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衣
在不同的年齡段,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選擇。
在很多人眼中,哈姆雷特因為選擇了親情,選擇了復仇,從而使《哈姆雷特》成為一場悲劇。莎士比亞如此處理,必然有他的創(chuàng)作動因。如何積極地看待這一悲劇,才是更需要我們?nèi)ソ鉀Q的問題?!皬囊欢ǔ潭壬蟻碚f,悲劇不是不幸,而是某種意義上的美,帶來更具價值的尊嚴?!边@樣的角度,不失為對《哈姆雷特》較為別致的解讀。
洛夫選擇了詩歌,因而選擇了對藝術的不懈追求。由于其表現(xiàn)手法近乎魔幻,被詩壇譽為“詩魔”。而他的魔性所在,卻是劍走偏鋒,寫冷詩,賦予詩以孤絕氣質(zhì),從根本上有別于詩壇諸眾。
有人選擇了閱讀,因而選擇了更大的空間、更遠的路。譬如在“朝顏”和“含羞草”眼中,廣闊天地,何處不書房,與書中人物保持共鳴,乃讀書人之一大幸事;在王秋珍看來,閱讀給了她奔跑的草原;劉煒偉則以閱讀尋求自我突破與成長,而得怡情養(yǎng)性、提升審美之大用……
演員潘粵明選擇了表演這一職業(yè),因而選擇了堅守。無論當紅還是蜇伏,無論東山再起還是再泛風云,他都安安靜靜地準備著,準備著為他做出的選擇全力以赴。
選擇你能承擔的,承擔你所選擇的。以責任作為對一個人的最高檢驗,便能知曉這個人是否大氣豪邁,能否健康發(fā)展,能否在風起云涌的世界亮出應有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