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
(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北京100101)
風電場項目后評價主要通過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項目核準文件的主要內容與項目建成后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對項目建設的效果和經驗教訓及時進行總結分析,以督促項目業(yè)主單位不斷提高建設管理水平和投資決策水平,并為政府決策部門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據。通過項目后評價,可以確定項目預期目標是否達到,主要效益指標是否實現[1]。對風電工程項目進行后評價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專家評價法、經濟評價法、對比分析法、邏輯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2]?;陲L電工程項目與水電工程、火電工程項目相比,建設周期短、施工難度較低的特點,本文介紹了采用對比分析法在風電工程項目后評價中的應用。
對比分析法闡明每一項指標的效益和影響程度,逐步排除那些一般可行且影響甚微的指標,重點考察分析影響較大且存在的風險的指標,找出關鍵因素,提出項目評估結論。對比分析法主要分為前后對比分析法和有無對比分析法,前后對比分析法是將項目實施前的預設效果和實施建成后的實際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異,總結經驗,判斷項目實施成功度;有無對比法是對項目實施后某一時點下有此項目和無此項目的實際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找出項目的影響效果,判斷項目實施成功度。一般風電工程均采用前后對比分析法對項目進行后評價。
風電工程項目前后對比分析法是在工程竣工投運一年后,把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和項目實際目標與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對比分析。主要對比分析的內容有:
1)項目實際實施過程與可研設計存在的差異。包括:項目前期決策、項目施工組織、項目招標與合同、項目建設進度、項目建設質量、項目建設安全、項目造價和項目運營。
2)項目效果和效益與可研設計存在的差異。
3)項目環(huán)境和社會效益與可研設計存在的差異。
4)項目實際目標和可持續(xù)性與可研設計存在的差異。
5)項目實施后的結論和取得的主要經驗。
開展風電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一般應按照以下程序步驟來實施:
1)準備策劃階段。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涉及到工程前期、工程建設和工程運營整個過程。在具體開展工程項目后評價工作前,應做好該工作的準備策劃工作。該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為:成立后評價工作小組、制定后評價工作計劃、確定后評價工作開展方式、布置工作小組成員職責和分工等。
2)資料收集階段。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各小組成員按照職責分工,對工程前期、工程實施過程、工程運營各個階段的圖紙資料進行收集;對工程效果、工程對環(huán)境的影響、工程產生的社會效益等進行現場調研和取證;對工程實際目標(特別是社會目標、環(huán)境目標等)進行實地考察、取證;對工程可研階段的數據資料進行收集、整理。
3)分析整理階段。對收集的工程資料,按照工程實施的時間過程,分階段進行分析整理,把整理后的數據與可研設計數據和目標進行對比分析,查找優(yōu)化和不足,進行分析、總結、評價。
4)總結分析階段。在對工程各子階段和子目標分析的基礎之上,整體分析工程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對工程建設和后期運營的意見和建議。
某風電場工程位于河北省張北縣境內,風電場場址中心距張家口市60 km,距張北縣約14 km。東西長約14 km;南北寬約7 km,場區(qū)全部面積約65 km2。風電場由67臺單機容量為1 500 MW低溫型風電機組組成,總裝機容量為100.5 MW,設計發(fā)電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2 274 h。通過6條35 kV集電線路送已建的220 kV升壓站內升壓后經一回220 kV送出線路送至對側變電站并入張家口電網。
1)成立工作組。首先成立了風電場工程后評價工作組,工作組在分管工程建設的公司領導下開展工作。工作組下設工程建設后評價組、工程招標合同后評價組、工程環(huán)境與社會效益后評價組、工程運營后評價組、工程財務效益后評價組。
2)建立項目后評價體系表。后評價工作組根據規(guī)范和風電場實際,建立了兩級風電場后評價體系表。內容如表1。
3)開展后評價工作。各評價小組在項目后評價體系表的基礎上,可以對具體的評價內容進行下一級延伸。然后按照體系表的要求,收集資料,統(tǒng)計數據,采用對比分析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形成小組專業(yè)后評價報告,經小組成員討論后提交后評價工作組進行討論和定稿。本工程先后形成了《項目實施過程后評價報告》、《項目效果和效益評價報告》、《項目效果和效益評價報告》、《項目環(huán)境和社會效益評價報告》和《項目目標和可持續(xù)性評價報告》。
4)形成最終后評價工作報告。在所有小組的專業(yè)后評價報告均形成的基礎之上,由評價工作組牽頭編制項目后評價工作報告。
風電場項目后評價報告定稿后,應組織專業(yè)人員或外聘機構對報告評價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對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進行論證;對評價結果中提出的不足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存在不足的客觀原因和因素;對項目的經驗進行總結、分析,供項目決策者參考。
表1風電場工程項目后評價體系表
對比分析法主要是把項目實施后的數據和目標與原可研設計數據和目標進行對比分析,為保證后評價結果客觀、真實,在后評價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后評價組織機構成員應是工程設計、工程建設、工程運營等方面的參與者或見證者,且應具備相應專業(yè)技能。
2)對風電場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資料、數據收集需要完整、真實。工程建設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過程性資料,但過程性資料不一定會完全歸入工程檔案范圍內。因此,在資料的收集過程中,應盡可能把資料收集齊備。
3)針對風電場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重大設計變更,如:風機基礎型式變化。需將設計變更前后資料,變更手續(xù)和變更報告等收集整理完整。針對施工設計變更可按照有無對比分析法進行分析。
4)對工程運營階段的數據,應客觀進行統(tǒng)計分析。特別是運營期的風況、發(fā)電量、風機可利用率、綜合廠用電率等數據指標。
5)工程財務效益評價方面,要注重對財務效益產生影響的各自因素進行對比分析,如:工程造價對財務的影響、電場發(fā)電情況對財務收益的影響等。對影響重大財務效益的事件要個案分析。
6)環(huán)境與社會效益評價方面。此方面的資料數據并不完全是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產生,部分數據是在工程實施后產生。此類材料和數據,需評價人員到實地去進行調查、取證。
對比分析法作為項目后評價法中的一種評價方法,也是風電工程項目在開展后評價工作中比較容易實施的一種方法。通過前后對比分析法,可以有效的分析風電場項目在實施后與原可研設計間存在的差異,對原有可研設計的準確性和合理性進行印證和判斷,進而為后續(xù)風電工程項目提供一定的設計、施工和運營經驗。因此,該方法值得在風電工程項目后評價中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