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季雨
這張照片拍攝于50年前,北京大學中文系60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3班同學參加湖北江陵社教結束,返校途中路過武漢,在東湖公園屈原塑像前合影。
我們在北大5年,其中3年在學校讀書,有兩年時間到農村參加社會實踐,繼1964年初參加完北京郊區(qū)通縣的四清之后,又參加了湖北江陵的社教,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這批同學中有年長的調干生,他們是崔樹芳(后排右一)、許木鐸(后排右四)、張仲春(后排右二),他們有實際工作經驗,吃苦耐勞,密切聯(lián)系群眾,迅速開展工作,為我們這些校門出身的同學做出了榜樣。
湖北江陵是三國時代的古戰(zhàn)場,荊州曾是關羽鎮(zhèn)守的地方。雖然是魚米之鄉(xiāng),但是農村的生活仍然非常艱苦,村干部大多住磚瓦房,貧下中農的住房破破爛爛,那里處于長江邊上,血吸蟲病肆虐,還未能根治。在農村,我們與貧下中農實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每個月的伙食費15元、30斤糧票,全部交給貧農房東,每天能吃上大米飯,但菜只是鹽水拌青椒,沒有油水,生活的艱難可以想見。
在社教運動中,我們學會了做群眾工作,了解農村生活,增強了才干,這些是課堂上學不到的,終身受用,獲益匪淺!
社教后返校途中,同學們會集在武漢東湖屈原塑像前合影留念,心中不禁浮現詩人著名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蔽覀兊纳顨v程,不正是在不斷地上下求索中前進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