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茂林,馮定明,蔣志成*,田紅琳,李 鴻,周汝平,文思帆,茍茂海
(1 重慶市農業(yè)科學院,重慶 401329; 2 重慶科光種苗有限公司,重慶 400060;3 重慶市潼南區(qū)梓潼街道辦事處農業(yè)服務中心,重慶 402660)
玉米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生物產量高,需肥量大,不同時期需肥差異也明顯,生產上往往依靠底肥加多次追肥滿足其生長需求[1]。近年來,農村勞動力匱乏,生產管理粗放,盲目大量追施化肥、偏施氮肥現(xiàn)象普遍,一般氮肥利用率30%~35%、磷肥10%~25%、鉀肥35%~50%[2],并逐年降低,增產不增收,且引起土壤板結、酸化、水體富營養(yǎng)化等問題,嚴重破壞土壤養(yǎng)分平衡,惡化了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利于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3]。探索新型適用輕簡化技術措施成為當前生產迫切需求。本研究通過緩釋肥篩選試驗,以期為玉米輕簡、高效一次性施肥技術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支撐。
試驗地位于銅梁區(qū)侶俸鎮(zhèn),29°51′41″N,105°59′53″E,海拔311 m。丘陵地貌,土地較平整,土質黃壤,肥力中等偏上。試驗地0~30 cm耕層土壤理化性狀見表1。
表1 試驗地0~30 cm耕層土壤理化性狀
試驗玉米品種為渝單30,由重慶市農業(yè)科學院玉米所選育,為重慶市主推品種。試驗用緩釋肥及其用量如表2。所有肥料均購自重慶農資市場。
表2 試驗用緩釋肥名稱及用量
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4行區(qū),行長10 m,行距1 m,小區(qū)面積40 m2,密度48 000株/公頃,四周設保護行4行,直播(種肥分開)。8種緩釋肥按300 kg/hm2純N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對照(常規(guī)施肥)施用鄂中復合肥50 kg/hm2作底肥,其余N肥以尿素作追肥3次施入。田間管理與當?shù)厣a相當。
調查玉米的植物學性狀和生物學特性,包括抗病性、抗倒性、穗、粒等與產量相關的性狀及產量。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Excel、DPS等軟件。
調查表明,8種緩釋肥對玉米苗期的生長有一定影響,生長速度、葉色、株高都不及對照,特別是葉色,在8葉全展時,一次性緩釋肥均表現(xiàn)不同程度葉色偏淡(綠、淡綠),而對照葉色濃綠(表3)。說明緩釋肥肥效釋放緩慢、穩(wěn)定,導致前期肥料在土壤擴散到苗根部時間長,不及常規(guī)施肥的尿素快,容易導致玉米生長前期脫肥。使用時應考慮適當混施速效化肥,彌補前期生長不足。
表3 不同施肥處理下玉米葉色比較
續(xù)表3
處理株數(shù)3葉全展期8葉全展期12葉全展期濃綠綠色淺綠黃綠黃濃綠綠色淺綠黃綠黃濃綠綠色淺綠黃綠黃九禾20020000131411153200金沃裕20020000031052137000西洋紅20020000031151135200桂湖20020000018110162200
從表4可以看出,緩釋肥處理與常規(guī)施肥處理比較,株高、穗位、穗長、穗粗、百粒重等產量構成因素差異不顯著,但不同緩釋肥間株高、穗長、穗粗、百粒重等存在差異。沃夫特、桂湖、金沃裕3種施肥處理下,株高低于對照,西洋紅、桂湖、九禾施肥處理下穗長明顯低于其他施肥處理,百粒重除緩釋肥桂湖外,其余均高于對照。
表4 不同施肥處理下產量構成比較
方差分析表明,玉米品種渝單30在不同施肥處理下,產量有顯著差異。從表5可以看出,比對照增產的緩釋肥處理有3個,分別是沃夫特8641.5 kg/hm2(比CK增產11.03%)、百事達8439 kg/hm2(比CK增產8.43%)、史丹利8082 kg/hm2(比CK增產3.84%),其余肥料均比對照減產(減產幅度0.20%~7.70%)。
表5 不同緩釋肥處理下產量比較
從表4可以看出,本試驗中除桂湖與西洋紅緩釋肥處理輕感紋枯病外,其他施肥處理未感病蟲害,說明病蟲害的發(fā)生與施緩釋肥或常規(guī)施肥關系不顯著。本試驗中,桂湖與西洋紅處理的紋枯病可能是受前茬作物影響。
本試驗中,施用沃夫特、百事達、史丹利緩釋肥與對照均能使幼苗強壯整齊,提高玉米產量。其中,沃夫特產量最高,百事達產量居第二位,史丹利產量居第三位,表明這3種緩釋肥不僅能簡化施肥程序,產量還能得到提升,說明在當前玉米銷售價格下降、農村勞動力匱乏的條件下,采用優(yōu)良緩釋肥作輕簡栽培一次性施肥,能很好地提高玉米生產效益,實現(xiàn)玉米簡化、高產和高效栽培的目的,這與田紅琳等研究結果一致[5]。該結論豐富了重慶地區(qū)玉米輕簡栽培理論,對指導與本試驗相近生態(tài)地域、相同肥力水平下的玉米生產具有極大的參考性。重慶是丘陵山區(qū),生態(tài)氣候條件差別較大,本試驗所選材料比較單一,下一步將采用多點、多年、多品種的深入研究,使結果更為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