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孫運佳
摘要:本文從西方書法的定義和西方書法的歷史兩方面闡述西方書法不同于東方書法的發(fā)展之路。
關鍵詞:書法 西方書法 英文書法
中圖分類號:J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1-0103-02
一、西方書法的定義
西方書法是西方世界所實踐的書法藝術,特指使用拉丁字母書寫,但也包括西里爾字母和希臘字母的書法作品,而不是指代東方傳統(tǒng),如圖爾科-波斯語、漢語或印度書法。
書法是“以表現(xiàn)力、和諧和技巧賦予符號的藝術形式”。書法創(chuàng)作是在傳播速度和技巧的框架內(nèi)形成的審美,其發(fā)展受人、時間、地點、物質(zhì)的限制。書法作品可以是功能性的手寫銘文和圖案,也可以是精美的藝術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手寫體的抽象表達可能會削弱文字的可讀性。古典書法不同于印刷和非古典書寫體,雖然書法家創(chuàng)作時可能是流暢和即興的,但是縱觀歷史,西方書法的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在西方引進印刷術之前,書法的泰山地位一直持續(xù)到18世紀,官方文件以大寫體或手寫的形式起草。19世紀后期書法的復興與新藝術運動和工藝美術運動并行發(fā)展,通常用于私人目的:如婚禮邀請、標志設計、紀念文件等。
二、西方書法的發(fā)展
古典時代晚期①,古代經(jīng)典(文獻或圖書館)使用的紙莎草②卷逐漸被古書手抄本所取代,鵝毛筆取代蘆葦筆。伊西多爾在《詞源學》中解釋了當時的古書手抄本不同的載體:卷軸和書的區(qū)別。手抄本圣經(jīng)最早可以追溯到2世紀(梵蒂岡法典)。約5世紀開始,由羅馬書寫體發(fā)展為兩種不同的字體風格被稱為“安色爾字體和半安色爾字體”(uncial and half-uncial)。安色爾字體是一種完全用大寫字母書寫的字體,是將希臘安色爾字體拉丁化后的產(chǎn)物。從公元4世紀到8世紀,拉丁語和希臘抄寫員通常使用該字體,這也是早期基督教文稿中使用的字體。安色爾字體和半安色爾字體的區(qū)別在于:在安色爾字體中〈a〉頂部是有開口的;〈d〉在半安色爾字體中的最后一筆是垂直的,和現(xiàn)代書寫一樣;〈g〉在半安色爾字體中更近似于5;〈t〉在兩種字體中都是彎曲的。
約7世紀開始到中世紀早期,歐洲拉丁文的識字率越發(fā)局限于修道院。書籍配以彩色插圖的傳統(tǒng)則起源于古典時代晚期,其中包括《杜羅書》《林迪法恩福音書》和《凱爾斯書》等。查理曼大帝將文士獎金提高后,招募了大量的抄寫員。他任用了阿昆(Alcuin)為約克大修道院院長,阿昆來到查里曼大帝的首都亞琛并擔下了將所有文字體修定的重責大任。他接著也為查里曼大帝發(fā)展了新的手寫體,當時在歐洲的書法標準,即卡洛林或卡洛林小寫體。這樣拉丁字母就能很容易地被不同地區(qū)的識字階層所識別,而現(xiàn)代印刷體始于卡洛林字體。
在12世紀開始的中世紀晚期,卡洛林手寫體逐漸演化出古黑體(也稱為哥特式)及其變體——圓庭體。在接下來的三百年里,北歐的抄寫員們采用一種更加尖而長的哥特式字體。而此時的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更偏愛圓而厚重的哥特圓體字。15世紀,意大利抄寫員回歸到羅馬字體和卡洛林字體,并設計了斜體字,也被稱為花式草書和羅馬手書。這三種書寫體(哥特式的、斜體字和羅馬書手)成為日后印刷體的模板。約翰內(nèi)斯·古騰堡用哥特式字體印刷了《圣經(jīng)》后,輕量級的斜體字和羅馬字體成為新一代的書寫標準。
中世紀末期,西歐各國日益中央集權化。歐洲人普及使用紙張,從而促使官僚的記錄規(guī)范化;這同樣影響了尚書院字體的發(fā)展和用于制作法律、官方文件的標準化書法。15世紀中期,尚書院字體被用于除教會外的官方字體;教會仍然使用拉丁字體,而出于法律用途的法語和部分拉丁語依然被使用至今。外來語的引進是由官員們在英國各地傳播,并獲得了普遍共識。1490年至15世紀初,早期印刷商理查德·彭森在他出版的書籍中尤其青睞“尚書院字體”,從而將英語書寫推向標準化。
(一)現(xiàn)代早期的書法
16世紀中期,法國官方文件中大量充斥著龍飛鳳舞的字體。人們因此抱怨說:閱讀如此種類繁多的文件超出了他們的破譯能力。隨后,法國財政部將所有法律文件的書寫限制在三種字體:即庫利、隆德(英式圓手寫體)和草書,有時簡單地稱為巴斯塔達體。雖然當時的法文書法大師多如繁星,但1650年出版了《財政書寫體和斜體字》一書的路易斯·巴貝多爾最為妙筆生花。1527年羅馬內(nèi)戰(zhàn)發(fā)生后,教皇的金庫也遭受重創(chuàng),由此昔日書法大師的重鎮(zhèn)移到法國南部。1600年,更加精致的維爾弗萊薩字體取代意大利草書,這為日后的朗德和英式圓體字的出現(xiàn)鋪平了道路。同時期的英國人艾雷斯和班森推廣了《英式圓手寫體》。而斯內(nèi)爾則警示此字體應更加克制和注意相稱性;盡管如此,愛德華·克羅克早在40年前就出版了他的字帖。
(二)現(xiàn)代書法的復興
15世紀印刷術的普及使得插圖手稿的制作量驟然下降,然而印刷術的普及并不意味書法的終結。
現(xiàn)代書法復興始于19世紀末,深受威廉·莫里斯美學和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愛德華·約翰斯頓是公認的現(xiàn)代書法之父。在研究了建筑師威廉·哈里森·考利肖出版的手稿副本后,他于1898年被介紹給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校長威廉·萊塔比,并在大英博物館研習手稿,平口鋼筆的使用激發(fā)了約翰斯頓對書法藝術的極大興趣。1899年9月,他在倫敦南安普敦街的中央學校開始教授書法課程,此課程影響了印刷用的(鉛)字體設計師和雕塑家埃里克·吉爾。不久后,埃里克·吉爾受弗蘭克·皮克委托為倫敦地鐵公司設計了一種新的字體,沿用至今。
愛德華·約翰斯頓的著作和教義使得現(xiàn)代書法藝術煥發(fā)生機,其著作《書寫與插圖、字體》(1906)對一代英國印刷商和書法家舉足輕重,包括格雷拉·何維特、斯坦利·莫里斯、艾瑞克·基爾和安娜·西門。約翰斯頓還設計了簡單的圓形字體:用平口鋼筆書寫,今天被稱為“基礎手寫體”,雖然約翰斯頓從來沒有使用“基礎手寫體”或“基礎體”的術語。約翰斯頓最初教他的學生統(tǒng)一使用平口鋼筆,但后來開始使用斜切筆尖。在其1909年的出版物——《為學校和文職人員專用的手稿、題詞字帖》中,本人第一次提到了“基礎手寫體”。
格雷里·休伊特任教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20世紀初與約翰斯頓一起出版發(fā)書。休伊特是復興書法泥金3技術的核心骨干,1915年至1943年期間是他在此類型化設計方面的高產(chǎn)時間。他致力于用石膏和金葉在羊皮紙上以金墜飾,并在1921年建立了“抄寫和插畫協(xié)會(ssi)”,這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書法協(xié)會。
休伊特在重現(xiàn)琴尼諾·琴尼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畫家)的石膏粉配方時,既有批評家,也有支持者在其左右。然而,英國書法家唐納德·杰克遜早在幾百年前便獲得了琴尼尼的石膏粉④配方,但其成果并沒有被翻譯為英語。1947年11月19日,休伊特將此項專利,在英國女王結婚的前一天獻給了菲利普親王。
1910年約翰斯頓的學生安娜·西蒙斯將《寫作、插畫與字體》譯成德語版本,德國大眾興趣斐然。奧地利魯?shù)婪颉だ锸┦蔷S也納藝術學院的字體教師,他出版了六本字母表書法用書,極大地影響了德國書法家。由于德國堅持使用哥特式印刷體,哥特式德文的寫字風格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魯?shù)婪颉た坪帐抢锸┑呐笥押屯?。科赫的書籍、設計和教學使他成為20世紀北歐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日后在美國的拉里施和科赫教授并激勵了眾多歐洲書法家,尤其是卡爾葛格和赫爾曼。
三、今日書法
當今的書法應用各式各樣,包括平面設計、徽標設計、類型設計、繪畫、學術、地圖、菜單、賀卡、邀請、法律文件、文憑、切割石刻、紀念文件、電影和電視道具和移動圖像、名片和手工制作的演示文稿。許多書法家以書寫信封和結婚請柬等公共和私人活動的請柬為生。兒童和成人都可以通過書法課程和指導手冊進行學習。書法藝術的范圍再不僅僅是純粹的仿古,約翰斯頓對于書法的認知是當今大多數(shù)西方書法家關注的焦點:“即使是現(xiàn)在,也有可能回到如同孩童般的早期書法家的觀點——對此無需贅言,這是任何美好開端:所有的規(guī)則都必須讓位于真理和自由?!?/p>
2011年,坐擁數(shù)百萬美元基金的圣約翰圣經(jīng)工程與唐納德·杰克遜開啟了國際圣經(jīng)項目合作。他們采用融會貫通古今的知識和技術,設計出一本21世紀的插畫圣經(jīng)。20世紀早期的《布萊圣經(jīng)》是由愛德華·約翰斯頓的學生愛德華·布萊設計的字體。
數(shù)字時代促進了數(shù)千種或新、或舊的字體的再創(chuàng)作和傳播。無論數(shù)字媒介本身多么復雜,都不是字體設計的強項,其強項在于書法設計為每一個字母提供了獨特的表達形式。數(shù)字媒介的出現(xiàn)使書法家不僅僅受限于閱讀《新圣約翰圣經(jīng)》,也可以通過手寫字體在電腦上展開工作。直接在數(shù)字媒介——平板電腦中書寫,有利于促進微軟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tǒng)和其他系統(tǒng)的發(fā)展。2005年,蘋果公司在其Tiger操作系統(tǒng)中引入了“草書識別”的功能。平板電腦為書法家設計更多大型藝術品提供了便利,互聯(lián)網(wǎng)同時也支持書法家們和設計師的在線溝通。
注釋:
①約8世紀到達中世紀早期的歐洲。
②紙莎草是一種古代用作書寫材料的厚紙,它是由紙莎草的根莖制作。紙莎草書指寫在這種材料上的文件,將紙莎草紙黏在一起形成的卷軸是書籍的早期形式。
③泥金是用貴金屬,特別是金與銀,來裝飾書籍或文稿的工藝。涂泥金的方法需要用樹脂將其黏于紙面或羊皮紙上。傳統(tǒng)做法中,泥金裝飾師會使用具有黏性的樹脂,如氨草膠、石膏粉或蛋白。
④石膏粉能用在紙張與羊皮紙,會形成一個微凸的墊子,金箔便可以置于其上。
參考文獻:
[1]Alexander,J.J.G.,Marrow,J.H.,& Sandler,L.F. with Moodey,E.,& Petev,T.T.The Splendor of the Word: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Illuminated Manuscripts at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M].New York Public Library/ Harvey Miller Publishers,2005.
[2]Backhouse,J.The Lindisfarne Gospels[M]. Phaidon Press,1981.
[3]Baines,P.,& Dixon,C.Signs: lettering in the environment[M].Lawrence King Publishing,2008.
[4]Bickham,G.The Universal Penman London[M].Dover,New York,1954.
[5]大衛(wèi)·哈里斯.花體字圣經(jīng)[M].臺北:漫游者文化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