向其宣講疾病相關專業(yè)知識,告知其手術主要操作流程、注意事項以及所能取得的預后效果等,幫助其建立治療信心。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開展DSA下介入治療所需要準備的相關儀器,并認真檢查各項設備、儀器是否清潔、完好。對手術室嚴格進行消毒,整個護理過程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流程。
(2)術中護理。幫助患者取舒適體位,給予患者適當鼓勵和安慰,造影劑注入后重點關注患者皮膚、膚色等情況,并詢問患者具體感受,一旦存在異常應分析相應原因,并采取處理措施。術中密切配合,保持冷靜、認真的態(tài)度,迅速完成各項配合工作,注意是否需要采取保暖措施,以保障手術順利 開展。
(3)術后護理。術畢護送患者回普通病房,引導患者取仰臥位,密切關注各項生命體征,引導患者加大飲水量,及時將造影劑排出。觀察切口滲血、紅腫、滲液情況,一旦存在異常應及時向主治醫(yī)生報告。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記錄兩組患者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此次研究對文中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版本是SPSS 19.0,(n)表示計數資料,用(χ2)進行檢驗,()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Plt;0.05)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結果
2.1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lt;0.05),見表1。
3.討論
胃腸病患者實施DSA下介入手術治療時,護理人員應給予相應護理干預,以此保障手術療效。當前介入手術具有風險性小、微創(chuàng)、并發(fā)癥更少、康復快的特點,其在臨床中被廣泛運用[2]。大多數患者對手術具有一定恐懼感,對手術操作存在誤解,存在各種不良情緒,對手術開展及預后效果造成影響。故此應在介入手術過程中采取一系列護理干預。此次研究所采用的優(yōu)質護理具有系統(tǒng)性、全面性,最大限度滿足患者需求,結合患者具體情況擬定護理計劃,促進患者康復。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胃腸病患者在DSA下介入手術治療采取優(yōu)質護理干預具有明確效果。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告知患者疾病相關專業(yè)知識、手術主要辦法、注意事項等;術中護理人員保持冷靜,積極配合手術醫(yī)生完成各項操作,術中給予患者適當的安撫,減少患者應激反應對手術的影響。密切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對于異常立即上報并配合完成相應處理;術后引導患者及早下床運動,促進腸道蠕動[3-4]。
綜上所述,對胃腸病患者DSA下介入手術治療中采取一系列優(yōu)質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患者腸道功能恢復,患者及早下床活動,身體康復更快,縮短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朱云燕.針藥結合護理干預對功能性胃腸病患者伴抑郁焦慮狀態(tài)影響的研究[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9,28(02):10-11.
[2]馬帥.胃腸起搏治療112例功能性胃腸病患者的護理方法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27):250-251.
[3]李燕君,楊小霞.護理干預對功能性胃腸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07):1357-1358.
[4]敖登其木格.護理干預在功能性胃腸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6,48(07):87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