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玲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太湖圖影中心幼兒園
幼兒的任何一段有價值的“經(jīng)歷”,應該既有趣,又有效。每一段“經(jīng)歷”絕對不是簡單的快樂、好玩,還應成為幼兒經(jīng)驗生長的時空。有趣的學習,需要我們尊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去研究兒童,努力使幼兒園的活動游戲化、趣味化。有效的學習,意味著孩子可能獲得了新經(jīng)驗,這就要讓幼兒面臨問題和挑戰(zhàn)。支持、助推幼兒的學習,讓幼兒的生命像胚芽一樣健康自由地成長。
記得那天中午,孩子們熟悉的陸叔叔牽來了兩只白白的動物到幼兒園農(nóng)家小院的開心農(nóng)場里,這兩個“家伙”靜靜地站著。剛吃過午飯正在農(nóng)家小院散步的大一班的孩子們看到了,被這可愛的小羊吸引了過去,“哇,有兩只山羊哎,你們快來看!”“這不是山羊,這是綿羊,綿羊的毛是卷卷的?!薄八鼈兪悄睦飦淼哪?”孩子們好奇地問陸叔叔。陸叔叔說:“這是從鄉(xiāng)下的羊場里牽來的,高的這只是母羊,矮的這只是公羊,現(xiàn)在把這對羊兄妹送給你們,喜歡嗎?”孩子們大聲地說:“喜歡!”“那你們愿意照顧它們嗎?”“當然愿意!”
孩子和動物之間永遠沒有隔閡,他們的心是柔軟的,這兩只小羊讓他們充滿了愛心,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即使還不了解它們的習性,不知道該怎么照顧,但是他們相信,自己一定有能力照顧好它們。陸叔叔留下小羊走了,孩子們正式開始研究起了小羊。
飛飛:“小羊應該肚子餓了。”
悅悅:“這里有陸叔叔留下來的給小羊吃的草和飼料,我們給它們吃點吧!”
星星:“你們看,我喂它了,小羊為什么不吃呢?”
琪琪:“它們可能已經(jīng)飽了,不想吃了,我們把草放在槽里,它們餓了應該會自己吃的?!?/p>
第二天中午孩子們?nèi)タ葱⊙驎r,發(fā)現(xiàn)小羊們沒有吃槽里的食物。孩子們著急了,拿著草去喂它們,可它們還是不吃。對于小羊,孩子們的問題不斷,孩子們的興趣、探索的欲望得以萌發(fā),于是圍繞這兩只小羊的課程故事也由此展開。
圍繞小羊以及幼兒自主的體驗,我組織了體驗后的分享交流活動。他們提出問題:為什么小羊不吃呢?我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讓他們分組進行討論與猜想,然后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我到各組傾聽幼兒的討論,并幫助他們在畫好的思維導圖旁邊標注上文字。這樣,每個幼兒都有發(fā)表自己想法的機會,這種合作學習的機會,也增強了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頻率和質(zhì)量。小組記錄中幼兒合作的形式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一人記錄其他人講,有的大家輪流記錄。
在集體交流時,幼兒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平時了解的常識,猜想出很多小羊不吃食物的原因。他們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把內(nèi)心的想法“畫”下來,將一長串的信息變成了豐富多彩的圖畫。他們對照思維導圖歸納出幾點原因:“小羊可能不愛吃這種草”“小羊愛吃新鮮的草”“小羊可能也愛吃飯”“我覺得小羊的家太臟了,它們住得不舒服”“小羊可能想媽媽了”“小羊就像小班的弟弟妹妹們剛上幼兒園時一樣,也不喜歡上幼兒園”……其實,從他們分析的原因中可以看出來,他們通過分析小羊不吃草的原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也想到了自己有時候不吃食物的原因。
于是,我又追問:那我們怎么樣幫助小羊呢?基于幼兒的表述,我們再次補充思維導圖來記錄幼兒的想法,并與他們一起討論幫助小羊的策略。在這樣的交流討論中呈現(xiàn)了個體經(jīng)驗、互動碰撞、衍生興趣傾向以及提出疑問的過程,為幼兒有目的地進行研究作準備,激發(fā)了幼兒持續(xù)探究的興趣,也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基于幼兒的分享交流,以及對于小羊不吃的原因有相同傾向,我把幼兒分成了三大實踐小組,并再次與各組幼兒進行談話交流。幼兒通過講述、繪畫等多種表征手段呈現(xiàn)他們小組的思維導圖,這也成為課程計劃優(yōu)化調(diào)整的來源。
關(guān)于小羊喜歡吃什么,幼兒想知道哪些?我也組織幼兒討論,結(jié)果如下表格:
?
這些不僅是幼兒提出的問題,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鼓勵幼兒參與到小羊的喂養(yǎng)中,通過親身體驗、觀察,尋找答案。他們都很期待能夠去照顧小羊。然而,在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問題。
幼兒園正在裝修,很多綠植都剛剛種上,不能作為小羊的食物。幼兒在幼兒園尋找著,終于在大型玩具區(qū)找到了一些草。他們拿著筐子拔著草,興高采烈地到農(nóng)場里喂養(yǎng)小羊。幼兒發(fā)現(xiàn)小羊不怎么吃這種草,吃了一兩根就回到棚里去了。
悅悅:“小羊肯定是不喜歡吃這種草,所以才不吃的?!?/p>
丫丫:“幼兒園里只有這種草,怎么辦呢?”
飛飛:“我們家那邊有一大塊田,有很多草,我明天多帶點過來?!?/p>
丫丫:“今天怎么辦?”
琪琪:“對啊,小羊如果一天什么都沒有吃,會餓的。我們中午的剩菜剩飯也許小羊喜歡吃呢?”
星星:“我們今天分享的水果有西瓜,西瓜皮也許小羊喜歡吃呢?”
老師:“那你們試試看吧,去拿西瓜、剩菜剩飯來,看看小羊會不會吃?!?/p>
幼兒分組去食堂收集這些東西,把西瓜皮洗洗干凈放到了小羊的食槽里,把剩菜剩飯盛在了一個大的碗里放進羊棚。他們在那邊觀察了一會兒,發(fā)現(xiàn)小羊并沒有吃這些,不過小羊喝了水。“也許我們在這里小羊不敢吃,等我們走了它們就會吃了?!睈倫傉f。一會兒,幼兒們都離開了農(nóng)場。等到快離園前他們又來到這里看看小羊,發(fā)現(xiàn)小羊吃了西瓜皮。他們開心地跳了起來:他們發(fā)現(xiàn)原來小羊也喜歡吃西瓜皮!
第二天,飛飛第一個來到幼兒園,他帶來了許多草,“這些都是早上剛摘的,可新鮮了。我奶奶以前養(yǎng)過羊,她說羊最喜歡吃這種草了,這草叫羊咩咩草?!?/p>
“哇,這種草我好像也見過?!?/p>
“你們瞧,小羊在吃我今天帶過來的草呢!這種草小羊也喜歡吃的。”
“我覺得我們要對小羊今天吃的食物做個記錄,這樣以后別的小朋友也知道小羊喜歡吃什么,就可以給它們送好吃的了。”
“同意,我們可以把小羊愛吃的和不愛吃的都畫下來?!憋w飛說。
回到教室,孩子們把小羊愛吃的和不愛吃的食物都畫了下來,制作了小冊子后,又將小冊子掛在了羊棚里,小羊的食物清單在幼兒們的討論和實踐中應運而生。
幼兒運草
幼兒帶來的草
在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幼兒們良好的探索品質(zhì)——愿意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在研究小羊愛吃的食物時,他們猜測—驗證—結(jié)論,在這個過程中,相互討論、合作、探索,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物質(zhì)世界進行感知,體驗自我發(fā)現(xiàn)的快樂。
在經(jīng)歷了幾次的“換草風波”和“小羊的食物喜好大調(diào)查”后,一天午后,飛飛困惑地對大家說:“我發(fā)現(xiàn)小羊還是吃得不多,我以前去我奶奶家的時候看小羊可會吃了,一直吃個不停?!?/p>
老師說:“這些食物都是小羊愛吃的,為什么小羊不吃它最愛的東西呢?”
悅悅指著羊棚的地面對大家說:“你們看小羊的家,好臟啊,都是黑乎乎的東西?!?/p>
“黑乎乎的,圓圓的東西是小羊的大便?!憋w飛說。
琪琪說:“如果我是小羊,我的家這么臟,我也會吃不下的?!?/p>
飛飛說:“是的,小羊也喜歡住在干凈的地方,我們把小羊的家打掃干凈吧!”
丫丫說:“好的,我覺得小羊需要一個廁所,這樣它就可以在廁所里大便小便啦!就不會把家里弄臟了?!?/p>
老師說:“你們同意丫丫的看法,給小羊的家‘安裝’一個廁所嗎?”
“不行不行,小羊是動物,不會和我們一樣上廁所?!?/p>
“而且我上次看到小羊站著拉出了許多黑色的一粒一粒的大便。”阿哲捂著嘴巴笑嘻嘻地說。
“我有一個好辦法,”麗麗大聲地和說我們說,“老師,美工區(qū)的材料可以用嗎?”
“當然可以啊,你有什么用呢?”我滿懷期待地回應了麗麗。
“我覺得我們可以給小羊的家‘裝修’一下,就像教室里的娃娃家一樣,娃娃家那么美,我最喜歡在里面玩了?!?/p>
阿哲接著說道:“這是個好主意,我們得先設計一下,我們家剛搬新房子,我媽媽也請了一個叔叔先給我們的房子設計,還有圖紙呢。”
為幼兒裝修羊棚
當天,我給孩子們和家長們布置了一個親子作業(yè),讓家長和幼兒共同聊聊、想想羊棚的裝修“工程”。后來,我也找了許多關(guān)于飼養(yǎng)角的布置圖片讓孩子們參考,一堂“設計小羊棚”的課在大家的討論聲中拉開了序幕。在小結(jié)與分享中,大家通過投票的方式確定了羊棚的裝修圖。設計好了圖紙,孩子們分工明確,動起手來,有的負責裝飾窗戶,有的負責打掃清理羊棚地面的糞球,有的負責清理放食物的倉庫,有的小朋友還把自己的爸爸請來幫忙,幾天后,小羊的新家就“裝修”好了。
過了兩周,一天午后,孩子們散步時看到兩只小羊趴在羊棚里在睡覺呢??吹叫⊙蚴娣卦陉柟庀滤缬X,孩子們好像一個個“小媽媽”一樣開心地笑著,和伙伴們聊著小羊。小羊似乎知道孩子們來了,馬上醒了看著他們。這時,飛飛跑過來問:“老師,我們大家有一個想法,我們想讓小羊出來,它們每天在羊棚里多無聊??!”
“不行,萬一把小羊放出來它們亂跑怎么辦?”丫丫害怕地說。
“幼兒園里有這么多小朋友,萬一小羊跑出來我們抓不到它們,它們傷害到了小班的弟弟妹妹們,那可就糟糕了?!卑⒄芤舱f著。
“老師,怎么辦?”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問我。
對于這個問題,孩子們倒是把我問住了,“我聯(lián)系一下陸叔叔,他有經(jīng)驗,讓他來幫幫我們。”我請教了陸叔叔后和孩子們說:“可以放小羊出來,小羊不會攻擊人類,不過我們也不要驚嚇到它們。”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把門打開,站在一旁呼喚著小羊出來玩,可是,不管我們怎么喊,兩只小羊就在羊棚里都不出來。
“我用小羊愛吃的羊咩咩草來引誘它們試試看?!卑⒄苷f完,拿著草放在一只小羊的嘴邊。小羊吃了一口,阿哲慢慢地向門外移動腳步,小羊伸著頭,但是就是不愿意離開羊棚。孩子們好奇地聊開了:“怎么回事呢?我家的小狗狗最喜歡出來玩了,最不喜歡待在家里,我一出來它肯定會跟著我,難道小羊不喜歡待在外面嗎?”
“小羊可能害怕?!?/p>
“小羊還和我們不熟呢,它們不信任我們?!?/p>
“小羊?qū)τ變簣@很陌生,它們沒有好好看過幼兒園?!?/p>
“你們說的可能都是小羊害怕走出羊棚的原因,這讓我想到了你們小班剛進來的時候?!蔽翼樦⒆觽兊挠懻摚研⊙蚝统跞胗變簣@的他們作比較,希望引起孩子們的回憶,讓孩子們從心底萌發(fā)出對小羊的愛,我充滿期待地等待著孩子們的回答。
“是的,我記得剛到幼兒園,每天哭,不喜歡幼兒園,就像現(xiàn)在的小羊一樣?!毖狙究粗⊙蛘f。
琪琪立馬接上了,說:“我當時也哭了好久呢,后來老師每天陪著我們,還有這么多小朋友,我可喜歡幼兒園啦?!?/p>
“現(xiàn)在的小羊剛來幼兒園,離開了自己的媽媽還有家人,它們也很孤單,我們當它們的好朋友吧?!?/p>
“我愿意當小羊的好朋友,照顧它們?!贝蠹乙粋€個都這么說。
我說:“那我們怎樣和小羊們做好朋友,讓它們也喜歡上幼兒園呢?”
“我們讓大家平時都來看看小羊吧,幼兒園有這么多好朋友呢!”
“對,我們多陪陪小羊,和它們說說話,和它們分享我們有趣的事情?!?/p>
“喂它們吃新鮮的最愛的食物……”
孩子們充滿了對小羊的愛,他們滔滔不絕地說著愛小羊的方法。在記事本上,孩子們通過繪畫,或者爸爸媽媽幫忙記錄等方式,記錄著自己每天和小羊說的話、做的事。
每天去看看小羊、陪伴小羊變成了孩子們的習慣,而小羊似乎也習慣了每天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光。當孩子們離開時,小羊看到孩子們的背影就會“咩咩”叫。孩子們伸手喂食時,它們再也不會畏縮著躲到角落里,而是伸著頭享受地吃著美味的草。有時,在幼兒園里可以聽到小羊的歌聲,似乎在呼喚著小朋友們來找它們,似乎在和要回家的孩子們道別;有時,可以看到孩子們牽著小羊在幼兒園散步,尋找著美味的香草;有時,可以看到在羊棚里忙碌的小小身影。
當我看到孩子們和小羊在一起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充盈著感動,孩子們對動物語言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它們對食物的需求上,更能關(guān)注到動物更高層次的感情的需求。在照顧、陪伴小羊的過程中,孩子們非常自然地走出了自我中心,釋放出了自己的愛與能量。
在照顧小羊的過程中,我鼓勵、支持幼兒大膽嘗試,讓他們從事實中得到反饋。我關(guān)注的是讓幼兒做什么,而不是聽什么,關(guān)注幼兒整體的行為,把直接經(jīng)驗作為照顧小羊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當幼兒發(fā)現(xiàn)了“小羊不吃草”的問題后,我并沒有忽視幼兒的疑惑,而是和幼兒一同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幫助幼兒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同時也幫助幼兒直接發(fā)現(xiàn)了小羊的一些常識知識。帶著疑問幼兒了解了小羊喜歡吃的食物。在幼兒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后,又躍躍欲試想裝修羊棚時,我及時給予幼兒嘗試的機會。
幼兒天真爛漫、好奇好問,對什么事都充滿興趣。所以在探究小羊時,他們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的興趣點。面對幼兒在活動中的童言稚語,教師要及時分析和處理,捕捉和挑選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內(nèi)容,使之最大限度地接近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生成有價值、有意義的活動。孩子們對小羊為什么不吃食物展開調(diào)查的時候,有許多想了解的問題:“小羊喜歡吃什么?”“小羊吃什么會拉肚子呢?”“小羊和其他小動物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礎上,我們把孩子們感興趣的問題分成一個個可操作、可實施、可探究的內(nèi)容,形成孩子們的思維導圖。
《3-6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教育建議中明確指出:“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支持與鼓勵是幼兒的探索支柱,若在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時不能及時地給予支持與鼓勵,很多時候都會不了了之。因此,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善于推波助瀾,掀起幼兒開始探究的熱浪。”
故事中,小羊的探究之旅并沒有在散步活動中謝幕,“小羊為什么不吃食物”“小羊為什么害怕”等問題被拋出之后,孩子們對小羊的關(guān)注度高漲。第二天,孩子們就陸陸續(xù)續(xù)討論著小羊。對此,我利用晨間談話,讓孩子們暢所欲言,分享已經(jīng)收集到的資料。孩子們在一步步的猜測、嘗試、探究中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我也從中發(fā)現(xiàn),對隨機教育的有效把握,不僅能讓幼兒持久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也讓幼兒慢慢領悟到一些經(jīng)驗就孕育在無意的發(fā)現(xiàn)之中。因此,要讓幼兒有一顆愛探索的心,除了要有適時介入的機智和推波助瀾的及時跟進外,作為教師還需要善于做教育契機的發(fā)現(xiàn)者和促進者,才能讓這些靈動的細節(jié)瞬間奏響幼兒智慧的音符。
幼兒身邊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有可能像“小羊”一樣有價值,真正有價值的課程資源是貼近幼兒的,是幼兒生活中真切感受著的、觸摸著的……在幼兒和小羊的故事中,幼兒從興趣、體驗、假設到一串串觀察、思考、實驗、查詢的“求證”過程?!敖逃龖斒巧畋旧恚詈徒?jīng)驗是教育的靈魂,離開生活和經(jīng)驗就沒有生長,也就沒有教育?!痹谌粘=虒W活動中,我們要把幼兒從課堂教學里解放出來,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盡量給幼兒“活”的教育。