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程
我們搬家時,那垛燒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幾乎一根不留地裝上車,拉到了元興宮村。元興宮離煤礦很近,取暖做飯都燒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下來。
…………
那堆梭梭柴就這樣在院墻根待了二十年,沒有誰去管過它們。有一年擴菜地,往墻角移過一次,比以前輕多了。扔過去便斷成幾截,顏色也由原來的鐵青變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蘆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葉子幾乎把柴禾全遮蓋住,那該是它們最涼爽的一個夏季了。秋天我們?yōu)檎豢么蠛J走到這個墻角,葫蘆卡在橫七豎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時我又一次感覺到它們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沒有人動過。在那個墻角里它們獨自過了許多年,靜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最后,它們變成一堆灰時,我可以說,我們沒有燒它,它們自己變成這樣的。我們一直看著它們變成了這樣。從第一滴雨落到它們身上、第一層青皮在風中開裂我們看見了。它們根部的茬頭朽掉,像土一樣脫落在地時我們看見了。深處的木質(zhì)開始發(fā)黑時我們看見了,全都看見了。
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賞析其表達效果。
答:
【唐惠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