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張義學
聞名遐邇的陜西女高音歌唱家贠恩鳳,今年已79歲高齡了,她從事民歌演唱的藝術(shù)生涯已整整68年。68年中,她的足跡遍及三秦大地,她的歌聲廣傳五湖四海,為人民群眾和海內(nèi)外朋友演唱民歌少說也有5000余場次。她被譽為“人民的歌手”“黃土高原的銀鈴”和“藝術(shù)的常青樹”。
2019年新春臨近,贠恩鳳雖然已是79歲高齡,但她還是奔波在陜西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為基層群眾義務演出,為她最親最愛的人們送去新年祝福。像這樣的演出,贠恩鳳每年都參加很多次,近幾年,她每年的演出都在數(shù)十場。2010年,她和丈夫?qū)O韶一起堅持下基層演出54場次,2011年春節(jié)放棄與家人的團聚來到法士特集團公司為堅持節(jié)日上崗的工人演唱。2012年和2013年春節(jié)期間,她還到咸陽和三橋等地為農(nóng)民演出。從2015年1月到2018年4月,贠恩鳳演出了139場,她演出的舞臺全部都在基層:從學校、部隊到煤礦井下,從秦嶺隧道到發(fā)電廠……
1940年1月,贠恩鳳出生于西安。小時候,她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自幼便有著一副好嗓子。1951年8月,11歲的贠恩鳳穿著白襯衣、藍褲子,戴著紅領巾參加了陜西廣播文工團。在老師的眼中,她個子瘦小,體重只有25公斤,但她人小膽大志氣高。團長叫她給大家唱一首歌,她就大著膽子唱起來,這一唱,立即博得大家的贊揚。就這樣,贠恩鳳用歌聲結(jié)識了全團的老師和學員。
加入文工團后,贠恩鳳廣泛涉獵多種藝術(shù)形式。從秦腔、眉戶戲、陜北民歌到河南墜子、青?;▋?、蘇州評彈,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的汲取,豐富了贠恩鳳的藝術(shù)素養(yǎng)與演唱表現(xiàn)。1960年代,她又跟著名歌唱家郭蘭英、王昆學習民族歌曲的演唱,逐漸形成了她清脆優(yōu)美、結(jié)實飽滿、吐字清晰、聲情并茂、質(zhì)樸動人的演唱風格,并很早就成為家喻戶曉的歌唱藝術(shù)家。
1958年初夏,贠恩鳳赴京參加全國第一屆曲藝調(diào)演。演出前周恩來總理在百忙中來看望演員。這是贠恩鳳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周總理,周總理的教誨讓她終生銘記。
那天,中南海湖水清澈,天空碧藍,周恩來在習仲勛等的陪同下,來到草坪上與大家見面,詢問演員的工作和生活,勉勵大家多深入生活,學習和繼承民間藝術(shù),為人民群眾演唱……周總理特意鼓勵她說:“你的民歌唱得很好聽啊!你今后要多唱民歌,人民是喜歡民歌的!”總理的話像股股暖流沁入她的心脾。
習仲勛曾三次給贠恩鳳題詞勉勵——上世紀80年代題詞:“唱群眾喜愛的歌曲,做群眾喜愛的歌手”;90年代又題詞:“黃土高原上的銀鈴”;本世紀初再次題詞:“人民藝術(shù)家”。
精神是生命真正的脊梁,信念是事業(yè)成功的動力。69年來,贠恩鳳以為人民歌唱作為自己的精神信念,把民歌送到千家萬戶,足跡遍及三秦大地。無論是燦爛絢麗的中外舞臺,還是簡樸的工廠企業(yè)、農(nóng)村地頭、部隊軍營、學校校園、鐵路隧道、煤礦井下、醫(yī)院病房或孤兒院、少管所和監(jiān)獄,都留下了她美妙的歌聲。
贠恩鳳唱歌的嗓音清澈透亮,被人們起了個外號叫“隔墻脆”。雖然已經(jīng)上了年紀,但她的聲帶保持得依然很好。1992年寒冬的一天,贠恩風和省上一批藝術(shù)家應邀到位于華山腳下的黃河機械廠去演出。突然天空飄起大雪,同伴們勸她改日再演?!叭兆右讯ê昧?,不好失約臨時改動,就是天上下刀子,咱也要去!”聽說贠恩鳳冒雪前來演出,四面八方一下涌來上萬名觀眾?!氨憋L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年來到……”舞臺上,贠恩鳳飾演喜兒,孫韶飾演楊白勞并拉著手風琴伴唱。鵝毛大雪紛紛揚揚飄落在贠恩鳳和孫韶的臉上、肩上,悲愴清脆的歌聲也在空中和人們的心頭激蕩。觀眾的心被飄揚的白雪和抖動的紅頭繩打動了,爆發(fā)出潮水般的掌聲。演出一結(jié)束,贠恩風和孫韶就被觀眾圍了起來:“這么大的雪,贠老師還來為我們演唱,太感謝了!”
更使人感動的是,演出結(jié)束后她和孫韶分文未領取演出報酬。同行的個別藝術(shù)家戲稱:贠老師和孫老師,這回又是“楊白勞”——白白地勞動了!有的演員還責難說:“贠老師出場不要價,把市場經(jīng)濟搞亂了!”
“我們文藝工作是做教化人的工作,首先自己要講道德,不能被金錢所累。要知道,金子做的枷鎖是最重的呀!”贠恩鳳認為,“人民已給了我工資,唱歌就是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唱歌,不能講價錢,更不能不給錢就不登臺,登了臺就假唱!”毛主席的兒媳邵華來西安,對贠恩鳳說:“贠老師,這些年來你還一直堅持歌唱毛主席,歌唱共產(chǎn)黨,太感謝你了!”但也有人說她“唱那些民歌、紅歌有啥意思?” 贠恩鳳回答:“民歌的生命力在于人民,人民需要民歌和紅歌。歌壇上應樹立一種正氣,我還是老主意:唱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的歌,唱激勵人們向前進的歌!”著名歌唱家王洛賓來到西安,對贠恩鳳的兒子孫聰說:“你媽的嘴里像含塊金子?!笔堑?,她的嗓音清脆明亮。她唱的歌、說的話、做的事像金子那樣在閃光。
在贠恩鳳心目中,最好的舞臺永遠在基層。
1985年9月,贠恩鳳應邀到青海參加西部歌會,按規(guī)定要給她400元的演出報酬,但她堅決不收:“我到青海來,是為了向人民匯報,為人民演唱,而不是為了掙錢?!边^后,青海省給陜西省廣電局發(fā)來感謝信,稱贊她的高尚藝德,為此,《青海日報》還刊登了《她得到的比金錢更可貴》的報道。
1986年她到北京開會,在火車車廂里唱了一路,車廂里擠滿了聽歌的乘客。車長對組織者說:“把車門關上,進來的人要收費。”她聽說后堅決制止:“不能,要收費我就不唱了!”西安民生集團原總裁詹軍道年年春節(jié)前后請贠恩鳳到商店為職工演唱,但她從沒要過演出費。詹軍道無奈,只好通過省總工會轉(zhuǎn)送給她一件紅毛衣,以表謝意。
至今,她登場演出還經(jīng)常穿著那件紅毛衣。
從1990年開始至今,她每年春節(jié)都下基層慰問演出,沒在家過過團圓年;凡是到學校、部隊、孤兒院、幼兒園等地義演時,從不收取分文,即使人家給了她演出費,她大都返還給人家或捐出。有些年輕演員戲稱她演出老當“楊白勞”,慢慢也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看看贠老師,再看看群眾又多么渴望藝術(shù),我現(xiàn)在想的不是錢了,而想的是如何才能‘高尚’!”“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獎那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p>
人民群眾稱她是“歌壇上的金嗓子”。
2006年退休后,贠恩鳳還堅持每年下基層演出,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她和老伴主動聯(lián)系進行的義務演出?!盀槿罕娧莩?,和退不退休沒有關系,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是我的舞臺。我一直認為,文藝工作者和老師一樣,也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不能辜負觀眾的期望。”贠恩鳳說。
她退休后退而不休,依然活躍在大小舞臺上,每年公益演出七八十場次。三秦楷模、時代楷模,在接踵而來的榮譽面前,贠恩鳳不驕不躁,繼續(xù)以歌聲回報祖國和人民。以2015年9月為例,8日,她應邀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和平之聲。15日,參加“到人民中去”陜西文藝名家走進梁家河文藝志愿服務活動,開展采風學習、慰問演出。翌日,又風塵仆仆趕赴延安參加慰問殘疾人的公益演出。17日,參加《抗戰(zhàn)組歌》延安專場演出,傾情演唱《抗日將士出征歌》《擁軍秧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歌曲。
多年來,贠恩鳳依然堅持扎根基層、為人民而唱的藝術(shù)之路,為她積累了大量“粉絲”——在很多次田間地頭、廠礦部隊的演出中,贠恩鳳都是站在群眾中演唱,謝幕后彼此擁抱招呼,猶如親人。贠恩鳳雖然年近八旬,但她像一棵茁壯的常青樹,深深地把根扎在了人民群眾中。
她非常喜歡在基層演出時,大家稱她“恩鳳”“贠大姐”“贠奶奶”,“我真誠地對待老百姓,他們就把我當自家人,給群眾付出十分,他們往往會以百分對待你,正是有了他們的認可,我的藝術(shù)之路才可能往下走?!?/p>
她的老師郭蘭英也曾滿懷深情地說:“贠恩鳳才真正是扎根在黃土地上的人民藝術(shù)家!沒有黨就沒有恩鳳,沒有人民就沒有恩鳳!”
贠恩鳳從藝近70年來,以精湛的演技、高尚的藝德贏得了社會廣泛認可和贊譽。她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yōu)秀文藝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時代先鋒、全國道德模范……面對榮譽,贠恩鳳說:人生有限,藝無止境。
從懵懂少女到年近八旬,在近70年的舞臺生涯中,贠恩鳳始終在為人民歌唱。贠恩鳳說,我從人民中來,我還要到人民中去,雖然我年近8旬,只要我能為人民唱歌,那就是我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