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靜 魏燕(通訊作者)
(1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江蘇 蘇州 215000)
(2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人民醫(yī)院 江蘇 蘇州 215000)
溶血性貧血(HA)是指由于各種原因?qū)е录t細胞破壞效率增加的貧血,并且骨髓造血能力異常。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貧血、黃疸、脾大等,病程較長,長時間患病會造成患者出現(xiàn)肝功能損傷,在慢性溶血過程中,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病毒感染等癥狀。為此,早期治療迫在眉睫,本文探討了HA實施兩組不同治療方案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將報告如下。
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6例HA患者,均獲得道德委員會的批準。根據(jù)隨機列表方法,將選擇的86名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的43名患者。觀察組患者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25~57歲,平均年齡(41.25±4.27)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22例,年齡26~58歲,平均年齡(41.34±4.35)歲;兩組之間的總體情況對比沒有差異(P>0.05),具有可比較性。
納入標準:所入選患者均在醫(yī)護人員講解下,了解治療目的與具體方法,簽定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排除精神異常者,嚴重惡性腫瘤者。
觀察組患者接受自身免疫性輸血治療:對患者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如果篩查結果為陽性,則采用不規(guī)則識別方法,如果識別結果為細胞陽性,直接抗人球蛋白也顯示陽性,這證明患者在自己的血液中具有抗體。在測試之后,使用血清稀釋方法來確認患者是否具有相同的抗體,并且確認相同的抗體被特異性鑒定?;颊咦⑷牖颊咚璧难褐破?,對于不同抗體類別的患者,輸注相應的抗原紅細胞,對于不能鑒定相同抗體類別的患者,選擇交叉匹配實驗中具有最小凝集強度的紅細胞用于輸注。在輸血過程中,給予患者輸血的預防性講解。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輸血治療:輸血前監(jiān)測患者血型,進行血型配對。輸血前三次檢查和八對檢查(三次檢查:血液的有效性,血液的質(zhì)量以及輸血設備是否完好無損;八對:名稱,床號,藥物名稱,劑量,濃度,時間,用法,血液制品有效期),在檢查后后,連接輸血器,對患者進行輸血,在輸血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停止輸血,并通知醫(yī)生處理任何不良反應。
對比兩組治療療效,評判標準[2]: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紅細胞水平增加≥5(g/L);有效,患者的治療后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的紅細胞水平高于輸液前;無效,患者在治療后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紅細胞水平?jīng)]有任何改善,甚至有所降低;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人數(shù)×100%。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3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6.05%,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
表 對比兩組治療療效[n(%)]
HA主要原因為紅細胞內(nèi)在缺陷、紅細胞外部因素異常、新生兒溶血、血型不合、化學因素、感染等。臨床根據(jù)發(fā)病病情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溶血[3]。
有相關報道指出[4],常規(guī)輸血方案在治療后效果不佳,存在局限,不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貧血癥狀。自身免疫性輸血的實施意義重大,自身免疫性輸血是指患者自身血液成分的收集,在進行相應處理后,再次輸入患者體內(nèi),可有效預防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等相關疾病的傳播;不需要進行監(jiān)測血型,可以有效避免同種異體輸血引起的抗原反應,發(fā)熱和過敏反應;可以有效避免同種異體輸血引起的錯誤;能有效緩解血液需求,節(jié)約血液,降低費用;反復放血,可以有效刺激紅細胞再生功能,使患者造血速度增加。在應用后能夠很好治療患者HA癥狀,促進患者疾病恢復[5]。本研究證實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實施自身免疫輸血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紅細胞水平。本研究表明HA實施自身免疫性輸血治療,對于改善貧血癥狀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HA實行自身免疫學輸血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貧血癥狀,值得今后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