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丹
(湖北省武漢兒童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手術室是我院重要科室之一,擔任著搶救患者的重要職責,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實施有效護理干預,可以保證手術的有效性,還能夠降低術后感染機率。在以往護理中,通常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但護理質量不是十分滿意。而本院為了提高護理效果,對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為了調查兩種護理方式實施效果選取90例患者實施對照研究,具體情況筆者在如下進行闡述。
現(xiàn)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90例患者作為本次調查的對象。根據(jù)隨機的方式將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5例。實驗組中男性病例為22例、女性病例為23例,病例年齡為22-79歲,平均(50.5±1.5)歲。對照組中男性病例為23例、女性病例為22例,病例年齡為23-78歲,平均(50.5±1.8)歲。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知曉本次調查并自愿參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不存在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運用了常規(guī)護理方式。
實驗組采用了手術室優(yōu)質護理方式,具體實施情況如下:(1)術前準備,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遵醫(yī)囑給予患者對癥治療以及控制血糖、血壓等;(2)術前訪視:在手術開始前護理人員應主動訪視患者,了解并掌握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反應,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干預;同時應向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為其講解和疾病有效的常識、手術方式、治療方式等;告知患者術前8h禁止飲用水和飲料、術前12h禁止食用任何食物,并告知患者應將手表、首飾、假牙等物品取下;(3)術中優(yōu)質護理: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按照相關規(guī)定完成操作流程,在手術過程中要關閉手術室大門,最大可能的減少人員流動次數(shù),保證術中使用的器械、物品等均達到滅菌消毒水平。
1.3.1 觀察實驗組、對照組護理滿意率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總分值為一百分,其中90以及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70分以及89分以上為比較滿意;69分以及69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率=(總例數(shù)-不滿意)/總例數(shù)×100%。
1.3.2 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術后感染率
我院對患者進行為期30d的隨訪,掌握患者術后感染情況。
本次調查中所有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17.0軟件檢測處理,以P<0.05表示時說明存在臨床可比意義。
實驗組護理滿意率為97.78%,其中非常滿意為29例、比較滿意為15例、不滿意為1例;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73.33%,共計33例患者對本次護理表示滿意,其中非常滿意為18例、比較滿意為15例、不滿意為12例;經(jīng)過對比兩組之間的差異顯著(x2=10.8791、P<0.05),具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術后感染率為4.4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4.44%,經(jīng)過對比兩組之間差異明顯(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情況由表1所示。
表1 對照組和實驗組術后感染率對比(n,%)
手術室是我院重要科室,主要任務時搶救患者,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以及護理有效性和患者生命安全有直接的關聯(lián),有效的手術室護理不僅可以保障手術的順利性,還能夠提升手術效果。在以往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中,對所有患者均實施統(tǒng)一的護理干預方式,缺少一定的針對性,不能夠給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除此以外常規(guī)護理還存在護理不到位等情況,因此部分患者出現(xiàn)了術后感染等情況,降低了術后生存質量。我院為了提高護理質量,在本次調查中采用了優(yōu)質護理方式。優(yōu)質護理屬于臨床新型護理方式的一種,是在以往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實施的護理模式,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保留常規(guī)護理的優(yōu)勢,還能夠彌補常規(guī)護理不足之處。為了調查優(yōu)質護理實施效果,和以往常規(guī)護理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實驗組護理滿意率為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而實驗組術后感染率為4.4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4.44%,經(jīng)過對比兩組之間差異明顯(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手術室優(yōu)質護理在保證手術可以順利的進行的基礎上可以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術后感染風險。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中,可運用優(yōu)質護理方式,效果理想,此方式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