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妍妍
(威海市婦女兒童保健院,山東 威海 264200)
心肌炎為小兒常見性、多發(fā)性感染性心肌病,特別為病毒性心肌炎,是因病毒感染導致的心肌炎。早期患病時,患兒多見感冒,且在癥狀不顯著的前提下,易被家長忽視,隨著病情進展,威脅患兒生命安全。報道[1]顯示,小兒心肌炎疾病這,若因治療不及時、護理不到位等因素,均會誘發(fā)患兒死亡風險。對此,隨機抽取本院2018.01到2018.12時間段內診治的100例小兒心肌炎患兒,探討人性化護理用于小兒心肌炎患兒的臨床價值。報告如下:
隨機抽取本院2018.1到2018.12時間段內診治的100例小兒心肌炎患兒,分為A組50例和B組50例。A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2-11歲,平均(6.14±1.28)歲;病程3-58d,平均(20.6±4.5)d。B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1-10歲,平均(6.17±1.34)歲;病程2-59d,平均(20.5±4.4)d。各數(shù)據(jù)間比較相似(P>0.05)。
A組采用傳統(tǒng)化護理,即為患兒打造相對溫馨、安靜的空間;借助卡通人物、圖畫等方式,對病房予以裝飾,轉移患兒注意力;定期做好病房消毒,定期檢查患兒軀體指標[2]。
B組采用人性化護理:(1)心理護理。因患兒年齡相對特殊,對打針和吃藥等治療行為存在抵觸情緒,如恐懼和煩躁等。此時護士應耐心和患兒間交流,預防其心理障礙,再通過對家長情緒疏導,提高治療依從性。(2)健康教育。依據(jù)患兒和家長認知水平,選擇適宜的文字語言,闡述病毒性心肌炎基礎知識,例如發(fā)展過程、治療措施、康復效果等。(3)飲食護理。保證患兒飲食安全衛(wèi)生,且確保營養(yǎng)均衡,睡眠充足,生活作息規(guī)律。(4)并發(fā)癥護理。做好患兒腎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病癥的預防,時刻保證患兒呼吸道通暢,特殊情況下可施行吸痰操作。(5)出院指導。指導家長為患兒辦理出院手續(xù);按時回院復診,叮囑患兒日常運動鍛煉,強化抵抗力;禁止出入浴池等人口密集場所;定期做好生活空間消毒[3]。
對比患兒總有效率、生活質量。總有效率包括痊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生活質量評分包括軀體功能、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總分[4]。
以統(tǒng)計軟件SPSS 20.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表示±s計量資料,用t檢驗;n/%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P<0.05時比較有意義。
A組患兒總有效率為86.00%,B組為98.00%,各數(shù)據(jù)間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患兒總有效率[n、%]
B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較優(yōu)于A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患兒生活質量評分[n、±s]
表2 對比患兒生活質量評分[n、±s]
組別 軀體功能 生活功能 心理功能 總分A組(n=50) 65.72±11.24 80.00±9.12 75.30±13.20 83.96±4.10 B組(n=50) 85.38±12.14 91.65±6.13 96.87±12.23 95.73±2.27 t 8.4026 7.4966 8.4759 17.7589 P <0.05 <0.05 <0.05 <0.05
心肌炎為嬰幼兒時期常見病,是指心肌細胞彌漫性、局灶性病變,常見間質性細胞浸潤、心肌細胞壞死和變性等狀況,逐步對心肌細胞、間質組織和血管成分造成累及,是由感染性、其他原因導致的心肌炎,例如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螺旋體感染與立克次體感染、寄生蟲感染及真菌感染,但病毒性心肌炎患病率極高,較為嚴重時會引起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病程包括急性期、遷延期和慢性期。常規(guī)情況下,多為急性小兒心肌炎,但因治療不及時、遷延不愈等原因,逐步進展為慢性小兒心肌炎,對患兒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而在此過程中,對患兒執(zhí)行有效的人性化護理干預,既可杜絕年齡小、認知不到位帶來的恐懼和哭鬧等情緒,還可減輕家長負性情緒,增強治療依從性,促進患兒預后恢復。本文可知,A組患兒總有效率為86.00%,B組為98.00%,各數(shù)據(jù)間比較有意義(P<0.05)。B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較優(yōu)于A組,各數(shù)據(jù)間比較有意義(P<0.05)。
總而言之,于小兒心肌炎患兒護理期間,人性化護理模式既可增強總有效率,還可提高患兒生活質量,應加大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