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洪,單奔,徐敏,林千早,周寒松,徐凱
1.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影像科,江蘇 徐州 221002;2.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淮安醫(yī)院 影像科,江蘇 淮安 223002
腸系膜上動脈CTA具有快速易行、低價格、無死角立體觀察的優(yōu)點,使其成為一種常規(guī)的腸系膜上動脈血管病診斷技術(shù)[1]。近年來,人們對CT輻射和對比劑腎病的危害越來越重視,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提出輻射防護與安全最優(yōu)化理論,推薦獲得足夠診斷信息及合適圖像質(zhì)量時,盡可能降低輻射劑量[2]。低劑量CTA特別是“雙低”掃描技術(shù)(低千伏、低濃度對比劑)逐漸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采用低管電壓CT掃描可以大幅降低輻射劑量,當管電壓下降到80 kV時更接近碘的吸收峰值,血管強化最佳[3-4]。血管強化程度的3個最關鍵因素為對比劑總量和濃度、注射速率[5],但在相同對比劑總量和注射速率時,低千伏、低濃度對比劑是否比高千伏、高濃度對比劑更有優(yōu)勢尚不清楚。筆者通過比較在不同管電壓、不同對比劑濃度時血管強化程度及圖像質(zhì)量的差異,探討雙低模式在腸系膜上動脈CTA中的應用價值。
前瞻性連續(xù)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間符合以下標準的患者:① 在我院行腸系膜上動脈CTA檢查;②BMI≤24 kg/m2。排除標準:① 對比劑使用禁忌癥;② 孕婦及嬰幼兒;③ 煩躁不安,不能配合者。共80例患者納入研究,男46例,女34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43±2.15)歲。所有患者檢查前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雙低組、常規(guī)組),每組40例,分別采用相同的噪聲指數(shù)(Image of Noise,NI)、不同濃度對比劑和掃描參數(shù)。
檢查采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掃描,范圍從膈頂?shù)綈u骨聯(lián)合下緣。對比劑置于36.5℃恒溫箱中預熱3 h,降低其黏滯度及注射時的不適感。對比劑總量根據(jù)患者體重計算(1.0 mL/kg),注射速率為3.5 mL/s,采用MEDTRON AG雙筒高壓注射器進行20 mL的生理鹽水預注射,然后以相同流率再注射30 mL的生理鹽水。利用對比劑跟蹤自動觸發(fā)掃描,監(jiān)控層面設在膈頂平面的腹主動脈,觸發(fā)閾值設為220 HU。各組掃描參數(shù),見表1。
表1 各組行腸系膜上動脈CTA檢查掃描參數(shù)
兩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經(jīng)驗的放射主治醫(yī)師分別對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積再現(xiàn)(Volume Rendering,VR)、Shadedvol圖像質(zhì)量進行雙盲評估,包括主觀評分及客觀測量、數(shù)據(jù)計算。
1.3.1 主觀評分
采用一致的窗寬320 HU、窗位40 HU,對腸系膜上動脈MIP、VR、Shadedvol圖像評估,具體評估內(nèi)容包括圖像噪聲、組織結(jié)構(gòu)顯示、血管分支顯示、血管光滑度。綜合以上顯示情況,以4分法對圖像質(zhì)量進行評分:
1分(差):圖像噪聲較大,組織結(jié)構(gòu)顯示不清,不能清晰顯示主要分支動脈,血管邊緣不光滑,不能滿足診斷要求。
2分(一般):圖像噪聲較大,部分組織結(jié)構(gòu)顯示欠佳,能夠清晰顯示主要分支動脈,血管邊緣欠光滑,但基本能滿足診斷要求。
3分(良好):圖像噪聲尚可,結(jié)構(gòu)顯示清楚,能夠清晰顯示段支動脈,血管邊緣光滑,完全能滿足診斷要求。
4分(優(yōu)秀):圖像噪聲小,組織結(jié)構(gòu)顯示清晰,對比良好,能夠清晰顯示段支動脈及細小分支,血管邊緣光滑,完全能滿足診斷要求。
1.3.2 CT值測量及相關數(shù)據(jù)計算
將數(shù)據(jù)傳送至Vitrea6工作站,對動脈期薄層數(shù)據(jù)進行后處理。在右腎動脈層面測量腹主動脈CT值、腸系膜上動脈CT值及SD值、左側(cè)豎脊肌的CT值。腸系膜上動脈CT值的SD值作為圖像的噪聲值。測量使用的ROI統(tǒng)一為16 mm2,置于動脈和豎背肌中心位置,避開鈣化、斑塊及脂肪區(qū)域,測量3次取平均值。腸系膜上動脈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CT腸系膜上動脈/SD腸系膜上動脈;對比噪聲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CT腸系膜上動脈-CT豎脊?。?SD腸系膜上動脈;記錄各組的CT劑量指數(shù)(CT Dose Index,CTDIvol),劑量長度 成 積(Dose Length Product,DLP),DLP=CTDIvol×L,L為沿Z軸的掃描長度(cm);計算有效劑量(Effective Dosage,ED),ED=DLP×k,其中k為轉(zhuǎn)換系數(shù)(歐盟通用標準,成人腹部取0.015 mSv/mGy·cm)。計算圖像靈敏度(Figure of Merit,F(xiàn)OM)=CNR2/CTDIvol。計算不同組的總碘攝入量(g)和碘流率(mgI/s)。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圖像質(zhì)量評分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兩組圖像質(zhì)量客觀指標、碘負荷等數(shù)據(jù),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比較。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個性參數(shù)(性別比、年齡、體重、BMI)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圖像質(zhì)量客觀評價指標雙低組高于常規(guī)組,輻射劑量及碘負荷雙低組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 2)。
兩組患者腸系膜上動脈及其分支血管邊緣光滑,結(jié)構(gòu)顯示清楚,滿足診斷要求,(雙低組見圖1,常規(guī)組見圖2。
遮蓋容積重建ShadedVol (Shaded Volume Rendering)(窗寬W:256 窗位L:128)ShadedVol圖像,見圖2。圖1a腸系膜上動脈管壁較圖2a光滑、細膩,段支動脈及細小分支顯示更清晰,圖像質(zhì)量優(yōu)于圖2a;Maximun IP(窗寬W:550窗位L:220)圖1b腸系膜上動脈及分支較圖2b顯影清晰、明亮;冠狀位圖像(窗寬W:320窗位L:40)圖1c圖像顆粒粗糙,噪聲大,軟組織分辨率低于圖2c;輻射劑量指標圖1d示雙低組CTDIvol、DLP、ED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圖2d。
圖1 雙低組腸系膜上動脈CTA圖像及輻射劑量指標
圖2 常規(guī)組腸系膜上動脈CTA圖像及輻射劑量指標
兩位觀察者評分結(jié)果一致性很好,Kappa值均大于0.75,見表3。
本研究排除了患者個性參數(shù)(性別比、年齡、體重、BMI)、掃描范圍對于輻射劑量的影響。雙低組CTDIvol(mGy)、DLP(mGy·cm)、ED(mSv)分別降低76.76%(11.43/14.89)、77.91%(599.82/769.81)、77.92%(9/11.55),此結(jié)果比陳建等[6]研究ED降低更多,可能與本研究管電壓下降更多同時對照組沒有運用自動管電流調(diào)解技術(shù)有關。Ippolito等[7]運用256排CT在120 kV、自動管電流調(diào)解技術(shù)下與16排CT在120 kV、200~400 mAs下對照研究,顯示主動脈CT值在低射線劑量時更高,ED降低28.9%。羅煥江等[8]運用雙源CT低劑量掃描技術(shù)診斷腸系膜缺血性疾病平均有效輻射劑量為(2.43±0.76)mSv,與本研究結(jié)果(2.55±0.47)mSv很接近。
表2 兩組圖像質(zhì)量客觀評價指標和輻射劑量指標結(jié)果比較(±s)
表2 兩組圖像質(zhì)量客觀評價指標和輻射劑量指標結(jié)果比較(±s)
注:—表示無明顯差異。
指標 雙低組 常規(guī)組 雙低組增減率 t值 P SMA (HU) 440.24±57.57 307.79±47.92 43.03% 11.652 0.00 AO (HU) 474.59±58.70 322.58±42.43 47.12% 13.438 0.000 CT豎脊肌 (HU) 54.66±7.16 57.00±6.41 — -1.491 0.144 SNR腸系膜上動脈 7.65±1.00 6.42±1.00 19.16% 5.707 0.000 CNR腸系膜上動脈 6.70±1.02 5.23±1.00 28.11% 6.788 0.000 FOM腸系膜上動脈 13.82±4.91 1.91±0.74 623.56% 15.718 0.000 CTDIvol (mGy) 3.46±0.66 14.89±0.30 -76.76% -109.454 0.000 DLP (mGy.cm) 169.99±31.04 769.81±59.37 -77.91% -58.315 0.000 ED (mSv) 2.55±0.47 11.55±0.89 -77.92% -58.315 0.000總攝入碘 (g) 16.25±2.07 19.34±2.41 -15.98% -6.365 0.000體重 (kg) 60.18±7.66 60.43±7.53 — -0.152 0.880劑量 (mL) 60.18±7.66 60.43±7.53 — -0.152 0.880范圍 (mm) 468.45±48.25 468.25±39.88 — 0.019 0.985
表3 圖像質(zhì)量評分一致性及檢驗結(jié)果比較(例)
X線光子能量隨管電壓降低而降低,當管電壓降低至80 kV時,X線照射人體后與人體組織發(fā)生光電效應最強[9],血管內(nèi)的CT值最高。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雙低組(右腎動脈層面)腹主動脈、腸系膜上動脈CT值分別提高47.12%(152.01/322.58);43.03%(132.45/307.79)。可見降低管電壓的方法更適用于CTA檢查,因為其突出了血管與周圍組織結(jié)構(gòu)的對比[10]。但是,隨著管電壓的降低,圖像噪聲明顯增加[11-12],進而影響CTA的圖像質(zhì)量,如何平衡血管對比度與圖像噪聲仍需進一步研究。
AIDR的應用可以有效降低圖像噪聲,提高圖像質(zhì)量[13-14]。在胸部、腹部掃描中,AIDR權(quán)重設定為50%,圖像質(zhì)量無明顯降低,而輻射劑量減少超過50%[15]。本研究中,雙低組和常規(guī)組同時應用AIDR技術(shù)來降低圖像噪聲以保證圖像質(zhì)量,SNR提高19.16%(1.23/6.42),CNR提高28.11%(1.47/5.23),F(xiàn)OM顯著提高623.56% (11.91/1.91)。浦仁旺等[16]對中小體質(zhì)指數(shù)患者腹部能譜CT血管成像雙低掃描方案優(yōu)化后,CNR提高53.1%。本研究中雙低組CNR提高值較低,可能由于本研究對照組同樣應用AIDR技術(shù),導致對照組CNR也較高,使得雙低組CNR的提升顯得相對較低。雙低組圖像質(zhì)量的提高原因可能:① 對比劑碘流率(mgI/s)降低15.63%(175/1120),雙低組碘負荷低于常規(guī)組,不適感較少,病人在檢查過程中配合更佳;② 雙低組對比劑滲透壓為290 mOsm/kg與血漿滲透壓相近,對比劑稀釋減少,靶血管單位體積中的碘濃度較長時間維持在很高水平,增加血管CT峰值,圖像的質(zhì)量提高[17-18]。
第一,本研究僅對中、小體質(zhì)指數(shù)患者進行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細分及擴大研究范圍。第二,對比劑流速僅采用較低的3.5 mL/s,更快流速如4.5 mL/s、甚至5.5 mL/s時細小分支血管顯影可能更佳,腸系膜上動脈雙低方案的最佳流速未能確定,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中小體質(zhì)指數(shù)患者腸系膜上動脈CTA中,應用低千伏、低濃度對比劑的雙低劑量方案是可行的,可獲得滿足臨床診斷要求的理想血管圖像,并且大幅降低檢查者有效輻射劑量、降低碘流率、減少總碘攝入量、降低腎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