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陳彩虹
統(tǒng)編版教材考慮到中年級學生習作中“寫清楚”有困難,在編排習作時大量采用了范例和圖表的形式,形象地展現(xiàn)習作的內容和要求。在教學中教師們更多的只是讓學生簡單說一說,就開始習作了,并沒有真正引導學生分步走,一步一步扎扎實實訓練。結果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下面以三年級下冊三次習作為例,具體談談“三步走”的方法。
三年級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上網(wǎng)查詢、閱讀書本等方式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收集資料的方法。但收集到的資料往往是零散的、凌亂的,無法組織語言成習作,所以第一步就要讓這些資料按一定的序列排隊,表格梳理無疑是最好的辦法。通過表格梳理,將原先雜亂無序的材料變成一個有邏輯性的系統(tǒng),為習作搭建好支架,為學生的有序表達建立基礎。下面將三次習作進行梳理:
習作一《我的植物朋友》,在引導學生觀察、了解植物習性后,以“觀察桃花”為例,可以梳理成一張記錄卡:
名 稱樣 子顏 色氣 味其 他趣事、感受桃花花骨朵兒脹鼓鼓的。已經綻放的花朵,一個花瓣兒挨著一個花瓣兒,圍成圓形。粉紅、大紅、紫紅、純白淡淡的清香春天開放,結出的果實就是桃子。也有只開花不結果的觀賞桃花。賞花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蜜蜂采蜜的秘密,覺得做人要像蜜蜂一樣辛勤勞動。
習作四《我做了一項小實驗》,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以“制作簡易指南針”為例,引導學生借助圖表做實驗記錄:
實驗名稱實驗準備實驗過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實驗結果制作簡易指南針盛水盤、磁針、磁塊、指南針、泡沫塊磁化磁針,同方向摩擦25次左右。將磁針粘貼到泡沫塊上,將粘有磁針的泡沫塊放入水中指南針靠近磁針,檢驗磁針的南北極。與磁針的南極同向是南極,異向的就是北極。
有了上面幾個表格,學生習作就有了支架,接下來就是如何將表格中的信息轉化為文學語言。這是教學中的難點,也是現(xiàn)實中教師都不太關注的環(huán)節(jié),恰恰卻是學生最難解決的問題。因為表格中的語言是信息語言,一般是簡要的知識,科學、準確、嚴謹,但缺乏生動形象。要將這些語言變成文學語言,就需要轉化。轉化的要領是整合信息,將零散的信息加工、處理,使之情境化、生動化。
例如,寫《桃花》,我們就得加個開頭“春天來了,百花盛開,我最喜歡的桃花也盛開了。”接著調整一下順序,先寫花的顏色“桃花品種多,顏色也多,有粉紅的、大紅的、紫紅的、純白的”。說完顏色,再說花的樣子和味道“一樹樹桃花有的早開,有的遲開。已經綻放的花朵,一個花瓣兒挨著一個花瓣兒,圍成圓形,像一個個小巧玲瓏的酒杯,多可愛呀!還沒綻開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鼓脹脹的。深吸一口氣,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弊詈笤僬{整順序,有花就應該看到蜜蜂,蜜蜂就會想到豐收,“一群群蜜蜂在花叢中忙著采蜜,它們辛辛苦苦地工作著,是為了傳播花粉,長出大桃子呢!等到夏秋之際,就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桃子啦!”
信息語言轉化為文學語言,教師要這樣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加上想象聯(lián)想,用上一些修辭方法,補上自己的感受,一句句慢慢引導學生口頭表達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表達,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加以引導、點撥、提示,讓干巴巴的信息變成生動、豐富的語言。中年級習作指導,這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
有了豐富的語言,現(xiàn)在就剩最后一步,將這些語言有序連貫地表達出來,形成一篇完整的習作。寫作的順序,因表達的不同需要,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但一定要形成一定的邏輯順序。
例如,《我做了一項小實驗》的習作,因為是實驗過程,那就得按照先后順序,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寫下來,使人一目了然。當然,可以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這樣的句式,也可以按照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別展開敘述,條理也很清楚。但光是這樣寫還不夠生動,還可以寫出自己在實驗過程中有趣的發(fā)現(xiàn)和心情,比如操作失誤帶來的麻煩,比如看到實驗結果的心情。
學生經過列表格、口頭練、書面寫這三個步驟,原先那些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的同學,漸漸找到了寫作的樂趣和方法,從中慢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解放出來,不用絮絮叨叨地講。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將材料變成表格,小組同學可以合用一個表格練習說話,他們之間會相互提醒、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在書寫之后,小組還可以進行相互評議、相互修改、補充完善,最終達到整體提高。
三年級是習作的起始年級,是培養(yǎng)樂于表達的關鍵階段,教學得法就能消除學生畏難情緒?!叭阶摺保谝徊浇鉀Q習作內容問題,第二步解決語言轉化問題,第三步解決有序表達問題,前兩步都在為最后一步搭好支架、做好鋪墊,所以每一步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