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烈漢,1962年10月出生于江西廣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總工藝美術師,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美術陶瓷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陶瓷協(xié)會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
1987年畢業(yè)于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美術學院,1987年至1990年在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美術學院任陶瓷設計專業(yè)教師,199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系。
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參加全國陶瓷評比獲金獎17項,銀獎6項。
粉青《欣欣向榮》245×210×140mm
《蓮池戲鴨雙耳瓶》210×210×345mm
我簡單的介紹一下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的心得。
陶瓷藝術是一門水、土和火的藝術,我在這水、土和火的藝術之中耕耘了30多年,創(chuàng)作了幾百件不同類型、不同材料、不同工藝、不同風格的陶瓷作品,深深感受到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門包含材料學、工藝學、藝術學等學科的綜合學問,陶藝家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需要勤奮努力去學習掌握以上相關學科知識,缺一不可,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種非常艱苦的勞動體驗。
刻花《連年有余蓋罐》250×250×355mm
進行陶瓷青花裝飾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具備深厚的繪畫造型能力,創(chuàng)作前必須體驗生活,寫生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裝飾紋樣一般是在立體的器皿上進行,裝飾紋樣必須與造型部位的變化協(xié)調一致,主次分明,裝飾紋樣是通景的,觀眾從每個角度去欣賞都必須完整,主題紋樣的設計要有思想性、藝術性和時代性,要符合時代的審美要求,體現(xiàn)時代的科學技術、材料工藝技術和燒成技術。青花紋樣裝飾是在干燥的泥坯上進行,泥坯有很強的吸水性,勾畫線條和暈染色彩比在紙上、布上作畫困難得多,因為有泥性吸水的制約,產(chǎn)生了青花裝飾勾線分水和一筆沓畫的表現(xiàn)形式,形成了青花裝飾藝術特有的風格特點。用勾線分水的方法繪制青花,勾線要“起料”,料水調配要有濃淡變化,墨分五色,繪制時要注意濃淡對比,追求平面化的裝飾效果。用一筆沓畫的方法繪制青花,筆觸的變化要有造型相關,料色的使用要有變化,料色不能畫死。
粉青《鳳舞九天》180×300mm
進行現(xiàn)代陶藝創(chuàng)作,你必須掌握所使用泥土的可塑性、干燥燒成收縮率、泥土在高溫下的承重能力、泥料的燒成溫度范圍和釉料的燒成溫度范圍等,用不同的泥料進行陶藝創(chuàng)作,泥性對陶藝造型有很大的制約性,很多造型用泥料是做不了的,因為有泥性的限制,才形成了陶藝造型本身的獨特語言,因為有釉料在高溫燒成中的窯變,產(chǎn)生了陶藝獨特的釉色裝飾藝術風格特點,現(xiàn)代陶藝在高溫燒成中產(chǎn)生的肌理美、釉色美、窯變美、缺陷美等是金屬材料和木質材料所不能企及的?,F(xiàn)代陶藝創(chuàng)作要有時代性,讓后人一看就知道這是21世紀的作品?,F(xiàn)代陶藝創(chuàng)作要充分發(fā)揮泥料的可塑性并盡量留下手工塑造痕跡,陶藝造型要有雕塑性,裝飾要有繪畫性。
龍泉青瓷藝術是一門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傳統(tǒng)造型藝術,追求造型古樸簡潔之美、釉色渾厚溫潤如玉之美、裝飾含蓄典雅之美、工藝精湛之美。進行青瓷藝術創(chuàng)作你必須熟悉傳統(tǒng),知道青瓷之美的核心所在,你必須熟悉掌握紫金土的泥性和釉料的燒成溫度范圍。青瓷是用強還原焰燒成,燒成升溫曲線和保溫時間的設定與成瓷效果有很大的關系,要不斷的探索最佳的燒成方法。陶藝家應在造型上、裝飾上、釉色調配上創(chuàng)作出有個人風格特點的作品。青瓷在裝飾上還有很大的突破空間,可以進行釉下、釉上彩繪裝飾和描金裝飾,在裝飾上形成個人風格。
青瓷青花《臨風蝶自歡》
陳烈漢
金黃《魚 躍》220×320mm
刻花《百年好合》240×410mm
《雙龍戲珠》230×230×180mm
《魚歌》粉青小口瓶180×350mm
《采蓮圖》350×350×860mm
陶藝《戀人》320×120×660mm
《信心的守望》370×190×740mm
《紫砂提梁飛碟壺》130×100×120mm
《紫砂提梁旋紋壺》140×110×150mm
《紫砂提梁方壺》150×120×170mm
陶藝《眼中的魚》465×163×486mm
刻花 《一路富貴 》230×390mm
《冬韻》390×200×4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