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兒 嚴文蔚 陸桂花 黃 珊 梁冬梅 莫麗嫻
廣東省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肇慶 526000
引起燙傷的主要因素與熱力、熱液、高溫氣體、金屬、固體等有關,燙傷后會導致組織損害、破壞正常皮膚和黏膜,導致肌肉、骨關節(jié)損傷,根據燙傷程度不同可劃分為Ⅰ度、淺Ⅱ度、深Ⅱ度、Ⅲ度,不同分級燒傷患者癥狀表現不同[1-3]。本研究對象為燒傷患兒,因患兒年齡較小、對外界好奇心較重,如監(jiān)護人未看管到位,即可能造成燒傷,燒傷后疼痛刺激會導致患兒產生恐懼、煩躁、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其治療配合度,對創(chuàng)面愈合效果造成影響[4]。此外因小兒免疫力低下,皮膚脆弱,燒傷后合并感染風險較高,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較大威脅[5]。本研究選擇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間收治的100例燒傷患兒,分析全面優(yōu)質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燒傷患兒,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患兒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1~10歲,平均(5.0±1.0)歲,燒傷原因包括:熱液燙傷24例、火焰燒傷21例、化學燒傷5例;燒傷程度:Ⅰ度41例、淺Ⅱ度7例、深Ⅱ度2例。對照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1~10歲,平均(5.3±1.1)歲,燒傷原因包括:熱液燙傷25例、火焰燒傷21例、化學燒傷4例;燒傷程度:燒傷程度:Ⅰ度42例、淺Ⅱ度6例、深Ⅱ度2例。兩組患兒疾病一般資料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納入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家長各50例,觀察組患兒家長年齡26~48歲,平均(33.5±3.0)歲;對照組患兒家長年齡25~40歲,平均(34.0±2.9)歲。
觀察組,(1)心理疏導:入院后快速為患兒安排檢查,積極安撫家長情緒,了解燒傷原因,為家長提供情緒宣泄通道,幫助穩(wěn)定家長情緒,鼓勵其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對于哭鬧不止的患兒,護士應耐心安撫,給予足夠耐心,利用動畫片、玩具、講故事、唱歌等多種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囑咐家長全程陪伴患兒,給予其足夠的安全感[6-7]。(2)健康指導:早期為家長及患兒介紹傷情現狀,告知燒傷未來愈合期望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后果、常見并發(fā)癥、燒傷后對皮膚外觀改變、可能導致的肢體功能障礙表現等,如實告知家長,尊重其知情權。鼓勵患兒家長積極提問,積極解答,給予家長時間面對現實,提高家長精神活動防御能力,積極幫助患兒共同治療,幫助患兒更好的適應住院環(huán)境[8-9]。(3)手術指導:為患兒及家長介紹治療方案,對于需要植皮手術的患兒,在術前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解釋手術的安全性,客觀說明手術實施的必要性,解釋術前術后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后果,要求家長盡快接受現實,提高其治療積極性,同時積極安撫家屬情緒[10-11]。(4)自我形象護理:因燒傷會對破壞皮膚正常外形,導致皮膚毛囊受損,造成排汗困難,導致患兒自我形象紊亂,短時間內無法進行部分生活自理行為,導致患兒產生自卑,不愿與人交流,形成悲觀絕望心理。護士應每日抽出部分時間與患兒相處,了解其個性特點及日常興趣愛好,給予生活行為幫助,邀請其他同類型病友與患兒進行交流,幫助患兒盡快接受現實,增強生活信心[12]。(5)功能鍛煉:護士應協(xié)助患兒從頸部開始進行肌肉鍛煉,重視對機體多個部位進行鍛煉,如肢體收縮運動等,每日鍛煉2次,每次半小時。出院前護士應向患兒家長收集相關資料,發(fā)放燒傷后康復宣傳單。出院后定期與患兒家長通話,掌握其家庭護理現狀,根據實際情況為家長提供健康教育干預[13]。(6)護士與患兒家長保持交流,告知燒傷后除休克期外患兒可適當進食,解釋飲食支持對燒傷治療的重要作用,取得家長配合;向家長了解患兒飲食喜好,安排科學飲食。對于自行進食困難的患兒可提供鼻飼,選擇適合型號的胃管,每日按需為患兒提供喂食,鼻飼時需注意食物溫度,保證合理喂食速度。早期以清淡飲食為宜,后期為患兒提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對照組常規(guī)燒傷護理,如生活護理、皮膚護理、換藥、用藥治療、飲食控制等。
采用spence兒童焦慮量表包括分離焦慮、軀體傷害恐懼、社交恐懼、強迫性神經癥障礙、廣泛性焦慮5個維度,問卷共有49道題目,采用0~3分計分法,得分較高表示焦慮程度越嚴重[15]。采用科室自制滿意率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問卷觀察項目包括生活護理、用藥指導、護患溝通,每個項目后有4個選項,以選項最多者作為表格最后結果。本問卷CVI系數為0.988,提示問卷內容效度較好。采用科室自制護理質量評分表進行評估,觀察指標包括服務態(tài)度、皮膚護理、心理疏導、健康宣教,評分標準:總分100分,每個項目滿分為25分,得分較高者表示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分較高。此表的克朗巴赫系數為0.834,各項克朗巴赫系數為0.759~0.840,調查結果可信。
觀察組患兒創(chuàng)面愈合平均用時(15.45±2.10)d,低于對照組(20.36±3.36) d,(t=8.762,P < 0.05);觀察組患兒住院總花費(2.71±0.31)萬,低于對照組(4.83±0.40)萬,(t=29.622,P < 0.05)。
入院時兩組患兒spence評分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觀察組患兒spence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心理狀態(tài)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兒心理狀態(tài)比較(±s,分)
組別 入院時 出院時觀察組 115.10±20.61 41.23±5.47對照組 118.32±19.30 77.99±8.10 t 0.806 26.594 P 0.422 0.000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率為80.00%,高于對照組56.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滿意率評價比較[n(%)]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服務態(tài)度 皮膚護理 心理疏導 健康宣教觀察組 23.10±0.34 23.92±0.28 22.77±0.16 23.51±0.38對照組 17.41±0.20 16.24±0.30 15.97±0.15 16.34±0.22 t 101.998 132.335 219.241 115.465 P 0.000 0.000 0.000 0.000
燒傷后患兒在治療期間會伴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因后續(xù)治療等因素,易加重患兒不良情緒,影響患兒正常睡眠質量,患兒多可能合并恐懼、疼痛、失眠、抑郁、絕望等情緒表現,影響患兒治療配合度,導致護理工作無法順利開展,不利于創(chuàng)面愈合[16]。因此為促進燒傷患兒傷口愈合,應實施早期全面護理干預措施。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兒創(chuàng)面愈合平均用時、花費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發(fā)現,文中為觀察組患兒提供全面優(yōu)質護理干預,該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相較于傳統(tǒng)疾病護理服務,該護理模式更加重視患者住院期間身心需求,具有全面性及系統(tǒng)化優(yōu)點;通過為燒傷患兒實施有效護患溝通及心理疏導干預,積極幫助緩解患兒心理壓力及不良情緒,幫助患兒走出陰霾,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因患兒年齡較小,護士在執(zhí)行護理任務期間應側重與患兒家長進行交流,站在家長角度思考問題,以同理心去揣摩家長情緒變化,積極安撫,及時告知家長患兒未來診療計劃,提供疾病知識教育,提高患兒護理配合度,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改善疾病預后效果[17]。為患兒加強皮膚護理及體位護理,嚴格堅持無菌護理操作原則,密切關注患兒燒傷皮膚愈合情況,通過系統(tǒng)化的肢體功能鍛煉,提高患兒康復信心,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縮短住院用時,降低治療花費。本結果表明出院時觀察組患兒spence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發(fā)現,在燒傷科病房中開展優(yōu)質護理干預,通過責任制護理干預,為患兒提供一對一護理服務,堅持貼近患者原則,主動關心患兒,根據其年齡與語言表達能力現狀,強化基礎護理同時加強心理護理及護患交流,提供人文關懷,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士自身服務積極性,提高護理水平。通過實施全方面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兒家長護理觀念,搭配傳統(tǒng)護理人員被動執(zhí)行醫(yī)囑的局面,轉被動服務為主動護理,強化護士自身責任制意識,明確臨床多項護理工作的質量標準,不斷發(fā)揮患兒家長疾病治療期間主觀能動性,提高科室護理質量[18-19]。此外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率、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發(fā)現,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后,護士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日常護理期間注重服務內涵,積極滿足患者多方面需求,制定服務細節(jié),提高護理滿意率。護士為患兒提供優(yōu)質護理干預,堅持人性化服務理念,住院期間重視為患兒提供創(chuàng)傷后情緒管理,為患兒多列舉其他有同類經歷的國內外名人,積極鼓勵患兒多與人交流,幫助患兒樹立正確審美觀念,改善其燒傷后心理自卑感受,改善不良情緒同時提高護理質量[20]。
綜上所述,為燒傷患兒提供全面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兒不良情緒,促進傷口愈合,降低治療成本,提高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質量評分及滿意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