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題需要考生用簡練的文字表述來作答,它具有取材廣闊、內(nèi)涵豐富、立意新穎、設問巧妙、思考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的特點,而且常把識記、理解、實驗、推論和計算等多方面、多層次的要求融于一題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對考生能力要求較高。
一、簡答題常見失分點
(一)卷面不按規(guī)定位置填寫而失分。
網(wǎng)上閱卷發(fā)給每一位閱卷老師的題目都是切塊掃描的,絕不會看到考生姓名之類的資料,批哪一道題電腦屏幕上就只顯示哪一道題;每份試題兩個人看,若兩個人誤差大于零,則就由第三人批閱,即理綜閱卷誤差是“零誤差”。閱卷老師必須做到“給一分有理,扣一分有據(jù)”。嚴格標準,全力以赴,認真評卷,確??陀^、準確、公正。
網(wǎng)上閱卷的基礎是對考生答題紙的掃描,這就要求考生:
①保護好自己的答題紙,不能有污損;
②掃描后的字跡與原來的有著很微小的差距,所以考生在答卷的時候,字不但要寫得好看,還要清晰;
③答題時一定要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不能超出邊框,這就要求考生在往答題卡上書寫答案前,一定要整理好思路再寫。
(二》不按要求答題而失分。
不按題目要求答題,雖然會做,但一分不得,所以在答題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題目要求規(guī)范答題,落筆之前,應看清要求,如:
①要求填“化學方程式”還是“離子方程式”;
②要求填“元素名稱”“符號”還是“代號”“序號”等;
③要求填“大于”還是“>”、“增大”還是“變大”等;
④要求填“化學式”“分子式”“結(jié)構(gòu)式”“結(jié)構(gòu)簡式”“最簡式”還是“電子式”;
⑤要求畫“離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還是“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
⑥要求填寫“a”“b”“c”“d”還是“A”“B”“C”“D”。
(三)化學用語書寫不規(guī)范而失分。
高考評卷時,對考生錯寫化學符號、化學用語書寫不規(guī)范以及卷面亂寫亂畫都要扣分。這類情況雖非比比皆是,但也屢見不鮮。女口:
①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配平、注明反應條件以及“→”“=”“↑”“↑”等;
②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物質(zhì)狀態(tài)、“+”“-”號“kJ·mol-1”、系數(shù)與熱量值的對應;
③錯把相對原子質(zhì)量、相對分子質(zhì)量、摩爾質(zhì)量的單位寫成“克”;
④把物質(zhì)的量、物質(zhì)的量濃度、氣體體積、質(zhì)量、溶解度、密度、壓強等的單位漏掉;
⑤無機化學方程式錯用“→”,有機化學方程式錯用“=”;
⑥有機物結(jié)構(gòu)簡式書寫不合理;
⑦電極反應式不考慮得失電子數(shù)與離子的電荷關系;
⑧銅的元素符號Cu寫成Ca,一氧化碳的分子式CO寫成Co,磷化氫的分子式PH3寫成H3P等。
(四)書寫錯別字而失分。
寫錯別字:在高考閱卷的評分細則中“中文名稱”答案正確,但出現(xiàn)錯別字,則根據(jù)該空的分值大小適當扣分,不少考生因書寫錯別字、生造字、潦草字而被扣分,常見的有:氯氣寫成綠氣,溶解寫成熔解,分餾寫成分流,藍色寫成蘭色,硝化寫成消化,油脂寫成油酯,酯化寫成脂化,銨鹽寫成氨鹽,金剛石寫成金鋼石等。
(五)文字語言表達不規(guī)范、不嚴謹而失分。
簡答題要求按要點得分,語言敘述要符合邏輯關系,前因后果要明確。“因”應是指“化學原理”,只有緊扣化學原理去分析解決問題,逐步解答才能得到相應分數(shù)。答題中應注意語言突出原理、層次分明、文字精練,符合科學性、邏輯性、準確性、規(guī)范性,若思路混亂,言不及題,詞不達意,即使長篇大論也不得分。
簡答題失分,多是由于答題時一系列的不規(guī)范所致。因此,參加高考的考生在答題時必須處處規(guī)范,以求最大限度地減少非知識性失分。
二、解題指導與規(guī)范答題
解簡答題的一般思路:①認真審題,抓住核心,分清是要說明問題,還是要歸納結(jié)論,或者是要驗證原理。②分析題意,找出題中所有的大小知識點,并抓住各知識點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③學會知識遷移,把書本知識滲透到題目中,積極思維,尋找關聯(lián)點。④草擬方案,聯(lián)系題意,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小結(jié),并對語言進行加工提煉,做到原理正確,回答切題,操作規(guī)范,語言精練,意思完整。
最簡單有效的訓練方法就是復習近期做過的化學題及其參考答案的表達方式、教材上的敘述以及化學教師規(guī)范的化學語言。同時,還應適當揣摩出題人的意圖,順著出題人的思路去分析和答題。
類型一:實驗操作型。
要求回答“怎么做”。往往用來考查化學實驗知識,最常見的是實驗的基本操作及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分析時要運用同中求異的思維方法,設計出簡便而可行的實驗方案?;卮饡r,需用文字陳述實驗的操作步驟、所用藥品、現(xiàn)象以及結(jié)論。一般不必闡述“這么做”的理由。
【常見的答題模式】
(1)試紙使用的答題模式:
檢驗液體:①取放試紙→②蘸待測液一③點滴試紙→④觀察顏色(pH試紙與標準比色卡對比)。
檢驗氣體:①取潤濕→②粘棒端→③近氣體→④察顏色。
(2)氣密性檢驗的答題模式:①裝置形成封閉體系(這是常忽視失分的地方,如關閉活塞、導氣管放入水中、液面沒過長頸漏斗尖端等)→②操作(微熱、手焐、熱毛巾焐、加水等)→③描述現(xiàn)象→④得出結(jié)論。
(3)物質(zhì)鑒別的答題模式:①各取少許→②滴加試劑→③描述現(xiàn)象→④得出結(jié)論。
(4)可燃性氣體的驗純:①試管集(一般用排水法)→②拇指堵→③近火焰→④松拇指→⑤聽聲音→⑥得結(jié)論。
(5)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模式:描述實驗現(xiàn)象時,我們經(jīng)常因敘述不全而失分,如果我們從“海”(溶液)、“陸”(固體)、“空”(氣體)三方面再結(jié)合特殊要求進行分析,就能全面準確描述。①溶液應從顏色變化、液面高度變化、變渾濁、變澄清等方面分析;②固體應從顏色變化、體積變化、溶解消失等方面描述;③氣體應從顏色變化、氣味變化等方面描述。
例1 現(xiàn)有一定質(zhì)量的鋅(分片狀和粒狀兩種)、濃硫酸(密度1.84g·mL-1)、水以及圖1所示的裝置。圖1中量氣管B由甲、乙兩根玻璃管組成,甲管有刻度(0~100mL)。甲、乙管可固定在鐵架臺上,供量氣用。實驗時乙管可上下移動,以調(diào)節(jié)液面高低。利用此裝置可測定鋅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設鋅全部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不超過50mL)。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前應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______。
(2)實驗中需要稀釋濃硫酸,應如何稀釋?簡述操作過程:______。
(3)按圖1所示裝置實驗,要保證不逸出H。,應如何操作?簡述操作過程:______。
(4)為了較準確地測量H2的體積,在讀取反應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讀數(shù)時,除應注意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外,還應注意______,原因是______。
(5)設計一個不用量氣管,而用中學常用儀器來測量Hz體積的裝置,應用的儀器(自選)是______。
規(guī)范答題:(1)固定A、甲、乙三管,將A,甲兩管的橡皮塞塞緊,在乙管注人適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靜置片刻,液面高度保持不變,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沿燒杯內(nèi)壁向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中緩緩注人濃硫酸,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
(3)向試管A中加入適量稀硫酸,將試管傾斜,把鋅片放在試管內(nèi)壁上(但不與稀硫酸接觸),塞緊塞子,慢慢直立,使鋅片滑下與稀硫酸接觸反應
(4)調(diào)節(jié)甲、乙兩管液面高度至相平,使氣體的壓強與外界氣壓相等減少測量誤差
(5)洗氣瓶、帶導管的雙孔塞50mL量筒
解析:檢查氣密性的方法有“氣泡法”和“液面差法”,據(jù)此裝置的特點,應選用“液面差法”,按照操作、現(xiàn)象、結(jié)論進行回答。操作中要注意答清楚加水之前的準備及加水的限度向題。要保證操作中不逸出氣體,則一定要在形成了一封閉的體系以后再讓鋅與硫酸接觸,而且要根據(jù)題目所提供的藥品只有濃硫酸沒有稀硫酸,鋅有片狀的和粒狀的供選擇,考慮到了以上幾點再下筆答題。測量Hz的體積時,可用量筒進行排水法收集,讀出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體積,即等同于產(chǎn)生的氣體的體積。
類型二:實驗評價型。
評價一個實驗方案,必須符合設計原則,對于不合理的設計能指出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能提出合理建議,對于不同的設計作出比較,實驗方案的評價要比設計實驗的難度稍大,要求稍高。
思維方向:可行性、安全性、環(huán)保性、經(jīng)濟性等方面思考。
常見的考查方式:①評價裝置的作用意義;②評價某項操作的作用及意義;③評價實驗方案的優(yōu)劣;④評價整套裝置的優(yōu)劣;⑤誤差分析等。
例2 實驗室常用MnO2與濃鹽酸反應制備Cl2(發(fā)生裝置如圖2所示)。
(1)制備實驗開始時,先檢查裝置氣密性,接下來的操作依次是(填序號)。
A.往燒瓶中加入MnO2粉末
B.加熱
C.往燒瓶中加入濃鹽酸
(2)制備反應會因鹽酸濃度下降而停止。為測定反應殘余液中鹽酸的濃度,探究小組同學提出下列實驗方案:
甲方案:與足量AgNO3溶液反應,稱量生成的AgCl質(zhì)量。
乙方案:采用酸堿中和滴定法測定。
丙方案:與已知量CaCO3〔過量)反應,稱量剩余的CaCO3質(zhì)量。
丁方案:與足量Zn反應,測量生成的H2體積。
繼而進行下列判斷和實驗:
①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
②進行乙方案實驗:準確量取殘余清液,稀釋一定倍數(shù)后作為試樣。
a.量取試樣20.00mL,用0.1000mol·L-1NaOH標準溶液滴定,消耗22.00mL,該次滴定測得試樣中鹽酸濃度為______mot·L-1。
b.平行滴定后獲得實驗結(jié)果。
③判斷丙方案的實驗結(jié)果______(填“偏大”
④進行丁方案實驗:裝置如圖3所示(夾持器具己略去)。
(i)使Y形管中的殘余清液與鋅粒反應的正確操作是將______轉(zhuǎn)移到______中。
(ii)反應完畢,每間隔1min讀取氣體體積,氣體體積逐次減小,直至不變。氣體體積逐次減小的原因是______(排除儀器和實驗操作的影響因素)。
④如果把殘余清液轉(zhuǎn)移到Zn粒中,則Y形管內(nèi)壁就會附著一些清液;Zn與鹽酸反應放熱,因此,冷卻后氣體的體積將縮小。
類型三:理論解釋型。
要求說明“為什么”。多用來考查基本理論和元素化合物知識。最常見的是分析說明和解釋一個化學現(xiàn)象或事實。分析時要運用由果索因的思維方法,先分析題中給出的結(jié)果,然后結(jié)合化學原理、物質(zhì)的性質(zhì)等知識,推測出產(chǎn)生結(jié)果的原因,力爭自圓其說?;卮饡r側(cè)重于化學用語(如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特別是應用平衡移動原理時,一定要寫出化學方程式),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說明。
【常見的答題模式】
敘述時一般可使用因果表述法,不但要回答出“是什么”,重點還要回答出“為什么”,回答問題一般要體現(xiàn)“前提、理由、結(jié)論”的答題過程,切忌顧此失彼;最后聯(lián)系題意綜合分析、歸納,并作語言的加工提煉,做到原理正確、回答切題、語言精練、意思完整。
例3 氯堿工業(yè)中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原理如圖4所示。
(1)溶液A的溶質(zhì)是______。
(2)電解飽和食鹽水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
(3)電解時用鹽酸控制陽極區(qū)溶液的pH在2~3,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鹽酸的作用:______。
解析:從加入原料(水含少量NaOH)可知,A為濃氫氧化鈉溶液;也可以從電極反應推測,右室生成H2, H+得電子,OH-濃度增大,Na+向右移動,所以生成物為NaOH。審題關鍵詞;陽極區(qū)、化學平衡,陽極區(qū)的電極反應為Cl-失電子生成Cl2,氯氣與水反應,使氯氣損失。
類型四:信息給予型。
高考考試說明中對能力的要求明確提出了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而在多年來的高考試卷中信息型試題是高考命題的熱點。這一類試題要求考生把題中給出的新信息與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有機結(jié)合,關鍵是通過一個結(jié)合點把信息知識與已學知識整合成一體,形成一個新的知識鏈,然后找到向題的答案。
當面臨新問題情境時,必須將已知條件、隱含條件、待求條件及可能用到的解題方法等進行周密的思考,從而運用已有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迅速把握正確的解題方向。不少同學在練習或考試時抓不住關鍵字、詞、句,卻被一些表面現(xiàn)象和枝節(jié)問題所迷惑,從而匆匆作答,自以為很有把握,實際卻離題萬里。
例4 氫化亞銅(CuH)是一種難溶物質(zhì),用CuSO4溶液和“另一物質(zhì)”在40~50℃時反應可生成它。CuH具有的性質(zhì)有:不穩(wěn)定,易分解,在氯氣中能燃燒;與稀鹽酸反應能生成氣體Cu+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的反應是:2Cu+=Cu2++Cu。
根據(jù)以上信息,結(jié)合自己所掌握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用CuSO4溶液和“另一物質(zhì)”制CuH的反應中,用氧化還原觀點分析,這“另一物質(zhì)”在反應中作:______(填“氧化劑”或“還原劑”)。
(2)寫出cuH在氯氣中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
(3)CuH溶解在稀鹽酸中生成的氣體是______(填化學式)。
(4)如果把CuH溶解在足量的稀硝酸中生成的氣體只有NO,請寫出CuH溶解在足量稀硝酸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規(guī)范答題:(1)還原劑
解析:由“CuSO4+‘另一物質(zhì)’→CuH”知,反應中銅元素價態(tài)降低,故“另一物質(zhì)”是還原劑。CuH中銅、氫元素均處于低價態(tài),與強氧化劑氯氣反應時,均可被氧化而生成CuCl2、HCl。CuH溶于鹽酸時,氫元素會發(fā)生價態(tài)歸中型的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氫氣。CuH放在硝酸會被氧化成Cu2+與+1價氫。
類型五:圖表數(shù)據(jù)型。
近年來高考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圖表、數(shù)據(jù)分析型題目,這就要求我們能對圖表及各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抽象成化學知識或規(guī)律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例5 地下水中硝酸鹽造成的氮污染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huán)境問題。文獻報道某課題組模擬地下水脫氮過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應,探究脫氮原理及相關因素對脫氮速率的影響。
(1)實驗前:①先用0.1mol·L-1硫酸洗滌Fe粉,其目的是,然后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②將KNO3溶液的pH調(diào)至2.5;③為防止空氣中的O2對脫氮的影響,應向KNO3溶液中通入______(寫化學式)。
(2)圖5表示足量Fe粉還原上述KNO3溶液過程中,測出的溶液中相關離子濃度、pH隨時間的變化關系(部分副反應產(chǎn)物曲線略去)。請根據(jù)圖中信息寫出t1時刻前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t1,時刻后,該反應仍在進行,溶液中NH4+的濃度在增大Fe2+的濃度卻沒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規(guī)范答題:(1)去除鐵粉表面的氧化物等雜質(zhì)N2
解析:抓住“洗滌”關鍵詞,洗滌鐵表面雜質(zhì),再分析鐵粉表面可能的雜質(zhì);由圖像可知c(NO3-)、c(H+)逐漸減小、c(Fe2+)、c(NH4+)逐漸增大,所以反應物為Fe、NO3-、H+,生成物為Fe2+、NH4+、H2O,配平即可;由圖像可知溶液的堿性逐漸增強,所以c(H+)逐漸減小,c(OH-)逐漸增大,考慮Fe2+的性質(zhì)即可推知Fe2+沒有繼續(xù)增大的原因。
(責任編輯 謝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