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欣怡
無論是誰讓我總結2018年的經歷,我一定會提到一個詞,那就是“高考”。
高考有喜有憂,是高中三年磨成的一把刀,即使是最遲鈍的高中生也會意識到:高考是一扇影響命運的門,門后有怎樣的風景,有怎樣的人,都是自己將要開啟的未來。
世上沒有無源之水
高中的頭兩年,我并沒有傾盡全力去學習,企圖依賴扎實的基礎和由此產生的自信輕松度過。然而,當成績越來越不穩(wěn)定,被身邊的一匹匹“黑馬”不斷超越時,我才幡然醒悟:世上本就沒有無源之水——付出才有回報,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于是,高三伊始,我便默默地把背包收進柜子,不帶任何作業(yè)回家,逼著自己在學校完成。我每一天都關注教室里墻上貼著的高考倒計時,然后低頭投入學習當中;每天和朋友一起吃飯的時間也推遲了,我倆都心照不宣地各自多學半個小時,然后急匆匆地跑到食堂,再急匆匆地在宿舍關門前回到宿舍,午睡前還看了二十分鐘的書才睡覺。
現在我以大學生的視角回想,還是覺得當時的生活的確辛苦。但是當時的我們都自覺地不斷努力著,只要還沒高考,便決不因累而停下歇息。
記得那個冬天的周末,我強行把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從溫暖的被窩里抽離,搭上幾乎沒人的早班車,走過學校外又長又冷的林蔭道,來到空蕩蕩的教室。教室沒有暖氣,冷意慢慢滲進皮膚,我又哆嗦著扯過一件備用外套來蓋住腿。因為早起,加之教室不透氣,每當看著書昏昏欲睡之時,我便會忍著寒冷開窗通風,坐在冰冷的教室里繼續(xù)自習……幾乎所有的假期和周末我都在教室度過,只為了讓下一個星期的學習任務沒那么繁重,只為了讓自己保持勤學的習慣。
明天要比今天好一點
我以為我可以一直堅持下去,但既是苦行,又怎么會一帆風順?
緊繃的神經和緊湊的復習節(jié)奏讓人很難招架。高三下學期明明正是關鍵時刻,我卻因為一直沒有提高成績而焦躁不安,進而轉向逃避,妄圖以放松為借口掩蓋懶惰。下晚自習回到家后沉迷上網,也不再那么認真地總結錯題,更別提保證作業(yè)的質量了……
一次模擬考后,面對不理想的成績,我再次躲到網絡里,企圖用娛樂節(jié)目的熱鬧之聲捂住自己耳邊的嘆息和責備。但是我看到,節(jié)目里的演說家在講述自己從基礎不扎實到自如地掌控全場氣氛的成長史時,他說,想要成為支撐勞累的人們的力量。
我突然意識到,崇拜這些人的最好方式,不是癡迷他們的節(jié)目,看他們的訪談,而是讓他們成為我的力量,像他們一樣毫不懈怠地堅定信念。
世界上那些優(yōu)秀的人,無法告訴我們具體可行的路徑,他們只能啟發(fā)我們的精神意志,使我們憑借自己的力量爬出泥沼。隔著屏幕,看著喜歡的演說家亮晶晶的雙眼,我對自己說:“至少,明天要比今天好一點。猛追或許會力不從心,但是一點點往上走,也會比停在原地或者躲起來好得多。”從那以后,我定好了每天上床休息的鬧鐘,整理新的錯題本,有重點地做題……因為我只有做好這些,才有仰望樹頂果實的自信。
付出才有回報
在這漫無邊際的苦學里,我學會了正確解壓:課間和同桌悄悄地跑到走廊角落看有趣的視頻,壓力和疲憊在大笑中紛紛消散;幾個人點一大份外賣,吃辣吃得大汗直下;寒冷的冬夜,和其他同學一起仰著頭癡癡地看月食……這些美好柔軟的記憶與高考緊張的主旋律交織在一起,成為我高三最盛大的一場夢。
高考結束后,我抱著苦行得來的甜果走進了暨南大學。現在,我坐在大學宿舍的書桌前,窗外是校園里常見的高大的熱帶樹木,陽光是那么溫柔明媚?;貞浉呷透呖紩r光,再看當下如意的大學生活,我詞窮到只能感嘆那句真理:付出才有回報。只有變成更好的人,才能笑著去面對過去的自己,笑著迎接未來的自己。
十幾年的苦行,快要吃到甜果了,再堅持一把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