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春艷
2010年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積極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并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自主、主動學習,培養(yǎng)其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教育信息化日漸推進,關于如何實現(xiàn)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革新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在此浪潮下中職網絡營銷信息化教學應運而生。
以市場營銷為基礎衍生出的《網絡營銷》,作為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及相關專業(yè)的核心課程,綜合性、實用性較強,該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營銷實操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其對電子商務專業(yè)的興趣。網絡營銷教學過程涉及營銷環(huán)境狀況、產品包裝、產品定價、描述產品和推廣、目標市場選擇等內容,教師借助仿真軟件、音頻資源,或者制作微課,更讓學生體驗到情境性和真實性,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技能?!斑x擇目標市場”作為目標市場戰(zhàn)略的重要內容,在網絡營銷基礎知識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作用。但其內容較多,且理論性強,枯燥,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根據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學生的個性及認知特點以及教育信息化要求,信息化教學能豐富課堂的表現(xiàn)形式,更好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一、《網絡營銷》信息化教學的特點
(一)信息化與教學內容整合,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教與學的主線
網絡營銷課程理論性比較強,無論是網絡營銷的戰(zhàn)略及渠道、產品定價或者促銷策略等,信息化教學都可以將抽象枯燥的純理論知識調整為項目化,每個項目有明確的任務和目的,教師的任務是有效引領學生完成任務,做中學,獨立解決問題。同時,充分尊重信息化工具和資源的多樣性,針對教學內容提供與教學主題或問題相關的網絡資源、典型案例,幫助學生完善問題解決的過程,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學生通過對問題和主題的主動探索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yǎng)學習興趣。
(二)信息化教學強調評價的及時性
借助彈幕和信息化平臺、技術手段等,網絡營銷信息化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實時監(jiān)控,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結果及時評價反饋,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尤其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必須及時和可視化,學生通過評價反饋結果及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進行糾錯,實現(xiàn)教學過程與結果的監(jiān)控與協(xié)調。同時,網絡化教學評價系統(tǒng),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良好習慣,提高其反思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信息化教學強調主動學習、合作學習
網絡營銷信息化教學遵循翻轉課堂自主學習——領取任務、小組合作完成——成果展示評價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做中學,制造機會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教學的主導者,老師承擔引領輔助角色。且在信息化的課程教學模式中,項目化教學以任務驅動式形式完成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團隊合作能力,學習效果得以增強,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二、中職網絡營銷信息化教學實踐過程
網絡營銷信息化教學過程遵循以任務驅動為導向,圍繞問題的解決,學生借助網絡資源查找資料,小組討論,完成任務,進行成果展示評價。下面以“選擇目標市場”為例,闡述信息化教學過程如何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做中學,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和反思能力。
(一)課前自學環(huán)節(jié)
1.課前創(chuàng)建藍墨云班課,整合專題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
為了方便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筆者創(chuàng)建了藍墨云班課,創(chuàng)建了班級網絡營銷課程,通過“藍墨云班課”,將課前制作的課件、微課視頻和《自主學習任務單》、預習案發(fā)放到藍墨云班課。學生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自主預習,認真閱讀,明確任務與要求,并認真觀看微課視頻,理解掌握學習內容,并自主完成預習案, 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做好知識準備。為了更好地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成員欄目”查看學生的簽到情況以及預習進度情況,學生預習中有疑問可以在答疑區(qū)留言,教師會及時關注進行答疑。
2.課前精心設計主題學習任務單,明確預習的任務和要求
網絡營銷知識點之間連貫性比較強,需要學生課前查找并掌握大量的素材資料,故學習任務單的設計非常重要,為促使學生課前清楚預習的目的性,了解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任務單,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學習。
(二)課中實施環(huán)節(jié)
以建構主義理念為指導的信息化教學,強調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此,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為中心。以“選擇目標市場”為例,教師以“引、誘、驗、探、評”組織學生利用信息化工具和手段進行基于問題解決、小組協(xié)作、項目學習、任務驅動的教學。具體如下:
1.引
即創(chuàng)境激趣、導入新課。首先,布置任務單:①找出目標數(shù)字?②目標數(shù)字組成什么圖形?其次,觀看視頻案例,觀看一組最強大腦數(shù)字云圖視頻案例,視頻內容要求所有在場觀眾觀看屏幕呈現(xiàn)的密布數(shù)據,找出主持人提供的數(shù)據位置,然后指出數(shù)據所構成的圖形,學生們一邊觀看,一邊查找,緊張激烈又有挑戰(zhàn)的課堂氣氛烘托出來,本環(huán)節(jié)的視頻案例設計意圖旨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最重要的是引出“目標”的話題,為新內容的講解做鋪墊。
2.誘
即誘發(fā)研討,知識儲備。首先,抽出學生展示的預習案,點評,這一步指導學生使用彈幕軟件,借助手機點擊同步進行點評,每一位同學的點評結果呈現(xiàn)于教室白板屏幕上,信息技術的使用實現(xiàn)可視化的生生、師生之間的直接點評,旨在交流共享,理解知識,檢查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同時,萬彩動畫大師制作的微課視頻,生動形象的情景模擬既吸引學生注意力,又有助于牢記知識點。在此過程中,教師及各小組長根據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完成過程性評價的填寫。
其次,登錄藍墨云班課,完成在線搶答,根據教師課前設置的相關知識點活動內容,要求學生登錄班課,云班課活動一開始,平臺自動設置答題起始時間。答題結束,平臺自動匯總所有答題情況,包括得分、排名、用時、錯題分析等,平臺使用進一步鞏固了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有效突出教學重點。
3.驗
即視頻案例探究,驗證知識。本環(huán)節(jié)承上啟下,要求學生明確任務:①周萬順選擇哪些子市場,為什么?②周萬順這些子市場有什么優(yōu)勢?然后借助平臺資源庫重復觀看課前放的案例視頻,教師根據學生的觀看情況及答題情況完成過程性評價,旨在鞏固上一環(huán)節(jié)內容,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實戰(zhàn)起鋪墊作用。
4.探
即探索實戰(zhàn),提升技能。要求學生任選一產品,針對產品特色,寫一份關于該產品的“目標客戶選擇建議書”提綱,提出要求:5人為小組分工合作,2名策劃員、1名發(fā)言員、1名組長、1名記錄員,擬寫建議書。學生根據分工,通過查找資料、分組討論、制定方案等環(huán)節(jié)完成任務單,并上傳云平臺,本次課的教學旨在學以致用,鞏固知識的同時,提升技能,同時激發(fā)團隊意識,突破教學難點。
5.評
即成果展示、效果評價。要求各小組代表上臺介紹“目標客戶建議書”,各小組之間利用彈幕軟件先互評,老師為展示的作品點評,強調問題分析和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借助微信平臺,邀請校企合作的相關負責人——A家家具的門店經理為學生的建議書做點評。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通過評價,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長處。信息化貫穿于教學整個過程,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了積極貫徹落實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理念。在此基礎上,學生自己、學生之間以及教師完成評價表的填寫。
(三)課后提升環(huán)節(jié)
在課后環(huán)節(jié),學生登陸藍墨云平臺完成知識遷移訓練,實現(xiàn)知識拓展。首先,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回顧課堂,做中學、學中做,重溫重難點知識;其次,課中未完成“目標客戶策劃書”的學生進一步自學探究,補充完善。同時,學生可以在平臺點擊老師推送的相關知識,選擇性觀看,也可以在平臺互動交流,與老師、同學就感興趣的問題實現(xiàn)隨時的文字、圖片、語音全方位溝通討論,進一步鞏固和熟悉知識點,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延伸。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信息化教學實踐的效果分析
(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目標市場選擇”依托信息技術,有效突出了目標市場含義、特征、評估條件等重點內容,同時“做中學、學中做”以及信息平臺互動評價,使得目標市場選擇策劃書這一教學難點得以有效突破,學生技能得到提升,縮短了教學與市場需求的距離,完成教學目標。
(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目標市場以及評估標準》以微課形式呈現(xiàn),既形象生動又有趣味性,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同時目標市場意義和企業(yè)占領目標市場的方式通過平臺以游戲搶答的形式,以及節(jié)選《溫州一家人》周萬福賣鞋的視頻故事,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其目標客戶以便鞏固提升技能,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征,學習態(tài)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變。
(三)信息技術的使用促使學生“學”與“習”得以有效融合
信息技術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同時強調學生對時間的管理,充分利用學生碎片化時間,隨地隨愿學習,深受學生喜歡,教學效果明顯。
四、關于信息化教學實踐研究的思考與展望
(一)如何進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
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意義重大,利用信息技術有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使學生在信息技術情境中探究、發(fā)現(xiàn),吸引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使信息技術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目前針對大部分中職學校而言,充分有效的信息化環(huán)境尚在建設中。
(二)關于評價問題
在教學的過程性評價與結果評價環(huán)節(jié),雖然每個小環(huán)節(jié)都有評價標準,借助信息技術評價反饋的及時較以前有了較大改觀,但如何切實有效地做好“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工作,使評價能更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習效果值得研究。
(三)如何構建不同課程信息化教學模式值得商討
信息技術的使用與學科課程的深度融合是大趨勢,但如何根據專業(yè)特點、課程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實施環(huán)境條件等,提煉出符合學校特色的信息化課程模式,在后續(xù)的信息化課程教學改革中,需要不斷探索。
(四)其他問題
關于信息化教學可能加快教學節(jié)奏、后進生較弱的學習能力被清晰放大、教與學兩層皮問題以及信息技術可能帶來的技術唯美掩蓋知識內容本身,導致學生養(yǎng)成惰性思維,淺層學習,偏離教學目標問題等值得探究改進。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