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感覺像在做夢,直到開業(yè)那天,我懸在心里的那塊石頭才放下。”提及上個月剛剛掛牌的馬尾繡傳承保護展示中心,水族馬尾繡國家級傳承人、全國人大代表宋水仙坦言自己仿佛仍在夢中,“沒想到這么快,這些寶貝就真正有了一個‘家。”
馬尾繡是在水族婦女中世代流傳的一項技藝,被譽為刺繡中的“活化石”。上個世界60年代,宋水仙自小跟隨母親學習馬尾繡,并逐漸愛上了這些精美細膩的藝術品,l7歲就成了小有名氣的繡娘。而開始收藏馬尾繡,則源于宋水仙的一次“偶遇”。
上世紀80年代,宋水仙親眼看到一個外國人花了500塊錢就買到一張擁有200多年歷史的馬尾繡老繡品,這讓她深感憂慮:“我當時就很著急,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都被買走了,后輩們怎么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怎么學習和傳承呢!”
為了留住民族文化的根,宋水仙開始收集各種老繡品。除了馬尾繡珍品,還包括“水書”作品、水族老銀飾、老銅鼓等。為了這些“寶貝”,她四處打工、省吃儉用。即使生活再艱難,也未動過賣藏品的念頭。多年來,宋水仙遍訪“水鄉(xiāng)”,收集了上萬件水族老物件兒。
201O年,宋水仙將自家的住房改建,成立了水族地區(qū)第一個家庭博物館,并免費對外開放?,F(xiàn)在博物館建成了,這些寶貝終于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