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州川 季芬琴 陳承濱
(福建省泉州市氣象局 362000)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建筑物要求在一步步提高,從開始僅滿足居住需求,上升到現(xiàn)在的視覺美觀,從玻璃幕墻出現(xiàn)至今不過20多年,玻璃幕墻以外形美觀,樓內(nèi)視野平闊等優(yōu)點在近年來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然而,閃電產(chǎn)生的靜電場、電磁場和電磁輻射,玻璃幕墻的金屬材料因為雷電的作用,將會產(chǎn)生靜電感應效應,在幕墻的金屬體聚積與雷云極性大量相反的感應電荷,在雷云瞬間放電后,云與大地的電場驟然消失,玻璃幕墻的金屬體感應電荷無法以相同速度流散,將產(chǎn)生高達數(shù)萬伏對地的電位差,對建筑物內(nèi)的人和設備產(chǎn)生危害。
隨著社會的進步,建筑工程材料的不斷發(fā)展,玻璃幕墻在各種建筑中被廣泛應用,只要遭受雷擊將會產(chǎn)生嚴重的安全責任事故。因此,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技術方案,確保建筑物特別是建筑物內(nèi)人員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制定完整的技術方案,可以預防和減少雷擊建筑物玻璃幕墻所產(chǎn)生的人身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具有現(xiàn)場指導意義。雖然我國現(xiàn)行的電氣施工規(guī)范,標準圖集在此方面已有明確規(guī)定,但設計單位只對建筑物總體的防雷措施及接地電阻有要求,對于玻璃幕墻子項目的防雷措施沒有具體要求。
3.1 根據(jù)玻璃幕墻的特點,從直擊雷防護、側擊雷防護、雷擊電磁脈沖三個方面,制定防雷設計方案。
3.2 根據(jù)玻璃幕使用性質,發(fā)生雷電事故時產(chǎn)生的危害性,對建筑物以及建筑物內(nèi)人員造成安全隱患,分析研究各類玻璃幕墻防雷工程的做法,設置有效的預防措施。
3.3 根據(jù)規(guī)范設計并繪制防雷施工標準圖紙,以便在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作參考。
3.4 進一步完善各類型玻璃幕墻、玻璃采光頂防雷措施,結合首次檢測數(shù)據(jù)實例,驗證雷電防護效果。
4.1 玻璃幕墻的防雷設計方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的要求,依靠幕墻所在建筑物本身結構的防雷體系。通過各種途徑將其遭受的雷電安全的傳遞給建筑物,利用建筑物的主體的防雷系統(tǒng)將雷電流安全送達大地,保證了建筑物和幕墻的安全。建筑物外部防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三部分組成。
4.2 安裝有玻璃幕墻的高層建筑物,一般按第二類防雷建筑物設計防護措施。在對玻璃幕墻設計防雷保護措施方案中,應充分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防雷裝置,將玻璃幕墻的豎向龍骨、橫向龍骨以及建筑物的防雷網(wǎng)聯(lián)通,連成一個防雷整體。把幕墻上接閃到的雷電,經(jīng)過建筑物本身的防雷系統(tǒng),迅速運送到大地上,保護幕墻免遭雷電災害造成破壞。
4.3 接閃器的做法。接閃器的作用是接收雷電流,并把雷電流通過建筑物防雷體系導通,輸送大地達到防護自身的作用。
根據(jù)(GB50057-2010)要求,屋頂上永久性金屬物宜作為接閃器,女兒墻的上的金屬蓋板(即玻璃幕墻的上封口),只要截面及厚度符合規(guī)范要求,就能作為引雷作用的接閃器。且金屬蓋板又是良好的導電體,在整棟建筑物中屬于累計率最大的部位。作為直擊雷防護裝置,應將金屬蓋板與女兒墻上的接閃帶相連作為直接接閃裝置,并與建筑物主體防雷引下線焊接,從而起到引雷作用,保護了建筑物的安全。
4.4 引下線的做法。高于60m的建筑物僅靠建筑物屋面的布設的接閃器,不能預防雷電流的側擊,因此高于60米的建筑物,閃擊擊到其側面是可能發(fā)生的,根據(jù)《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2010)的有關規(guī)定,建筑物應專設等電位連接環(huán),環(huán)間垂直距離不應大于12m。建筑物四周采用-40×4mm鍍鋅扁鋼布設等電位連接環(huán)與樓板鋼筋,建筑物外墻金屬門窗相連通。玻璃幕墻豎向布設的主龍骨可以視為引下線,豎向主龍骨用扁鋼或鋁合金制成可伸縮的“歐姆彎”做好跨接,滿足機械強度的要求,連接處各用兩個不銹鋼螺栓進行壓接處理。
4.5 接地裝置的做法。依據(jù)《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中規(guī)定,接地裝置是接地體和接地線的總合,用于傳導雷電流并將其流散入大地。所以,玻璃幕墻的接地裝置不應單獨設置,宜利用主體建筑物的接地裝置,形成共用接地。自然接地體底板鋼筋敷設完成,應按設計要求做接地施工處理,處理后經(jīng)檢查確認合格后澆灌混凝土。在混凝土澆灌之前,各金屬構件之間必須組成電氣連接,特別是作為接地體的樁筋、梁筋與承臺的連接,焊接長度不得小于扁鋼寬度的 2倍且要三面焊。并且接地體的材料、結構和最小尺寸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要求。
在玻璃幕墻豎向主龍骨、橫梁安裝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防雷系統(tǒng),將幕墻的豎向主龍骨、橫梁和建筑物整個防雷系統(tǒng)連通,把玻璃幕墻遭受的巨大雷電流迅速通過建筑物的接地裝置釋放,保護玻璃幕墻和幕墻所在建筑物免遭雷電災害破壞。(如圖1所示)。
圖1 豎向主龍骨及預埋件與主體防雷系統(tǒng)連接示意圖
4.6 玻璃幕墻立柱與等電位連接環(huán)之間連接方法。幕墻立柱與預埋件的連接采用扁鋼、圓鋼或編制導線通過焊接或壓接連通,扁鋼截面不宜小于5mm×40mm,圓鋼直徑不宜小于12mm,銅質導線截面積不宜小于25mm2,鋁質導線截面積不宜小于 30mm2。為了防止鋼材與其它材質的電化學反應引起腐蝕,在兩者之間加墊厚度為1mm的不銹鋼墊片和彈簧片。
立柱伸縮縫位置采用防雷銅索連接片與立柱連接,確保導電性能良好。應在幕墻頂部和底部以及從底部其垂直間距不大于12m處分別設置等電位連接環(huán),并與建筑物柱內(nèi)的防雷引下線連接。設置等電位連接環(huán)的樓層所有豎向主龍骨與橫梁的連接處,通過-4mm×40mm以上扁鋼兩端各用不銹鋼對穿螺栓進行壓接,并加金屬平墊和彈簧墊。
雷電流在路徑選擇上總是選擇最易導電的途徑,而作為建筑物“外衣”玻璃幕墻,其金屬框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屬于易遭雷擊的部位。做好玻璃幕墻的防雷防護,是保護建筑物和建筑物內(nèi)人員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幕墻施工過程中應對施工質量加大控制力度,明確建設主體及施工各方的質量責任,嚴格按現(xiàn)行有效的規(guī)范設計。施工完畢后,要由有資質的防雷檢測機構對幕墻的雷電防護裝置進行安全檢測,并對是否符合設計文件做出判定。使得玻璃幕墻在遭受雷擊時,能夠免遭雷電災害造成建筑物破壞和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