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武警安徽省總隊醫(yī)院特檢科 安徽 合肥 230061)
甲狀腺結節(jié)指的是位于甲狀腺內的腫塊,經由炎癥、自身免疫、甲狀腺退行性改變等癥狀,均可在臨床上表現(xiàn)為結節(jié),根據人體吞咽動作隨甲狀腺上下移動,可單發(fā)或多發(fā),臨床上的發(fā)病率較高。超聲檢查為甲狀腺結節(jié)常見診斷手段,但該疾病在常規(guī)超聲檢查中會呈多樣性表現(xiàn),在進行良惡性診斷時易出現(xiàn)重疊、交叉跡象,從而對檢查準確性造成影響[1]。因此本研究選取到我院就診的甲狀腺結節(jié)患者,予以超聲彈性應變率檢查,探究其應用價值。
選出我院普外科在2016年9月—2018年5月的這段時間,接收治療的94例甲狀腺結節(jié)患者,所有患者均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結節(jié),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68例,年齡34~77歲,平均(55.56±7.24)歲。
納入標準:(1)經臨床病理檢查確診,患者均符合甲狀腺結節(jié)疾病診斷標準;(2)本研究是在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表示自愿參與后,方開始進行。
排除標準:(1)結節(jié)周圍甲狀腺實質具有凸出甲狀腺包膜結節(jié)、彌漫性改變情況的患者;(2)其他部位患有惡性腫瘤疾病,或是頸部先天畸形患者[2]。
使用HIVISION 900全數字化高級字彩色超聲診斷儀(日本日立)對所有患者進行超聲彈性應變率檢查,線陣探頭,將頻率設置為6~13MHz。檢查時,取仰臥位,充分暴露患者頸部,首先行常規(guī)超聲檢查,觀察患者結節(jié)的具體位置、數量、大小、形態(tài)以及內部回聲等情況,完成后,予以超聲彈性成像檢查,設置組織應變率值彈性成像模式,開始檢查,囑咐患者盡可能屏氣、不要有吞咽動作。取樣時要保證取樣框面積>結節(jié)截面的2倍。操作者手拿探頭,垂直于患者病變處皮膚進行輕微振動,讓顯示屏壓放的指數保持在3~4之間,確保各層次組織硬度能夠通過彈性圖像予以清晰的顯示,觀察時間為3~4s,實施雙幅實時顯示。同時,觀察二維、彈性圖,并對ROIA病灶區(qū)、ROIB對照區(qū)進行勾畫,以此來獲得彈性應變率,應用ROIB/ROIA方式加以計算,完成后予以ROC創(chuàng)建、最佳診斷值明確。結果顯示,彈性應變率在界值以下即為良性、界值及以上即為惡性。
觀察患者超聲彈性應變率診斷的良惡性情況,以及聯(lián)合診斷同常規(guī)超聲、超聲彈性成像檢查準確性情況。
用SPSS23.0軟件統(tǒng)計后整理數據資料,計數資料%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s)表示,t檢驗。P值<0.05時,說明本組間數據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根據病理學診斷顯示,在94例患者中,共有70例為良性、24例為惡性,良性超聲彈性應變率值為(2.59±1.73)、惡性為(6.36±2.98),良惡性比較有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性(P<0.05,t=7.543)。
相比單獨應用常規(guī)超聲、超聲彈性應變率檢查,二者聯(lián)合檢查的良性診斷率明顯更高。惡性診斷率雖有一定的假陽性,但較其他兩種單獨檢查要低。數據間對比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三種檢查方法與病理結果對比[n(%)]
臨床上使用常規(guī)超聲檢查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jié)進行診斷,能夠對患者病灶具體位置、數量、形態(tài)、大小、周圍回聲等相關信息進行仔細觀察,從而為應否活檢的判斷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3]。常規(guī)超聲檢查可對低回聲、邊緣毛刺、及邊緣分葉狀等可疑征象予以發(fā)現(xiàn),盡早檢出甲狀腺癌疾病,讓臨床為早期治療做好充分準備。但同時,常規(guī)超聲具有一定使用局限性,檢查時的多樣性可能使良性、惡性圖像發(fā)生重疊、交叉現(xiàn)象,使整體上的診斷準確性受到影響。
超聲彈性成像則是在評估病灶組織硬度基礎上,對疾病良惡性程度予以準確判斷,將該檢查技術應用于對甲狀腺良惡性診斷中,經彈性分級實施與超聲彈性應變率的測定方法,便可對甲狀腺結節(jié)良惡性準確診斷。另外,超聲彈性應變率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半定量分析技術,能夠對患者病灶區(qū)、周圍正常組織應變率值精準計算,并對病灶組織硬度予以客觀準確的分析,以此來對疾病良惡性鑒別有效指導[4-5]。
綜上所述,對甲狀腺結節(jié)患者實施超聲彈性應變率檢查,能夠有效對疾病的良惡性準確鑒別,同常規(guī)超聲聯(lián)合應用可提高疾病診斷準確性,因此值得被廣泛應用到臨床疾病診斷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