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父母“玻璃心”
前段時間,在街上遇到一個久未見面的朋友,她面容有些憔悴,張口就跟我抱怨:“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我爸和我媽現(xiàn)在變得越來越敏感,越來越脆弱,越來越矯情,越來越玻璃心……”
她的父母我都認(rèn)識:一個是樂觀開朗的老太太,愛說愛笑;一個是內(nèi)心強大的老頭,風(fēng)趣幽默。怎么從女兒的嘴里說出來,就都成了“玻璃心”了呢?看到我一副不相信的表情,她說:“是真的,你別不信?!?/p>
我聽著她嘮嘮叨叨,一時無語。
每一對父母,在年輕的時候,都曾站成歲月里的樹,不僅只為裝點路上的風(fēng)景,更多的是為兒女遮蔭避暑,抵擋風(fēng)雨。那時候父母可曾有一顆“玻璃心”?
但日子過著過著,就發(fā)生了質(zhì)的改變。曾經(jīng)年輕的父母,漸漸老去,除了年齡在增長,其他指標(biāo)都在呈下降趨勢,也包括曾經(jīng)堅強無比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渴望你的關(guān)愛,渴望你的肯定,渴望你的贊美,時不時地弄出點動靜,也不過只是想吸引你的注意和重視罷了。
別以為這世間只有你最容易被傷害,其實你每一個不耐煩的眼神,每一句不屑的話語,每一個無意的動作,都會使父母傷心難過。所以,請小心呵護父母的玻璃心吧,他們曾經(jīng)為這個家付出過太多的辛苦和操勞。有時間就請多陪陪父母,陪他們聊聊天,陪他們吃吃飯,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和關(guān)心,因為陪伴是歲月里最長情的愛。
素材速用:允許父母有玻璃心,那是長長人生路上一個必經(jīng)的過程,是一個節(jié)點,你的包容和愛會讓人生變得更加豐盈和厚重。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朋友買來紙筆硯臺,請我題幾個字讓他掛在新居的客廳補壁。
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紙、磨墨,寫了四個字“常想一二”。
朋友說:“這是什么意思?”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占了絕大部分,因此,活著的本身就是痛苦的。但是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我們?nèi)绻^快樂人生,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由于我們早已經(jīng)歷過生命的痛苦和挫折,也經(jīng)驗過許多情感的相逢與離散,慢慢地尋索出生命中積極的、快樂的、正向的觀想。這種觀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觀想。
我從小喜歡閱讀大人物的傳記和回憶錄,慢慢歸納出一個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難的,他們的生命幾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真實證言,但他們在面對苦難時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后,他們超越苦難,苦難便化成為生命最肥沃的養(yǎng)料。
使我深受感動的不是他們的苦難,因為苦難到處都有;使我感動的是,他們面對苦難時的堅持、樂觀與勇氣。
素材速用: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決定于人生的際遇,而是取決于思想的瞬間。決定生命品質(zhì)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既然生命的苦樂都只是過程,我們何必放棄自我的思想去迎合每一個過程呢?就快樂地活在當(dāng)下吧,讓每一個當(dāng)下有情有義、發(fā)光發(fā)熱、如詩如歌!
氤氳豆角香
王一如
我一直以為,外婆這輩子過得太苦,幾乎不曾享受過什么好的東西。
以前,每當(dāng)我獨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這一點時,抬頭總會看見外婆忙碌的身影。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勾著背,倒弄著什么,像是在對土地虔誠地禱告。
農(nóng)作物、土地和老屋,幾乎構(gòu)成了外婆生活的全部。這便更加印證了我對外婆的看法——除了這些土到根里的東西,外婆確實是再無其他了。只是當(dāng)我看到外婆仰起頭露出的比太陽還燦爛的笑臉時,又不由得懷疑起來——外婆好像已經(jīng)擁有了全世界最寶貴的東西。
那個年代大家都過著緊巴巴的日子。待有些余錢,外婆便在屋后開墾了一片地,買了些豆角種子,清明前后種下去。豆角好活,產(chǎn)量又高。幾場春雨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種子在潮濕的泥土中被暖陽一曬,便探出了嫩芽。
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頑強,我看外婆又何嘗不是呢?當(dāng)外婆笑著跟我講這些故事時,我忽地從中悟到這樣兩個詞:堅強不屈,苦中作樂。外婆把豆角當(dāng)成自己的孩子,還未收獲時,便時不時到地里看看,她的眼神里總是帶著幾分欣慰和期待。
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們摘來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趁新鮮燉著吃,另一部分曬干,囤起來。溫火,三勺油,一勺鹽,幾味調(diào)料,少頃,醉人的香便在廚房里漫開了。待豆角上桌,外婆永遠是吃得最少的一個,她把母親夾給她的又統(tǒng)統(tǒng)給了我。我夾起一根小咬一口,泛著油花的香便在口腔中彌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愛的最純粹質(zhì)樸的香,回味悠長。
素材速用:這些生命力頑強的豆角正是外婆努力生活的寫照,這些油油的綠意,給外婆帶來了無盡的勇氣和希望,也點亮了她的生活。在外婆身上,有作為一個農(nóng)人最質(zhì)樸的模樣:辛勤、質(zhì)樸、堅韌、善良。
氤氳豆角香
王一如
我一直以為,外婆這輩子過得太苦,幾乎不曾享受過什么好的東西。
以前,每當(dāng)我獨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這一點時,抬頭總會看見外婆忙碌的身影。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勾著背,倒弄著什么,像是在對土地虔誠地禱告。
農(nóng)作物、土地和老屋,幾乎構(gòu)成了外婆生活的全部。這便更加印證了我對外婆的看法——除了這些土到根里的東西,外婆確實是再無其他了。只是當(dāng)我看到外婆仰起頭露出的比太陽還燦爛的笑臉時,又不由得懷疑起來——外婆好像已經(jīng)擁有了全世界最寶貴的東西。
那個年代大家都過著緊巴巴的日子。待有些余錢,外婆便在屋后開墾了一片地,買了些豆角種子,清明前后種下去。豆角好活,產(chǎn)量又高。幾場春雨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種子在潮濕的泥土中被暖陽一曬,便探出了嫩芽。
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頑強,我看外婆又何嘗不是呢?當(dāng)外婆笑著跟我講這些故事時,我忽地從中悟到這樣兩個詞:堅強不屈,苦中作樂。外婆把豆角當(dāng)成自己的孩子,還未收獲時,便時不時到地里看看,她的眼神里總是帶著幾分欣慰和期待。
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們摘來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趁新鮮燉著吃,另一部分曬干,囤起來。溫火,三勺油,一勺鹽,幾味調(diào)料,少頃,醉人的香便在廚房里漫開了。待豆角上桌,外婆永遠是吃得最少的一個,她把母親夾給她的又統(tǒng)統(tǒng)給了我。我夾起一根小咬一口,泛著油花的香便在口腔中彌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愛的最純粹質(zhì)樸的香,回味悠長。
素材速用:這些生命力頑強的豆角正是外婆努力生活的寫照,這些油油的綠意,給外婆帶來了無盡的勇氣和希望,也點亮了她的生活。在外婆身上,有作為一個農(nóng)人最質(zhì)樸的模樣:辛勤、質(zhì)樸、堅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