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云(加拿大)
新年伊始,話說遺產(chǎn),似乎顯得不那么吉利,但遺產(chǎn)也是利是,取其大吉大利、好運連連之意。這里就有一個發(fā)生在年尾的關(guān)于利是的故事。
蒙特利爾市的一個小區(qū),一位來自中國的男士Bennie(本尼)在這個小區(qū)經(jīng)營一個街角雜貨店,近十年了,生意不錯,好生意與本尼的好人緣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本尼有著很溫和的個性,對好顧客總是笑口常開。而能不急不忙、不慍不惱,從容地應(yīng)付著往來各類挑剔惹事的顧客,那才更叫本事,本尼就有這本事,所以他與店周圍的老老少少都處得很好。
與本尼處得很好的顧客中有一位年長的女士Jany(詹妮)。詹妮到底有多老,本尼也不知道,自打本尼買下了他的街角雜貨店,他就與詹妮成了鄰居。那時的詹妮已經(jīng)退休了,一邊拿著退休金和養(yǎng)老金,一邊租下一個小門面經(jīng)營著賣舊書的生意。
詹妮這樣做也不是很特別,在這里的退休老人中有很多人會做一些零工,想要手頭富裕些,想要外出旅游,總之想得越多,越要付出多些。詹妮的舊書店也與本尼的雜貨店差不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節(jié)日,或者有人請她做客,當然這種機會并不多,所以說她幾乎都是在書店里待著。好天氣時,搬個小架子在店門前,擺放些書和磁帶,1元、2元一本的,顧客挑好了自然會到店里交款,她也不用去管理,自己看自己的書。有的過路人順手牽羊拿上一兩本書一兩個碟,詹妮也不出聲,有人喜歡就好,詹妮總是這樣對人說。這些舊書和舊碟,也都是別人不要了送給她的,日積月累,也居然讓小屋子三面墻壁上的架子都擠得滿滿的。詹妮真的很喜歡看書,三百六十五天,只要在書店里待著,除了接待顧客,其余的時間都在看書。據(jù)說詹妮退休前是小學老師,喜歡看書,也喜歡孩子。
詹妮是位單親媽媽,有個兒子,本尼接店時就認識了,他是雜貨店的???,不買東西也來店里閑聊。閑聊是街頭雜貨店的特色,老老少少,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只要相聚在雜貨店里,任何一個話題都會喋喋不休一陣子,所以雜貨店俗稱“聊吧”,大概是單身人太多,又沒有適合的活動場所,在家憋糗得慌吧。詹妮的兒子原先也有一份不錯的工作,藍領(lǐng),車床之類的技工,三十多歲的時候失戀了,女友跑了,受傷不輕,尋找刺激,染上了毒品。后來的生活就可以想象,失業(yè),吃救濟,用媽媽的錢,戒過幾次,反復幾次。詹妮的生活拮據(jù)可想而知,退休后繼續(xù)埋頭在書店里,也是有她的苦衷。
不成器的兒子在本尼接店與他成為鄰居的第四個年頭,吸毒過量,在一個明晃晃的白天倒斃在他與媽媽的租房里,詹妮從書店下班回家才發(fā)現(xiàn)。這事自然是讓周圍的人們竊竊私語了好一陣子,小店也自然成了他們嘰嘰喳喳的一個地方。“知道了嗎?”“知道了!”“詹妮真是不幸!”“兒子年紀輕輕的就沒了!”私語者是那樣誠懇、哀傷!這種從內(nèi)心流露出來的情感的表述,是這里人們私語的一大特點,柔軟的剪刀,蠶食別人的悲哀!
本尼自然也知道了。詹妮不常跟本尼聊天,見面總是笑笑打個招呼。但她在最困難的時候,她兒子花光了她最后一個銅板的時候,有時會找本尼,賒些面包牛奶等生活必需品。兒子走了后,她不再需要賒賬了,但本尼的幫助還是少不了的,修理水管子,買空調(diào)并安裝,登高爬梯的活,力氣活,都是本尼在下班后幫她做的,四五年來也成了習慣。有時過節(jié),本尼也會請上老詹妮與家人一起去吃茶點。那時也有人對詹妮說,你真幸運,本尼像兒子一樣待你。詹妮也總是笑得合不攏嘴。
今年冬季的一天,詹妮走了,是下班回家時,就在她用鑰匙打開門的那一瞬間,倒在了門前。
“詹妮走啦!”很快人們就在小店的里里外外唏噓不止,后來唏噓聲有了變化。本尼繼承了詹妮的遺產(chǎn)!好多好多錢??!那個中國男人就是有心機!他對詹妮那么好,就是為了遺產(chǎn)??!
小區(qū)像炸開了鍋,一時間出現(xiàn)了那么多的口舌,簡直就是奔走相告。本來就極富表情的老男人老女人們,這幾天就更加夸張了,認真地調(diào)動著所有的面部表情肌,還要加上搖頭晃腦,還要加上激憤的或者不屑的手勢!
起初,本尼并沒有聽到這些議論,后來有些人帶著疑問來向本尼試探,也有些人覺得過分了特地給本尼透了風聲。本尼心里有了數(shù),也不去計較,也不去點破,依舊和和氣氣地接待每一位顧客,就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一樣。
終于接到了律師的電話,是關(guān)于詹妮。繼承遺產(chǎn)的遺囑真有其事,作為唯一法定遺產(chǎn)繼承人,本尼可以接受,也可以放棄。本尼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放棄。他感謝詹妮對他的一份心意,本尼對律師說。
其實詹妮也只剩下了一份心意,在所有的手續(xù)完成以后,她所剩無幾。
多么珍貴的一份心意!詹妮在世上唯一的一份心意留給了本尼!
“本尼放棄接受遺產(chǎn)?!边@句話又傳開了,傳話聽話的人,非常夸張地,把嘴張得大大地,真的是無語了。
新年利是,不是錢財,是一份珍貴的心意!
(選自加拿大《環(huán)球華報》“加華文學”版)
冬日,朔風呼嘯,大雪飄飄。新雪覆蓋在舊雪上,到處都像蓋著厚厚實實的雪被子。高大的樹冠上,錯落的雪松上,低矮的灌木叢上,草地上,長椅上,還有小公園旁尖頂?shù)男〗烫蒙?,一色的雪白卻又雪雕似的有著各自獨特的精彩。
遠離故國兩年了,這是李生在蒙特利爾市度過的第二個元旦。新年的第一天,并沒有給他帶來節(jié)日的歡樂,窗外絕妙的景致也沒有激起他的興趣。坐在紅木椅上,他與椅背保持著距離,不給它絲毫壓力。一直都是如此。金貴靈性的紅木椅在他的心目中,就是這樣的地位。
李生側(cè)著身子,雙手摩挲著身邊另一把紅木椅的靠背,手掌緩緩滑動,滑過椅子后背的立柱,滑過立柱間的雕花,滑過扶手。李生觸摸紅木椅的手有著傾情的輕柔,像少女在觸摸華麗的綢緞。沒有人懂這紅木椅,也沒有人懂得他與這紅木家具的情感,就連自己的愛人都不懂。
“紅酥手”。是的,是“紅酥手”。這三個字簡直就是寫給這溫潤如玉一般的紅木椅的。陸游是懂得女人的,懂得欣賞女人,懂得贊美女人,但他一定不懂這紅木椅。自認為懂得這紅木椅,但自己卻不懂女人,連自己的老婆都弄不懂,而且越來越不懂。
這是一套紅木的花鳥餐桌,六把皇宮椅圍繞著長方形的大桌,透著氣派透著華貴,在這窄小的客廳里顯得并不協(xié)調(diào)。在中國的家里有一模一樣的一套,放在大餐廳里,那時的紅木家具受到了應(yīng)有的禮遇。
與紅木家具結(jié)緣,李生并不后悔。這應(yīng)該是圓了自己年少時的一個夢。那時在縣城上中學,住在叔叔表哥還有哥哥干活的家具廠里,周末和假期就在那里做學徒。芳香的刨花,典雅的雕圖,都曾經(jīng)深深地吸引著他。收集古典家具的圖案資料與典故,練習雕刻的技藝,都是他那時的愛好。后來他考上了師范學院,選讀了歷史系,也是與當初癡迷于鉆研中國歷史有關(guān)的。再后來他成為省城里一所中學的歷史老師,這讓他那位做了半輩子山溝里的民辦教師的爸爸很是自豪。
從學生成長為老師,從校園搬進了新家,山溝里走出來的男孩子涅槃蛻變成為城里的白馬王子,可謂使盡渾身解數(shù)。但在后來的許多時光里,帥與不帥,打不打籃球,唱不唱歌,都漸漸變得不太重要了。更不知從何時起,歷史老師再也無法跟上時尚的新時代。妻子潔瑩則是在新時代如魚得水,她英語課上得好,課外輔導做得好,錢也掙得多,她輔導過的學生各種考核都有較高的水準,表揚贊譽一起來。
重塑自我,李生加入了家族產(chǎn)業(yè)的隊伍,做了家具廠的銷售主管,負責市場的開拓。為了自己的女神,他一定要干出一番事業(yè)!
生意場上闖蕩久了,老酒浸泡過的身子失去了儒雅風度,他時常能從潔瑩的臉上察覺出厭惡的成分,心靈距離拉長了。
“紅酥手,黃藤酒”,多么美的句子,多么美的景致,讓人遐想無窮。那冰雪肌膚的女子,舉起一杯玉液瓊漿一飲而盡,多么嬌美的一幅仕女圖。那黃酒,無疑就是瓊漿玉液。李生的腦海里幻化出潔瑩的輪廓,身披彩紗,手持玉樽,面飛桃紅,就坐在身旁的紅木椅上。夫婦兩人推杯換盞,暢懷而飲,醇香四溢?;糜昂芸毂阆?,而自己在生意場上拼搏,那一杯杯應(yīng)酬的酒,就是罪魁。在酒桌上得到了更好的生意契機,在酒的世界里他時常飄飄欲仙。故而,他迷戀上了酒。
她卻說他不懂酒的奧秘,枉為讀書人。
女兒讀大三的時候,突然向他們宣布,她要到加拿大讀研,并且已被某校錄取。潔瑩則是想到了辭職,一起去加拿大,將一個在國內(nèi)三分天下的家庭重新組合,更重要的是,讓丈夫遠離那個她不喜歡的環(huán)境,重塑他的儒雅。
李生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跟隨妻女,合家舉遷大洋彼岸。他想在這里拓展家族的紅木家具實業(yè),在異國他鄉(xiāng)再展雄風。
一年多了,紅木家具并沒有在這里受到青睞,隨紅木家具海運過來的一壇壇老酒卻讓他喝光了。在老酒中他沒有尋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反而被潔瑩更加憎惡。一年多以后的今天,屋里只剩他一人。
在元旦的團圓午飯后,女兒搬走了。她說本來也是要獨立的,她在學校不遠處與朋友合租房子,周末和假期會打零工,自己的學費生活費完全自理。
潔瑩也搬走了,緊隨女兒的腳步,像是商量好了的。她要去南岸一個小鎮(zhèn),她法語課上認識的一個朋友在那里有個旅館。據(jù)說依山傍水,夏有奔騰長河劃艇游弋,冬有林海雪原雪橇馳騁,無盡風光盡收眼底。她先去幫著管理一段時間,希望將來可以買來自己經(jīng)營。她說著這些時,眼睛望向窗外,一副向往的神情。
他怎么能拒絕她的美好向往?他怎么忍心不跟隨她的腳步?但他知道,前提是他必須首先回到從前她心目中的那個他。
現(xiàn)在,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市,從元旦的下午起,他們的小家又三分天下。
雙手撫摸著身旁的紅木椅,深情、溫柔。這底部的結(jié)合用的是銷子穿的,多精致的手工,誰懂?這束腰的楞楞,這是木方啊,不是有人用的小木片,那不吃力,那不結(jié)實,多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誰懂?它的流線,它的圖案,它蘊含的文化價值,更有誰懂?中國歷史已經(jīng)遠去,紅木家具也無人問津,老酒也只能飄香在大洋的彼岸。
夕照的光芒也灑向了紅木桌上的酒瓶和那只盛滿了紅酒的高腳酒杯。紅酒是潔瑩臨走前放在那里的,她扔掉了柜子里所有白酒的酒瓶子,無論是空的還是滿的。酒杯里的紅酒與玫瑰色的霞光一同旖旎出來的迷離,如煙火般籠罩了李生的瞳仁,這仙境般的瑰麗紅暈讓他有些迷惑。
又一次把酒杯斟滿。他舉起酒杯,迎著霞光,然后一飲而盡,恍惚間,那個“紅酥手,黃藤酒”的畫面躍出天際,一個年輕的李生,羽扇綸巾,在茫茫雪地上飄然奔去!
(選自2019年1月24日加拿大《七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