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自媒體發(fā)表的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網(wǎng)絡,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比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衰”不再讀(cuī),而讀(shuāi)了;“遠上寒山石徑斜(改讀xié)”,“一騎(改讀qí)紅塵妃子笑”……
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正音”,如今要被“別字”堂而皇之地取而代之?對此,《咬文嚼字》雜志主編黃安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是“假消息”,網(wǎng)上流傳的標準讀音很多來自《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而這個修訂稿尚未正式發(fā)布,所以目前仍舊以1985年發(fā)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為準。教育部有關部門也回應稱,改后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雖然這則審音表目前還未通過審議,不過既然已經有了修訂稿,所以大眾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借此提醒國家語委的“正式發(fā)布”文本,一定要慎之又慎。(資料來源:鳳凰網(wǎng)、中國青年網(wǎng))
微言大義:那些細膩、具有不同個性的表達在不同音韻下娓娓道來,若將其全部同質化,人們就會失去對語言的敏銳感受,徒留粗糙的表達,這種多元性的喪失,才是最讓人心痛的。
適用話題:記憶中的聲音;敬畏傳統(tǒng);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