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我是被連環(huán)畫騙上車的。”42歲的鄭嫂笑盈盈地說,她是常州人,父母大學一畢業(yè)就分去上海工作,小時她寄養(yǎng)在常州奶奶家,一放假,就當滬寧線上的小候鳥?!澳悴粫缘?,20世紀80年代,從常州到上海,綠皮慢車要停十幾個小站,開4個多小時,像我這樣的小孩會待得很不耐煩。為了安撫我們,列車員自己湊錢買了幾十本連環(huán)畫,借給大家看。我當時的想法很單純,以為當上列車員就可以看遍世上的連環(huán)畫了。這不,一轉眼,在車上跑了23年了?!?/p>
鄭嫂記得當年賀友直畫的連環(huán)畫《山鄉(xiāng)巨變》一套四本,有396幅畫;《水滸傳》更不得了,有26本呢,“當年的家長傾向于來去都把小孩交給同一位列車員,她就像我們路上的媽媽一樣。孩子看完了彼此換書,自然就熟了,成了路上的好伙伴”。鄭嫂說20世紀90年代末,孩子們在車上的交友有了新途徑——只要一家租了車載DVD放成龍、周潤發(fā)的電影,全車廂的孩子都被吸引去了,很快就成了分享食物和見聞的好友,“哪像現(xiàn)在,每個孩子都盯著手機,一趟長途下來,連對面鋪上的孩子姓甚名誰都不知道”。
為了打破車上的沉悶氣氛,鄭嫂在一個連環(huán)畫愛好者的網(wǎng)站上發(fā)動大家捐獻連環(huán)畫,有些連環(huán)畫二三十年沒有再版,成了珍本,主人就寄了復印本來。也是,收藏連環(huán)畫的人,都40來歲了,小時候,誰沒有在綠皮車上看小人書的經(jīng)歷呢?鄭嫂的回憶,在大伙心中點下了甜蜜又酸澀的漣漪。
靠眾人幫忙,鄭嫂竟然在她的車廂,恢復了一個裝連環(huán)畫的小木箱。成功地將新世紀出生的小旅客引來,與同齡人換書看。
除了當一個額外的小人書管理員外,鄭嫂干的所有事,都是跑長途的臥鋪車廂列車員的分內事:換鋪位票,開關車門,掃地倒垃圾,送開水,到了大一點的車站飛跑下去,給車廂里的水箱加滿水……鄭嫂說,上海的水,沒有南京的好,碧綠的茶,拿上海的水來沖,放個十分鐘就成了烏龍茶色。同樣,吉林市的水,比哈爾濱和佳木斯的都要好,“松花江水到了吉林市,來自長白山雪水的那股冷冽勁還沒有消失,按老人們的話說,喝了是可以敗火的。到了下游的大城市,漂白粉味道多少會有點,沒法子,一條大河,你總不能叫它從頭到尾都是清的”。
鄭嫂的辦法是在列車的終點站,如上海和佳木斯,只加1/3的水,到了水質好的城市再加滿水,這讓她在列車??康娜宸昼妰扰苌吓芟拢滞饷β?。
但忙得很值。她記得到上海上大學的一小伙子,兩年半沒有回家了,到了吉林市,拿老家的水沖了兩包方便面,說隔著那么重的調味料,他都能感覺到水的不同。
春運,那個男孩子非但沒有買到臥鋪票,連張硬座也沒有買到。想是想家得緊,站二十幾個小時也要回去;他很聰明,到臥鋪車廂來蹭過道的活動座位,一有人去鋪位休息,他就把彈簧座位扳下來坐。照規(guī)定,列車員是可以把這種“外來人員”往外轟的,但鄭嫂沒有去轟他。
列車在小伙子老家那個小站停下時已是深夜,小伙子已戴上狗皮帽子,打扮得像《林海雪原》里的小分隊隊員。鄭嫂一看,等著下車的就他一個人,忍不住擔心:“你家沒人來接你?”
小伙子得意地笑了:“為了我娘有個驚喜,我打算走十里地悄悄地進村。”
車在小站只停一分鐘。外面的空氣凍得發(fā)脆,雪地凍得像鏡子一樣,在關上車門之前,鄭嫂把自己灌滿熱水的茶瓶,擰緊蓋兒,拋給了他。
鄭嫂沒有對他提起,自家兒子這年也上大學去了,大學所在城市還不在自己跑的這條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