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廖偉棠 編輯_方鳳燕
《局外人》不是加繆的精神世界中孤立的篇章,他的哲學隨筆《西西弗斯神話》和《反抗者》都包含著《局外人》的線索?!段魑鞲ニ股裨挕返拈_頭點出:“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如果說西西弗斯是個荒謬的英雄,那《局外人》的莫梭呢?
“今天,媽媽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局外人》這個著名的開頭,本身就考驗著讀者的道德判斷:這是無情,還是忠于現實?如果一個人對他人的死亡并不負有責任,他是否應該覺得有罪?
接著守靈夜的描述是加繆第一次貼近“荒謬”:面對其他與母親的死亡/死亡的母親實際上毫不相干的眾人,莫梭“霎時間我心中一股荒謬的感覺油然而生,仿佛他們是來審判我的”——這也與小說后半部庭審的陪審員相呼應,現實中皆審判你的人,不用等到法院,他人即地獄——加繆用更隱忍的方式陳述了和薩特相似的感受。
從這里開始,可以留意到加繆在寫作上極度注重細節(jié)的意義,魔鬼在細節(jié)這句話又得到另一種高度冷酷的闡釋,上承卡夫卡,下起羅伯-格里耶等的法國新小說,他營造出精細的噩夢感。送葬行列的前進那一段,就像蘭波的《地獄一季》。小說以莫梭入獄為分界線:這是地獄與煉獄的不同,如果說之前的莫梭有罪,在他被定罪后才是他獲得救贖的開始。監(jiān)獄是一個覺悟之地。他的真正的罪在于他之前未嘗覺悟自己對現實、當下的忠實。對陽光、海水與性愛的忠實,之前不過是一種膚淺的享樂主義。
獄外何嘗不是地獄?當每個人在他們的關系中互相折磨:老薩拉曼諾與他的老狗,雷蒙與他的女友。反過來看莫梭避免了與母親的、瑪莉的互相折磨,甚至避免了與牧師或者上帝的互相折磨,但又陷入了犬儒主義(對愛情、巴黎等另一種生活的完全漠然無謂態(tài)度)的沙坑中。
而對存在的可能性提不起精神的人,就是沒有“能在”的人,連死亡與性都不能變成他的“懸崖”——存在主義的一個決定性瞬間——直到他必須承擔自己的死亡。直到死亡的預兆以出神狀態(tài)來臨,這就是一個“懸崖”:這跟媽媽出葬那天是一樣的太陽。他再次逃避死亡,但死亡窮追不舍。
這樣就可以說明在莫梭誤傷阿拉伯人之后,為什么還要追加四槍?那是他無意識地把自己的命運完全確定。
小說原名L'tranger——直譯是陌生人,異鄉(xiāng)人與局外人這兩個兩岸不同的中譯多少都帶有譯者自己的詮釋在其中。至于我,則找到了理解這一命名的三個可能:一是會見瑪莉的時候,他始終關注的是別人,就像自己是自己的陌生人。二是“這許多年來第一次,我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愚蠢沖動,因為我深深感覺到眼前這些人有多么厭惡我”。存在再次通過被否決而確認,這是在家鄉(xiāng)也身處異鄉(xiāng)的感受。最后這是一個悖論:人類置身自身命運的局外是不可能的。
試想象這樣的一出關于靈魂的局內局外之戲:
律師:“請問,被告犯的罪究竟是殺人,還是埋葬了自己的母親?”“還是沒有在母親的葬禮落淚?誰有資格審判靈魂?”我補充。
檢察官:“我控訴這個男人帶著一顆罪犯的心埋葬了母親?!薄澳闵踔僚袥Q他沒有靈魂,但他卻要為這缺失的東西受審?”我質疑。
莫梭:“那全是太陽惹的禍?!薄八噲D把世界還原成最基本的元素。但不可能,因為涉及他人的生命?!蔽遗杂^。
莫梭的求生意志也充滿卡夫卡式的悖謬:“所謂的希望,不過是逃跑途中在街角被飛來的子彈擊倒?!笨ǚ蚩ㄕf:“目的雖有,卻無路可循。我們稱之為路的,只是彷徨而已?!?/p>
最后,莫梭以對宗教救贖的拒絕,把自己的哲學履行到了極端?!澳茏屛矣浧疬@一世的,那就是我想象的來世?!比绻z忘當下,來世便失去意義。這是存在主義的精髓,而加繆安排了一個一無所有即將走進徹底的虛無的人來說這番話,的確充滿了挑釁,不但挑釁大眾道德,還挑戰(zhàn)精英如薩特他們的高貴。
他(莫梭與加繆)渴望迎接自己的命運,擺脫了荒謬與否定,成為一個反抗者和一個肯定性的力量。此后小說里充滿了一個新人的覺醒:“就像我一直都在等待這一刻,這個可以為我的生存之道佐證的黎明;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我很清楚為什么,他也很清楚。從我遙遠的未來,一股暗潮穿越尚未到來的光陰沖擊著我,流過我所度過的荒謬人生,洗清了過去那些不真實的歲月里人們?yōu)槲页尸F的假象?!?/p>
他以自己的方式與死去的母親表達愛意:“即使是在那里,在那個生命逐一消逝的養(yǎng)老院,夜晚依然像個憂郁的休止符。與死亡那么靠近的時候,媽媽必然有種解脫之感,而準備重新再活一次。這世上沒有人,沒有任何人有權為她哭泣?!?/p>
他以自己的方式接受了存在的無意義:“仿佛那場暴怒凈化了我的苦痛,掏空了我的希望;再布滿預兆與星星的夜空下,我第一次敞開心胸,欣然接受這世界溫柔的冷漠?!?/p>
至此,天地不言,自有其道,他人的地獄也因此失效。
《局外人》
作者_[法] 阿爾貝·加繆
翻譯_柳鳴九
出版社_上海譯文出版社
加繆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堪稱20世紀整個西方文壇最具有劃時代意義最著名小說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為整個西方文學、哲學中最經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日子,過起來當然就長,但是拖拖拉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后就混淆成了一片。每個日子都喪失了自己的名字。對我來說,只有“昨天”與“明天”這樣的字,才具有一定的意義。”
“現在我面對著這個充滿了星光與默示的夜,第一次向這個冷漠的世界敞開了我的心扉。我體驗到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有愛融洽,覺得自己過去曾經是幸福的,現在依然是幸福的?!?/p>
“我常常想,如果讓我住在一棵枯樹干里,除了抬頭看看天上的流云之外無事可干,久而久之,我也會習慣的。我會等待著鳥兒飛過或白云相會,就像我在這里等待著我的律師的奇特的領帶,或者就像我在另一個世界里耐心等到星期六擁抱瑪麗的肉體一樣。何況,認真想想,我并不在一棵枯樹干里。還有比我更不幸的人。不過,這是媽媽的一個想法,她常常說,到頭來,人什么都能習慣。”
“我以前有理,現在有理,將來永遠有理?!?/p>
“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美,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獨,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
《呼蘭河傳》注解版
作者_蕭紅
出版社_華文天下|九州出版社
書中收錄了蕭紅代表作《呼蘭河傳》和《商市街》兩部小說。涵蓋了她前半生經歷(幼年和青年)的兩部“回憶式”小說,是她不懈追求愛與自由、不斷思考人生的意義所獲得的文學碩果,也是研究她早期生活的重要資料。
《觀山?!?/p>
作者_杉澤
出版社_湖南文藝出版社
繪者杉澤在讀《山海經》的過程中積累靈感,花費三年時間構思并繪制了數百幅絕美異獸形象,將古老晦澀的文字演繹為筆下妖冶唯美而不失大氣的畫作,配以精練的原文及精妙的解讀,為華夏上古志怪傳奇插上另一種想象的翅膀。
《鄉(xiāng)野與日常:借個小城過生活》
作者_禾子|蔡立鵬|高維生|蔣瞰
出版社_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借個院子過生活》里徽州古城的緩慢與從容,《就要過得比你慢》里伊犁河邊的漫步與街頭巷尾的新疆美食,《小味道》里滿載的東北美食與鄉(xiāng)愁滋味,《山居莫干》里歸而不隱的山居歲月。慢生活,讓你換個心境,換種生活。
《驚蟄如此美好》
作者_海飛
出版社_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這是小說家寫的散文,也是編劇眼里的人生。第一輯:小說家眼里的生活碎片,溫情而冷靜,虛幻而真實,理想而現實。第二輯:編劇眼里的劇本、劇組、影視,以及對劇里劇外人性的洞察。捧起這本書,猛然發(fā)現,自己并不孤獨。
《此時眾生》
作者_蔣勛
出版社_湖南文藝出版社
從作者宛如畫筆的文筆中,我們可以再現珍貴的記憶,在四季流轉中發(fā)現生命之美,在自然萬物里看見自己與眾生。這些文字更飽含他對友人、對母親的深情,這既是一份橫亙二十四節(jié)氣的美的生活記錄,也是給至愛別具深意的禮物。
《彩虹塵埃:與那些蝴蝶相遇》
作者_【英】彼得·馬倫
出版社_商務印書館
大自然的萬千造物中,總有一些能觸動你的興致與情感。作者回憶五歲時第一次逮住一只蝴蝶,將其描述為“像一個定格畫面一樣,從此烙在我的腦子里”,而蝴蝶遺留在他手掌上的顏色——那些粉末狀的鱗片,被他稱為“彩虹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